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创作工具”的一部分,快手特效的进化来自视频供应一端的需求,不仅关乎技术的演进和选择类型的丰富,而特效本身的设计和是否被用于拍摄,都与社区活力相关;方法上,快手通过流量和资金的激励,进一步拉近了“创作特效的人”与“创作视频的人”的距离,用生态建设的方式,促进社区的长久活力。
作者 | 周亚波
“魔法表情”正在成为快手社区内容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天,超过600万新的“魔法表情”作品在快手诞生,日均的播放次数也超过了10亿。
庞大的内容供应与消费需求,决定了“活化”魔法表情的生产成为了社区管理者的刚需。早期平台供应模式很早就被“快手特效开放平台”所取代,而当需求继续扩大,视频创作者、特效制作者的连接变得更加深远,快手作为管理者的角色就需要进一步发生变化,原先的“特效开放平台”也有了迭代的需求。
在刚刚结束的2021快手光合创作者大会上,快手宣布了“特效生态扶持计划”,分别面向创作者和特效师,提供曝光、流量等支持,“快手特效开放平台2.0”也随之上线。
作为“创作工具”的一部分,快手特效的进化来自视频供应一端的需求,不仅仅关乎技术的演进和选择类型的丰富,更包括特效创作过程与用户创作、进而与社区活力相关;方法上,快手通过流量和资金的激励,进一步拉近了“创作特效的人”与“创作视频的人”的距离,用生态建设的方式,促进社区的长久活力。
快手特效中心运营负责人王俊森表示:“希望通过特效让用户在创作时能够更加从容,也让创意发挥变得更加容易,作品变得有趣。”
01 | “供应端”的需求
当快手长成一个DAU超过3亿、拥有多重内容生态的社区,为用户进行创作提供更加强大的工具,就成为了一种需求,也是社区“平台能力”的表现。
“特效”技术自短视频内容形态风靡开始便与内容创作的发展有着高度的关联,智能手机的普及与用户创作的关系,实际上也可以放到“特效工具”的普及与用户创作的关系范畴去理解,有了简洁易用、表现形式多样的特效为创作加持,不仅创作视频这一件事的新鲜感会更强,其在社区当中的互动效果也会获得加持。
除了“外在的一切都可以改变”,一些生活当中的“小灵感”也更容易通过“魔法表情”来实现。王俊森表示,快手魔法表情的价值不仅仅是“让好看的人更好看”,更在于给予用户更大的创作灵活性,“满足用户创作需求的同时,还能吸引到更多老铁的评论点赞。”
2020年万圣节期间,快手推出“隐身魔法”,能够对视频里指定区域进行智能修复和脑补,实现在背景里“隐身”的效果,该特效上线仅一周使用人数就达100万,播放量更是突破4亿。此外,AI技术加持的魔表还包括采用图像识别技术的“梵高星空”、通过动态人体描边技术把用户的身影一分为二展现的“天堂炼狱”等。
除了广大普通用户,魔表也颇受明星用户喜爱,比如杨幂拍摄过的“漫画甜心”魔表让她变身一头红发,迪丽热巴拍摄的“童话公主”魔表作品更是点赞量达到了140万。
前端使用上的简洁丰富,后端技术上的强大智能,也是短视频平台特效发展的关键。快手技术部门在人脸识别、AR、MR等AI方面的高技术水平,也通过开放平台得到了下放。
换句话说,特效创作者更方便地利用技术创作特效,视频创作者再将特效作为工具,以形成循环。当前,快手已经上线了超过20000款“魔法表情”,并仍在持续更新,这些魔法表情包括了创作的多个方面,成为了快手老铁展示生活、拥抱生活的利器,也被高频率用在创作活动、娱乐营销等多种场合当中。
快手的普惠原则继续在特效工具的使用当中得到了实现。“我们希望用户能够把特效融入生活,玩出花样,拍自己,拍别人,拍山水,拍蓝天,整个世界所见,皆可加魔表特效。”王俊森表示。
02 | 生态扶持与平台上线
