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传统民居很多是用木材建起来的,在这些木结构的民居中,无论是屏风、花窗,还是门、柱都会雕刻各种惟妙惟肖的图案,这些精美的图案过去都是工匠手工雕刻的。随着时间的流逝与科技的发展,传统民居逐渐减少,手工木雕也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悄无声息地离开了我们的生活。
在通海,有个年轻的木雕爱好者岳舒頔,醉心收藏近20年,如今已有藏品近2000件。他说:
“逐渐消失的老物件,让我感到心疼,如果任由这些珍贵的文化符号消失,对我们每个人、对一个地方来说,都是非常大的损失。”
木雕情怀的缘起
岳舒頔在通海县城租了一间老房子,取名“澓疏阁”,专门用来摆放自己收藏的木雕精品。记者走进“澓疏阁”的时候,感到惊讶,从屋子的主要构建门窗,到屋里的八仙桌、匾额、柱梁、椅子等摆设,都是岳舒頔从通海、石屏、建水、普洱等地收回来的老物件,大的有好几米,小的只有巴掌那么大。不论大小,不论价值,岳舒頔都把它们精心地摆放着,年代久远经不起风化的,他还准备了玻璃罩为它们遮挡灰尘。
说起与木雕的缘分,还得从岳舒頔高中时说起。当时,通海县城文庙街进行旧城改造,学美术的岳舒頔无意间看到一块被拆下来的木雕,发现上面的图案精美、纹样特别,就花了一顿早点钱把这块木雕带回了家,当时他只觉得这些雕刻出来的立体图案比用画笔画在平面上的图案更精美。后来,他常常到老街上去晃悠,看到喜欢的木雕就花钱买回家,有时是一个木狮子,有时是一块小花窗。
大学期间,学习了有关木雕的知识,岳舒頔才了解到这些木雕的工艺有多复杂。回到通海,岳舒頔在进村采风过程中,偶遇一群拆旧屋的工人,在与他们聊天的时候,听他们说会在天冷的时候用木雕构件来烧火取暖。
“就是这句话,让我觉得很心疼,我们的前辈一刀一刀刻出来并且留下来的东西,就这样消失了,实在是可惜,一种责任感‘迫使’我有意识地去收购这些渐渐被人们遗忘的老物件。”
岳舒頔说道。
岳舒頔收藏的木雕
发现木雕之美
岳舒頔表示,收藏木雕是一个很有趣的过程,发现木雕工匠精湛的技艺让人觉得快乐,发现木雕图案丰富的寓意让人感叹前人的智慧……每一个时代都有独特的审美,这些时代的审美会在木雕上体现出来。岳舒頔认为,如今还可以从木雕上了解到那个时代这片土地上流行什么样的文化,其实是很幸运的。
在收藏的过程中,岳舒頔发现,通海木雕工匠手艺之妙之绝让人感叹,有阳刻、阴刻,有浅浮雕、高浮雕,有全镂空、半镂空,技法精湛,让人拍案叫绝。那时的匠人在科技不发达的情况下,可以在一栋房子的任何一块木头上刻出精美的图案来,更是让人佩服,门、窗、匾、额、柱、屏、桌、椅、床、凳、梳妆台,乃至盆、盘、碗等日用器具都雕有图案,说明我们的前辈包括最底层的劳动人民都有爱美之心,善于将日常生活诗化、艺术化。
此外,木雕上的图案也是内容广博、内涵丰富,有诗词歌赋、戏曲故事、神话传说、经典名句、谚语格言、英雄圣贤、花鸟虫鱼……这些刻出来的东西,有的导人崇德向善,有的启人奋发有为,有的营造和谐美好,有的传递福寿吉祥。
记者在“澓疏阁”流连,发现不少木雕让人叹为观止。其中有“凤穿牡丹”“麒麟送子”“双龙戏珠”“福禄寿喜”“花开富贵”“观音送子”“八仙过海”“三阳开泰”“喜鹊登梅”“太公钓鱼”等,这些寄托美好寓意的木雕,精美无比,让人百看不厌。
每一块木雕,都能体现一个工匠的情怀
多年来,木雕中深厚的文化气息深深吸引着岳舒頔,每每说到木雕收藏的那些事,他会滔滔不绝说上半天。
曾经有一次,岳舒頔在通海杨广镇的一个村子里,看见一个村民用一块木雕做砧板切韭菜,他当即与村民协商后把那块木雕买了回来。他告诉记者,其实当时这块木雕已经被刷上了新油漆,看不出它本来的面目,多年的收藏经验让他一眼就看出了它的与众不同。他说:
“在我看来,这块木雕的归宿绝不是作为一块砧板存在,它应该作为一件艺术品供我们去学习、品鉴。”
后来,为了让这块木雕露出最初的面目,岳舒頔做了油漆清理、表面修复及防虫处理后,把它陈列在“澓疏阁”内。
在普通人看来,木雕都是差不多的,但细细观察就会发现,每个时代的木雕都有自己的特色。比如明代的木雕比较厚重,线条粗犷,纹饰简洁,清代的木雕则纹饰繁复。
“其实,越简单的东西越考验工匠的手艺,这是我从收藏经验中总结的。”
岳舒頔说道。以木雕来说,当它的纹饰繁复时,各种线条穿插交错,人们很难看到它的不足,但若是简洁的图案,只要有一根线条刻的不够直,就可以一眼看出来。在“澓疏阁”的陈列品中,记者细细寻觅,发现果真如此。
旧时建房子,都没有设计图,全靠工匠自由发挥,所以不仅考验工匠的基本功,还考验工匠的创造性。说到此处,岳舒頔指着他收藏的一块花窗告诉记者:
“你看这上面刻的图案,首先看到的是梅、兰、竹、菊,细看的话你就会发现花中还有两只小松鼠,这是把植物的静和松鼠的动结合起来了,这是前人的平衡观。”
最后,岳舒頔表示,每一个有艺术价值的老物件都值得被珍惜,因为这些老物件里蕴含的内容值得每一个懂艺术、爱艺术的人去学习。
玉溪日报记者:何超
编辑:刘燕 韩娅娇 审核:杨雪
玉溪日报新闻客户端
在玉溪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