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来,由于不同地区的人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所以留在中华大地上的建筑也各有不同。根据这些建筑的形象与用途,大致可以分为六个派别:皖派、闽派、京派、苏派、晋派和川派。
不同流派的建筑,各有其独特的历史与文化积淀,今天小编就带你一起走进这些不同门派的建筑,倾听古老建筑的声音。
皖派建筑
皖派建筑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它的青瓦白墙,砖雕门楼。在遍布优雅的皖派民居里,祠堂和牌坊是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因祠堂和牌坊都是祭祀所用,所以简洁纯粹的青、白色成为了建筑色彩的首选,这才有了独具特色的青瓦白墙。
不仅如此,皖派建筑中还有令人叹为观止的“三雕”,即木雕、石雕和砖雕。它们风格各异却又一脉相承,每一处的花纹都尽显严谨与精湛。
闽派建筑
闽派建筑最出名之处,应该就是它那“爆表”的防御力了,闽派建筑历经500年传承而来的土楼,将生土夯实技术发挥到了极致。地堡式风格沿用至今依然坚固无比,既可防火防震,又可以御敌入侵。
京派建筑
京派建筑有着“老北京”的独特风味,它尊崇着对称分布,祈盼着如意吉祥。京派建筑的华贵之处,完全地体现在四合院的身上。院落宽阔疏朗,四面房屋独立,有进有退,有时有赏,每一处雕饰,每一笔着色,都是北方文化的无价之宝。
苏派建筑
苏派建筑之美,不在房舍,而在园林。脊角高翘的屋顶,江南风韵的门楼,都被融进了曲折蜿蜒、叠石迭景的园林之中。置身其中,四周流淌着的是“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般的清淡素雅之味。
晋派建筑
晋派建筑最为人熟知的代表,就是气势恢宏的乔家大院。飞檐斗拱,彩饰金装,六个大院共计三百余间房屋布局错落有致,砖瓦磨合间,既展现出了晋商的稳重大气,又不失凭栏时的细腻情思。
川派建筑
作为巴蜀文化的活化石,川派建筑将智慧融入在一座座吊脚楼中。依山靠河,就势而建的吊脚楼向来自成一派,看似随意却十分考究。吊脚楼因为高悬于地面而保障了房屋的通风与干燥,而且还能防毒蛇、野兽,充满着民族特色。
无论是何种建筑派别,其本身都来自于工匠们日以继夜的精心雕琢,一砖一瓦,都凝结着匠人们的精粹。这些建筑凝聚着中国古韵之美,也凸显着中国独一无二的繁华盛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