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时评丨卫生健康公约需要“共同行动”

2020-05-06     长宁政法综治

来源:东方网 作者:杨玉龙 选稿:郁婷苈

  5月2日,在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首都市民卫生健康公约》正式发布。“卫生健康公约”共10条:合理膳食,文明用餐,科学健身,控烟限酒,心理平衡,规律作息,讲究卫生,知礼守礼,注重预防和保护环境。“拒绝食用野味”“社交距离适宜”“垃圾分类投放”等写入公约。(5月3日《北京日报》)

  据了解,《首都市民卫生健康公约》是由健康北京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等十部门联合起草的,旨在将疫情防控成果转化为首都市民卫生健康理念和行为。上述公约涵盖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可以说,践行好卫生健康公约,不仅有利于个人卫生健康安全,而且也有利于提升全社会的文明水平,以及公共卫生健康环境。

  制定出台卫生健康公约的初衷不言而喻,而且,《首都市民卫生健康公约》在制定过程中也广泛征求了各界意见,起草部门对市民的合理化建议认真吸纳,调整充实到公约条款之内;同时,十部门还组织专家集中编写了卫生健康公约释义,也吸纳了市民的意见建议。可见,卫生健康公约也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与民意基础。

  卫生健康公约核心要义在于能够将这些具体约定落实到行动上。合理膳食,文明用餐,科学健身,控烟限酒,心理平衡……这些归根到底是要每个人去落实。毕竟唯有将这些公约“由号召变为行动,由口号变成刚需”,这些卫生健康公约才能够真正实现其价值。否则,这些公约只是停留于倡导,或者只寄希望于“他人”践行,势必达不到应有目的。

  以“知礼守礼,掌握健康礼仪,社交距离适宜”为例。疫情期间,人们都引起了对卫生健康安全的重视。“社交距离要保持”“提倡“一米线”,已经成为当下人们的共识。当然,这些良好习惯,更须在“后疫情时代”坚持下去,这既是有效降低呼吸道传染病传播风险的需要,更是现代人际交往文明的体现。

  《首都市民卫生健康公约》既要实打实践行好,更应该认识到卫生健康与文明修养绝不仅止于此。比如,在公约起草过程中,考虑到公约主题为卫生健康,有一部分建议,如文明养犬等在即将实施的《首都市民文明促进条例》中有所体现,因此未纳入其中。也就意味着,于个人而言,不能仅盯着卫生健康公约,更应该将文明健康之举落实到各个方面。

  总而言之,卫生健康公约需要“共同行动”。不难发现,如何把“防疫法宝”转化为公众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制定卫生健康公约也成为一些地方的标准动作,这不仅是在倡导一种文明、卫生、健康的良好习惯,更同样是疫情防控的必要性举措。故此,面对卫生健康公约,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践行的自觉性与主动性。

  

* 以上只是作者个人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lody63EBfwtFQPkdFZd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