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汇源果汁创始人朱新礼作为有权代理人的中国德源资本(香港)有限公司被法院查封,41亿元人民币资产遭冻结。这让深陷泥淖已久的汇源果汁,再次引起关注。
去年4月,汇源果汁向北京汇源饮料(大股东朱新礼持有该公司绝大部分股权,非上市体系)违规提供42.82亿(年利率10%)短期贷款,以便北京汇源饮料应付临时营运资金需要及还债。这件事没得到董事会批准,也没有签订协议,涉嫌违反香港上市规则中关于关联交易申报、股东批准及披露的条款,汇源果汁自4月3日起停牌。
图片来源:汇源官网
曾经被称为“国民果汁”的汇源,为什么会走下神坛,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我们或许可以从一些公开信息中瞧见端倪。
据汇源公告显示,截至2017年12月31日,汇源总负债为114亿,资产负债率为51.8%。不过这114亿里面,有84亿都是通过银行、公司债券、融资租赁等渠道拿来的借款。
那么,这些钱都被花到哪了呢?汇源历年的年报指出,汇源在融资活动较多的年份,对厂房设备、土地等生产资料的投资也相应的增多,粗略估计,这些年花在厂房设备上的钱在60亿元左右。
然而,盲目地“摊大饼”并没有给汇源带来良好收益。数据显示,近年来汇源资产规模大了,营收逐渐上升,净利率却呈走低态势。到2017年,汇源的利息支出已达5.46亿,是1.35亿净利润的4倍还要多。
于此同时,汇源对于产品研发的投入好像止步了。除了果汁,汇源并没有叫得响的产品,而它的竞争对手农夫山泉等公司,近年来却不断推出NFC果汁系列新品,受到消费者的欢迎追捧。
不难看出,对市场没有准确的判断,盲目依靠融资“壮大企业”,离商业竞争的本质越来越远,最终导致负债“窟窿”越来越大,是汇源失败的原因之一。作为曾经风靡一时的“国民”品牌,汇源真的应该回头看看过去的脚步是否过于虚浮。
本期:黄玉环
来源:浙江在线
监制:范波
责编:潘洁
编辑:连晓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