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体质好坏的关键在于脾胃,脾胃不好,身体整体水平也就跟着降低了。脾虚的症状有很多,最明显的就是跟胃口相关,不爱吃饭,此外还有腹泻或者便秘、形体瘦小、脾气大等等,今天要介绍的是其中一个症状的调理方法——脾虚腹泻。
脾虚腹泻
小儿的生理特点之一是“肺脾不足”,在中医理论中,脾为后天之本,运化的水谷精微是机体正常运行工作的物质基础,如果脾虚失于运化,水不能运化代谢,在体内就会变成湿;食物失于运化,就会在体内成为积滞,清浊不分,合污而下,就会产生脾虚腹泻。
《症因脉治脾虚泄泻》“脾虚泄泻之证,身弱怯冷、面色萎黄、手足皆冷、四肢倦怠、不思饮食、时泻时薄。”还有就是孩子之前有过很严重的急性腹泻,或因外感,或因伤食,治疗不当,就会转为慢性的脾虚泻。
相对急性腹泻,脾虚腹泻多是慢性的,时间上会相对的长一些,治疗上的时间也会相对长的。
针对脾虚腹泻我们可以:
【补大肠】
定位:食指桡侧缘,自食指尖至虎口成一直线。
操作:从食指尖直推向虎口为补,称补大肠。200次。
作用:补大肠可涩肠固脱,温中止泻。
【补脾经】
定位:拇指桡侧缘,自指尖直至指根赤白肉际处,或拇指末节罗纹面。
操作:将患儿拇指屈曲,循拇指桡侧缘向指根方向直推为补,称补脾经。200次。
作用:补脾经能健脾胃,补气血。
【顺内八卦】
定位:手掌面,以掌心为圆心,从圆心至中指根横纹约2/3处为半径所作圆周。
操作:用大拇指轻轻顺时针画圆。200次。
作用:健脾补土,以宽胸利膈、行滞消食,主要作用于消化系统疾病。
【上推七节骨】
定位:第四腰椎至尾椎骨端(长强)成一直线。
操作:用拇指桡侧面或食、中二指面自自上向下作直推,称为推上七节骨,200次。
作用:温阳止泻、泻热通便。推上七节骨能温阳止泻,多用于虚寒腹泻、久痢等症。
【逆摩腹】
定位: 整个腹部。
操作:用掌心逆时针推拿孩子腹部,3分钟。
作用:止泻、通肠道。
【揉龟尾】
定位:龟尾穴位于人体臀部的尾椎骨处。
操作:用大拇指指腹轻按于龟尾穴上,然后做轻柔缓和的回旋转动,100-300次。
作用:有调理大肠的功能,对止泻、通便有一定效果。
明人万密斋曾言:“调理脾胃者,医中之王道也。节戒饮食者,却病之良方也。”故护养小儿脾胃以预防疾病的关键在于节制饮食。
小儿年幼无知,常不知饱胀,暴饮暴食,以致有伤脾胃,所以家长们一定要了解饮食宜忌,合理喂养孩子。
脾胃虚的孩子,往往进食生冷或者油大的食物就容易引起腹泻,因为本身脾胃虚弱,这些东西进肚以后会严重增强脾胃负担,脾胃运化不动就会腹泻,而且都是不消化的泻下。所以,脾胃虚的孩子要严格注意饮食,饮食调养也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