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和孩子完全做朋友?错!作为父母,你的权威意识不能丢

2019-10-19     守护天使0719

最近看到一个有点让人痛心的视频,一个十多岁的男孩,对着妈妈连踢带踹,而那个“温柔”的妈妈只是往后躲藏,而不敢还手。

前边挡着的一个老人,大概是孩子的姥姥,开始使劲地拦,后来估计累的体力不足了,只能坐在旁边的椅子上,伸着双手无助的阻止了。

我不知道孩子的父亲干什么去了,我想如果父亲在场,肯定一脚把这个混蛋踹到地上去,这个孩子,真的太过分了。

自古以来,慈母出败儿,这话一点没错。视频里的妈妈一看就是没有树立下母亲的权威,肯定从小溺爱,孩子说一不二,等到长大了,想管的时候,也管不了了。

如果我是那个妈妈,我会断了那个孩子的生活费,轰出家门,爱饿死就饿死,爱吃苦就吃苦,这样的儿子不如不养。

当然,我不是那个妈妈,我也没有那么混蛋的儿子,虽然我也是个慈母,但是有些事上,我不会溺爱,比如骂人,比如打架,比如对老人不尊重等等,只要是涉及到修养的问题,我都不会纵容,我觉得这是一个母亲最起码的责任,至于学业,放在第二。

无独有偶,我的同事也有个小孩子,还不大,刚要上小学,但是孩子被她惯的也是不成样,说一不二。

她是老年得子,宠爱自然有加,但是,这样下去,也不是好现象,因为,孩子就是小树苗,不修理长不直也长不高,等到他长成歪瓜裂枣的时候,再修正就晚了。

因此,同事们都对她提出过忠告,她嘴里承认,一到事上还是吼不住,弄得小儿子如今不满意了,就敢伸手打妈妈,孩子小,虽然打不疼,但是行为不可取。

所以,做父母的,在教育未成年的孩子问题上,不能心太软,必须树立权威意识,让他明白,有些事可做,有些事不能做,谁是家里的老大,谁说了算,不能含糊。

01心理学上的权威效应

权威效应,又称为权威暗示效应,是指一个人要是地位高,有威信,受人敬重,那他所说的话及所做的事就容易引起别人重视,并让他们相信其正确性,即“人微言轻、人贵言重”。

02权威效应普遍存在的原因

“权威效应”之所以普遍存在,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因为人人都具有“安全心理”。

也就是说,人们总是觉得权威人物是正确的楷模,服从权威人物会让自己具有安全感,降低了出现错误的“保险系数”。

第二,因为人们都具有“赞许心理”。

也就是说,人们总是觉得权威人物的要求常常与社会规范相一致,按他们的要求去做,就会获得各个方面的赞许与奖励。

第三,人们对杰出人物普遍具有一种敬佩和模仿心理。

研究表明:人们常常认同某些自己羡慕的对象,特别是杰出人物,敬佩之余进而模仿效法。一般情况下,个体受权威言行刺激影响,仿照并努力使自己的言行与之相同或相似。

所以,模仿权威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

03权威效应在亲子教育上的应用

权威效应不仅应用于工作管理上,也可以运用于亲子教育,家庭育儿。在孩子教育培养的过程中,想要有效地“制人驭人”,让他们健康成长,我们就要好好利用一下“权威效应”。

树立权威地位,爱子不纵子

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十个母亲九个爱,这无可非议,谁不喜爱自己的孩子呢?

但是,聪明的父母会爱,但不是溺爱,他们的目标是把孩子培养成能够独立生活的个体,而不是衣来伸手的废物。

香港巨富李嘉诚,在教育两个儿子的问题上,可以说是我们的楷模。

在李泽钜,李泽楷小的时候,李嘉诚从来不用私家车接送他们,而是带着他们做电车。两个孩子看到学校里的同学都有私家车接送,也会对父亲抱怨,但是李嘉诚都会笑着说到:“在巴士上,你们能见到不同职业、不同阶层的人,能够看到最平凡的生活、最普通的人,那才是真实的生活,真实的社会。而坐在私家车里,你什么都看不到,什么也不会懂得。”

于是两个孩子和普通家庭的孩子一样,就这样长大了,他们学会了外出打工,克勤克俭;也学会了助人为乐,让利三分,所以,李家的生意这么多年不仅没有败落,反而越做越大,这都和李嘉诚教子有方有关。

在家里,孩子没成年时,父母就是他们的权威,必须对他们的言行给予规矩指导,让他们明白,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这样孩子就不会走偏,也不会变成混蛋。

有事可以协商,但主动权在家长手里

家长树立权威意识,并不是说孩子就没有发言权。不是的,作为孩子同样有表达自己诉求的权利。

但是,孩子的要求能不能答应,合不合理,就要看家长的判断力了,不是所有的要求都必须满足,如果孩子提出的要求合理,那就答应,如果超出预期,那就不能答应,主动权在家长手里。

这方面,樊登老师做的比较好,他有一个不大的儿子,小名叫嘟嘟。平时的时候,对于儿子的意见他都是很尊重,也给孩子合理的做主权利。

有一次,他的儿子提了一个不合理的要求,他就耐心地给孩子讲明白,他的要求为什幺爸爸不能答应,因为嘟嘟太小,还没成年,作为爸爸,是他的监护人,有些事情就要听爸爸的。

樊登老师这么一说,孩子就很愉快地接受了父亲的权威地位,父子关系一直很好。

所以,我们平时的时候也得多学习,多看书,遇到问题不糊涂,有主见,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就不会出大问题。

家长以身作则,树立权威模范

权威效应的核心就是“正人先正己”,这样更有说服力。

我们知道,当我们佩服一个人的时候,才会听他的话。所以,唠叨的家长从来培养不出好孩子,反而是那些言简意赅的家长,因为自己努力了,做到了,孩子就会以他为榜样,佩服的五体投地,也会有样学样,比较听话。

所以,我们做家长的,除了教育孩子以外,更要注重自己的成长,当我们本身足够优秀,我们的形象在孩子眼里就会变得高大上,说话也就好用了。

俗话说:打铁还得自身硬,到了那个时候,我们不用过多废话,孩子就会变得很优秀,很懂事。

每个孩子都是家里的希望,他们承载着几代人的梦想,培养一个合格的孩子,不仅是对孩子的未来负责,也是个人对国家做的的贡献。

所以,不娇纵,不溺爱,以理服人,适当权威,是解决家庭教育问题的良策!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lbt_5W0BMH2_cNUgzfN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