不负春光振兴乡村——莆田市城厢区确保如期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2020-04-01     莆田发布


城厢区农业农村局干部为白洋贫困村检测香菇农产品质量安全。

牵线电商、客商进枇杷园,帮助贫困户拓宽销售渠道。

惠农扶贫政策叠加释放红利,“爱心助农”坚定发展信心,招商迎来致富新机遇,城厢区一系列惠农扶贫政策接连出台,让城厢区的乡村呈现美好春天景象。不负春光振兴乡村,城厢区农业复工复产、战“疫”战贫齐抓并进,确保脱贫攻坚战圆满收官。

人间四月天,春天已到最美时。

莆田枇杷主产区城厢区,漫山遍野“黄金果”,争相来报春消息。连日来,该区扶贫干部奔走乡镇,尝试用电商、商超等模式广开销路,帮助果农销售枇杷,让脱贫家庭有比较好的枇杷收入。

疫情防控不容缓,脱贫攻坚不耽搁。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不久前,城厢区委书记王文才在调研督导精准脱贫工作时指出,要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推进脱贫攻坚。依托资源优势,认真谋划产业项目,用好扶贫资金,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

抢抓农时,不负春光,精准扶贫,不失时机。该区农业复工复产、战“疫”战贫齐抓并进,确保脱贫攻坚战圆满收官。

防止返贫 惠农扶贫政策释放红利

春风暖,春耕忙。

精准扶贫,根基在于农村,夺取农产丰收,才能稳定脱贫。在涌动的农业生产热潮中,该区科技特派员活跃田间地头,“点对点”讲技术、破难题,“面对面”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指导农户调优品种结构,示范带动产业提质升级,为乡村振兴添动能。浓浓的“科技范”为今年春耕图添新景。

春意正浓,城厢区政府出台《加强农业复工复产七条措施》,率先在全市对推广新品种改良、拓宽枇杷销售渠道、扩大畜禽养殖产能等方面给予补助或奖励。

城厢区有建档立卡贫困村7个、贫困人口741户2230人,其中国定贫困户358户1019人,省定贫困户383户1211人;2017年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018年贫困村全部脱贫摘帽。

为防止脱贫户因“疫”返贫,该区一系列惠农扶贫政策接连出台,释放叠加“红利”,消除脱贫户后顾之忧,提振贫困村发展信心,激活巩固脱贫活力。

该区首创“红黄绿”分类警示管理,其中绿色为脱贫稳定户,即有劳动力就业收入的629户1913人;黄色为脱贫监管户,即弱、半劳动力就业的87户266人;红色为脱贫重点户,即为没有劳动力的25户51人。分类建立清单,定制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确保脱贫稳定。

该区还实施“123”增收计划,“1”即落实1个就业扶贫政策。该区工业企业众多,第三产业发达,立足优势,把就业扶贫作为根本出路,做活稳定增收大文章。“2”即实施“产业+创业”双轮驱动。全区建立产业扶贫基地,并探索建立扶贫超市线上线下惠民创业平台。“3”即构筑三道保险防护链条,第一道充分落实省精准扶贫医疗叠加保险政策,第二道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面落实市级人身意外伤害综合保险。第三道实现贫困户产业扶贫保险政策,保费由市区财政分级承担。

此外,建立区镇村三级责任体系,及时下达各类扶贫资金,同步录入扶贫资金在线监管系统,保障每笔资金到项目、到户、到人,并逐级进行公告公示,实现阳光运行。并抽调农业农村、扶贫部门人员,开展联合督导,对发现的问题实行挂号整改、销号管理。

精准帮扶 “爱心助农”坚定发展信心

3月17日,区农业农村局干部陈瑞冰通过微信朋友圈宣传,帮凤凰山白洋村销售香菇,短短几个小时,订单突破50公斤。

白洋村为市级贫困村,2018年该村利用各级帮扶资金,成立莆田市凤洋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将村民闲置的猪圈,改造为香菇生产示范基地。今年,该村进一步扩大香菇种植规模,时下正值生长旺季,但因受疫情影响,大量新鲜的香菇滞销。

