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鲁能“失去的15分钟”,就能明白李霄鹏为何半场换下格德斯

2019-07-29   飞猫视角

对于鲁能和大连的比赛,鲁能球迷讨论最多的一个话题是为什么李霄鹏在中场休息时要换下格德斯。毕竟,德尔加多还没有找到状态,也没有适应中超节奏,换下场很正常,而格德斯最近表现相当不错,中场休息时就将其换下,的确让人很难理解。

很多球迷从大连对格德斯的几次犯规来解读这次换人,意思是为了保护球员而将其换下,这种解读有一定的道理,在我昨天发的文章《“大案牍术”不仅能追查狼卫,还能推算主裁判对比赛的影响有多大》,对这方面也有详细阐述。所以,在今天的文章里,我不再说这方面的内容,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关注,然后到该篇文章里去讨论。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只从战术角度来分析问题。

31-45分钟,是鲁能“失去的15分钟”

比赛结束后,我在whoscored网站浏览比赛数据时,将上半场比赛分成三个时间段,每15分钟为一个阶段,将数据整理后,得出了一个有意思的结果:

从以上的数据对比中,我们不难得出结论,在前15分钟,鲁能占据场面主动,球队运转更加流畅;16-30分钟,大连一方通过调整,缓解了被动局面,这与博阿滕的进球有很大关系;而最后15分钟,场上风云突变,大连完全掌握了比赛主动,而鲁能的失误次数则出现激增,可以说,这是鲁能“失去的15分钟”。如果我们找到场上形势翻转的原因,很可能也就能找到为什么要换下格德斯。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王耀鹏对格德斯的几次犯规:

第一次犯规动作比较大,王哲并未出示黄牌,虽然这也导致了后来其他防守球员对格德斯使出危险动作,但毕竟这个动作没有造成受伤,而且还是比赛刚刚开始的阶段,所以王哲的判罚在当时来说也没什么大问题。

第二次犯规是身后犯规,动作同样比较大,这一次王哲向王耀鹏出示了黄牌;但仅仅1分钟后,王耀鹏再次对格德斯犯规,王哲没有再出示黄牌,而是向其做出口头警告。从主观意识来讲,王耀鹏使出危险动作并不是恶意,而是他实在跟不上格德斯的节奏而被迫采取犯规,否则也不会在刚吃到黄牌的情况下,又冒险将格德斯踢倒。

既然王耀鹏防起来吃力,也就说明大连的右路是可以利用的薄弱环节,在大连与泰达的比赛中,阿奇姆彭就多次在这一路觅得良机。李霄鹏在赛前也做了针对部署,开场后,格德斯就出现在左路,执行重点攻击任务。

从前20分钟的触球位置分布来看,格德斯在场上的主要任务是重点攻击对方的右路防线,以及在后场拿球推动反击。15分钟过后,这个战术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格德斯分别在左侧和中路连续制造出两次极有威胁的进攻。

格德斯回撤中场,让鲁能失去进攻主动

这两次威胁进攻说明,鲁能已经通过格德斯这一点,成功撕开了大连防线的薄弱环节,这是在大连取得进球之前,鲁能占据场上主动的重要原因。可是20分钟之后,格德斯的位置开始向中场移动,更多地承担起前腰的职责,尤其是31-45分钟这个时间段,格德斯更是远离禁区,承担起组织核心的角色。

显然,这不是巴西人所擅长的位置,鲁能激增的失误数据足以说明了这一点,这也导致了格德斯中场被换下。至于格德斯为何要转移位置,原因有很多,比如大连进球后采取了一段时间的守势,缩小了格德斯的活动空间;李建滨在21分钟时对格德斯原地飞铲,主裁判却未给牌,影响到了格德斯的情绪等等,不过,更重要的,还是与贝尼特斯的调整有关。

在31-45分钟的数据里,激增的不只有鲁能的失误数量,还有大连一方的控球率,从之前的不足一半增长到62%。这个时间段,大连一方突然增加了攻势,主要的进攻方向是卡拉斯科所在的左路。15分钟内,双方的突破次数比为4-1,大连的4次突破中,有3次是由李帅完成,另外1次则是哈姆西克,突破的位置也都是在左路。

虽然鲁能的防线顶住了大连的这一波攻势,但自身所受影响也很大。李帅能成功突破3次,与卡拉斯科的牵扯有很大的关系,为了防止卡拉斯科扯开肋部空当,费莱尼要回撤到后场进行保护。

在此之前,费莱尼的活动范围又是怎样的呢?我们来看前20分钟费莱尼的触球位置:

前20分钟,费莱尼触球20次,其中有一半发生在左路,而这个时间段,恰恰是格德斯在左路攻得风生水起的时候。也就是说,前20分钟鲁能能在左路打开局面,不只是格德斯一人的功劳,费莱尼的从帮协助同样重要,他和刘洋的策应、撤动,为格德斯赢得了较大的活动空间。

费莱尼被压到后场,让格德斯和刘洋在王耀鹏、单鹏飞、汪晋贤的三人防守面前很难施展开。上半场最后15分钟,格德斯只获得了2次左路推进的机会,虽然这2次都造成了王耀鹏的犯规,给大连防线制造了杀伤,但无奈数量实在太少,难以打出效果。

鲁能难以打出快速反击

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蒿俊闵缺阵所造成

而且鲁能在这个时间段也不只是左路进攻受阻,断球后的快速反击也很难打出来,李霄鹏给格德斯布置的两个任务已经全部难以完成。这与蒿俊闵的缺阵有极大关系,没有他的调度转移,鲁能很难用快速反击将大连的攻势压回去。在这种情况下,只能让格德斯回撤到中场拿球组织球队进攻,但这一调整并未起到效果。

综合来说,中场结束前,鲁能的形势是这样的:想要打开进攻局面,需要让格德斯在左路攻击,但贝尼特斯同样用左路攻势将这一威胁化解掉。而且想要反制贝尼特斯的调整也不容易,因为蒿俊闵不在场,鲁能的体能也不占优势,很难去跟大连争夺控球权。而格德斯在其他位置,又无法发挥效果,所以李霄鹏把格德斯换下也就不难理解了。

当然,针对这种局面,也有把格德斯换下以外的调整方案,比如让段刘愚换金敬道等等。这些方案,李霄鹏未必没有考虑过,但要知道,上半场结束前的那种局面,归根结底还是蒿俊闵的缺阵造成的。段刘愚也好,刘彬彬也罢,上场后都很难发挥蒿俊闵的作用。既然根本原因解决不了,还不如化繁为简,用双高中锋这种简单的战术去冲击对手的防线。

贝尼特斯不愧是顶级主帅,这次交手对李霄鹏来说是宝贵的经历,也让李霄鹏看到了球队中的新问题。这个赛季,李霄鹏一直处于遇到问题又解决问题的循环中,比如赛季初球队进攻过于依赖佩莱、格德斯难以融入球队体系、吉尔离队等等,可往往在解决掉问题后,新的问题又接踵而至,大有“一波还未平息,一波又来侵袭”的势头。不过,这种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成长的过程,在未来的赛程里,鲁能还要面对加大投入的对手们的挑战,遇到的麻烦还会更多,希望李指导能够保持住本赛季的势头,把这些麻烦、问题一一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