在“长出来”的供求关系面前,快手需要做的,是怎样将这个生态长得更大、更持久。2021快手光合创作者大会上,快手公布了一系列特效生态扶持计划。
其中,“快手特效达人扶持计划”旨在帮助魔表达人快速成长,促进新式创意内容在快手社区流通,以“让更多人感受到科技的乐趣和创作的幸福感”,这一计划将由“艺术+”和“创想+”两个部分。
“艺术+”部分指向了增加“用户使用魔法表情创作”和“制造魔法表情”本身的联系。通过数据的筛选,增加魔法表情创作者拍摄更好作品的计划。按照计划,用户使用魔表拍摄作品,发布后两小时内数据达到指定标准,快手会追加1千至10万不等的流量曝光,以及热门推荐位。优质的魔表创作者,会得到更多的流量倾斜。
“创想+”部分则让“定制”这一行为更多地往非商业客户一端渗透。快手将此前仅面向商业客户的资源开放给优秀创作达人,提供定制魔法表情服务。以“周董”定制魔表“指尖篮球”为例,推出短时间内达到8400万次曝光,成为头部明星入驻快手的标杆。该计划目前处于内测阶段,只接受少量创作者进行合作。
与“快手特效达人扶持计划”相对应,“快手特效开放平台2.0”正式上线并更名为“必扬特效平台(Beyond Effect)”,显示了在拍摄链条的“更前一环”,特效创作工具方面的进化。
此前,开放平台注册用户已经为快手提供了超过18000款魔表素材,大部分优质作品都可以在快手APP拍摄页使用。王俊森透露,设计师在这个平台上制作的特效表情,将用于快手的短视频、直播、快影、一甜相机、快手的海外版本等。每天,用超过1000万用户正在使用这些创意素材。
“特效平台”的作用不仅方便了创作,也能为特效创作者们带来收入,当前,超过半数的特效师活跃用户通过开放平台获得了总共超过 300 万奖金收入,最高一位月收入到达到了10万。
更直接的激励也随之推出,快手还推出了“快手特效师激励计划”,根据创意特效上线后的表现给予现金激励,单个最高可获得4万,以及新人奖励、创意评选奖励等,还会标注予官方特效师认证,以提升其个人影响力。“未来,我们将会在每个月拿出500万用于做特效师的现金激励,是现在奖金数的3倍。”王俊森透露。
03 | 循环
此外,快手首届“特效设计大赛“已于4月26日启动,参赛者将有机会获得流量扶持,最终获胜选手还能成为快手签约特效师并赢得10万奖金。
人才发现、创作方向的循环将从“产品运营”和“活动激励”两个路径展开。在产品手段当中,一些推荐机制将更快地判定特效成品的受欢迎度,“用个性化的算法来去完成人和魔表的匹配,这是第一部分。”王俊森表示。
市场活动、运营活动的激励则成为了这种循环的第二部分。“比如一些花了很多功夫、很多技术的魔法表情,为了让更多人去使用,我们就会做一场像挑战赛或者是话题标签,让更多的人关注并拍摄更多魔表作品。”
产品的运营和活动的激励,进一步让特效师本身更容易被发现、更容易与社区生态共同进化。王俊森透露,针对快手特效制作者的发现和培养已经从“散养”状态进入到了建立更多官方沟通渠道的状态。“我们建了一些社群,然后制作更好的教程,遇到问题的时候也会更快地进行沟通。”
另一方面,平台的聚合让特效创作者、特效师们本身也能够更形成自发的沟通,这也让特效的创作能够形成更快的信息同步,促成更多创作灵感的诞生。而通过激励手段或者“特效师认证”等方法,特效创作者、特效师们正在从幕后走上台前,特效制作的生态也从单循环向复合生态当中进化。
“特效是技术与艺术结合非常紧密的产品。”王俊森表示,特效极大提升了“短视频+直播”平台的可玩性与趣味性,对于丰富创作生态、巩固社群效应作用显著,也是快手平台的发力方向之一,流量扶持、奖金鼓励等都是有效的激励手段。对创作者和特效师的激励,最终受益的是每一位快手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