农业干部、扶贫干部,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大家想方设法,谋求销路。团市委号召全市团员青年、社会爱心人士积极认购,同时委派青年志愿者定点配送。城厢区扶贫办干部陈卫军也利用业余时间,拍摄视频宣传。

众人拾柴火焰高,“爱心助农”如和煦的春风,吹进贫困村,坚定了致富信心。

疫情期间,华亭镇涧口村的“日有喜网+店”家庭超市却销量增长。当地村民说,这些超市销售的大多是知名品牌日用品,价格比其他超市还便宜,在特殊时期,家门口就能购买日用品,很方便。

为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城厢区探索创新消费扶贫模式,建立“城厢区扶贫超市消费平台”项目,实现贫困户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增加收入。区农业农村局主任科员吴国良介绍,该项目委托日有喜科技(莆田)有限责任公司全面运营,该公司通过整合全国几百家日用品品牌,将厂家的货源直接入村,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开设“一户一码一网店”+村村实体店,提供低于市场价格的商品,鼓励贫困户创业就业,促进增收脱贫。该区以此作为全区消费扶贫示范基地。目前,先行试点13家线下实体店,72家网店。特别是线下实体店开设以来,经济效益良好,户均月增收780多元,最高达3000元以上。按照规划,该项目将覆盖全区741户贫困户、7个贫困村及51个革命老区村等,拟开设30家以上线下实体店和741家线上网店,最终实现消费扶贫促脱贫攻坚。

产业扶贫 共促脱贫致富乡村振兴

3月21日,华亭镇五云村迎来一件喜事,莆田桂圆产业园天桂五云基地在此揭牌。

五云村曾是省定贫困村,拥有2000多亩果树林,村民长期种植枇杷、龙眼谋生。2017年全村流转61亩土地,归村集体所有,建成了“四季蜜”特晚熟龙眼基地,增强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

该村党支部书记林玉满介绍,“四季蜜”一年四季都能开花结果,果实每年元旦、春节上市,避开了上市高峰期,售价很好。作为华亭镇产业扶贫示范基地,该项目采取集约经营和示范栽培,以点带面,带动农民参与,还为村里贫困人员提供农业技术学习机会和就业岗位。

得益于桂圆良种繁育,培育“四季蜜”品种等的资源和人才优势,该村顺利对接天桂(福建)食品有限公司。公司总经理许清勇表示,将把基地培育成农业与旅游融合的新业态,解决贫困人口就业问题。未来将打造10万亩的基地,为桂圆产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村企携手共建桂圆基地,既解决了农业发展中资金紧缺难题,带动农户增产增收,又让传统农业焕发新的活力,共促乡村振兴。 

精心筑巢引凤来,还不只五云村。眼下该区另一个扶贫农场项目在华亭镇埔柳村抓紧推进,由区扶贫公司将项目直接委托国有企业经营管理,建立国有产业扶贫基地,获得扶贫产业收益用于解决贫困户产业发展、就业及兜底保障等,争取实现高质量脱贫。

截至目前,该区累计建立26个产业扶贫基地,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472户贫困家庭利用扶贫小额信贷资金入股分红,户均年增收约7000元。目前7个贫困村每村至少有2个以上产业增收项目,在我市“突出开放招商,强化项目带动”战略辐射下,贫困村发展致富迎来新机遇。

“脱贫攻坚不能停顿、不能大意,更不能放松。”城厢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区扶贫办主任肖建耀表示,该区将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在打好疫情阻击战的同时,按照“一个都不落下”的要求,保持脱贫攻坚态势,咬定目标,补齐“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短板,并完善区级扶贫项目库建设,加强项目库储备和管理,精准实施扶贫项目,增强贫困村造血功能,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确保如期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本稿来源:湄洲日报 记者:黄凌燕 通讯员 梁亦娴 许晨昕 文/图 编辑:吴薇)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mHvUNXEBrZ4kL1Vi1Iqa.html












童年翻花生

2020-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