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故赔保额的重疾险真有那么坑?真相扎心了

2019-08-14   大白读保

大白周末逛快手,翻到一个吐槽视频。

矛头直指带身故责任的重疾险。

观点很有代表性,大白忍不住更文一波。

因为它错到离谱,点赞竟然还有3700多。

观点是这样的:

线下业务员推销的重疾险。

通常是主险+附加险。

主险是寿险,人没了,赔钱。

附加险一般是重疾险,得大病了,赔钱。

这种产品不能买。

因为有一个大坑。

重疾、身故只能赔一个。

而大部分人其实是病死的,也就是先生病、后身故。

买了带身故责任的重疾险,最多拿到一份赔偿。

那主险寿险,就等于白买了。

而拿同样的预算,去单独买重疾险和一份定期寿险。

生病了,能拿一次赔偿。

之后身故了,还能再拿一份赔偿。

更划算。

……

对于一些预算紧张的朋友,大白个人也建议过他们用“消费型重疾险+定期寿险”去替代“身故赔保额”的重疾险。

但这不妨碍我认为视频的观点是错的。

当然不是为了自己打自己脸。

01

视频的观点错在哪?

我这么说,原因有几个:

1、不能预判风险

国际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发表过一篇论文,分析了近30年来中国居民死亡的十大原因。


图片来源:网易数读


如视频所说,大部分中国人确实是“病死”的。

但死于“道路交通伤害”也为数不少,比肝癌少,但比胃癌多。

你没法预判我们会先碰到哪类风险?是疾病,或是意外?

更没法推测,什么时候会遇到这些风险?

如果这些你都能猜到,那也用不着买保险了。可以去算命了。

所以,以大部分人是病死的,来反推“重疾、身故只能赔一项”的重疾险就有坑,这个引导很过分。

统计数字再精确,个体更关心的,还是自己会遭遇什么。

2、算道数学题,告诉你买哪个更划算!

而身故赔保额的重疾险。

相比重疾险、定期寿险分开买。

究竟哪个更值得考虑。

一关乎保费预算。

二关乎概率。

让我们试着来解下这道算数题。

带身故 PK 不带身故,谁划算?

那我们就用健康保2.0和达尔文超越者来做下对比。

其中,健康保2.0身故是退保费,达尔文超越者是赔保额。



可以看到,身故赔保额的重疾险,虽然身故、重疾只赔其一。

但确定性非常强,保终身的情况下,总能拿到赔偿。

情况1:

得重大疾病了,赔50万;

情况2:

保费还没交多久,就突发意外身故了,也赔50万;

情况3:

一辈子,既没生病,也没遭遇意外,最后自然死亡。保险公司也赔50万。

很有安全感。

而比买身故赔保额重疾险,确定性更强的是:

“终身重疾险”+“终身寿险”。

因为是两份合同,理赔互不影响。

无论是先生病,还是先身故,都拿得到50万理赔金。

要是先生病、后身故,那就是100万的赔偿,比单独买“身故返保额”多赔50万。

但更全面的保障,对应是更贵的保费。

毕竟人总会死亡。

这等于就是一个确定的风险,只是发生时间早晚的问题。

保险公司不是慈善公司,自然不会在价格上让步。

而正是终身寿险贵。

大家才会想着用“定期寿险”去替代。

若对应一个完整的替代组合,剩下的重疾险,会面临两种选择:是保到70岁还是终身?

从上面的表格可以看到。

方案1:

“健康保2.0,保终身”+“擎天柱3号,保到70岁”,一年总保费是6419.14+1320=7739.14。

方案2:

如果健康保2.0、擎天柱3号都选保到70岁,那交的钱更少:3539.94+1320=4859.94。

方案3:

单独买“达尔文超越者,保终身”,每年需要花费8405块,比方案1、方案2都要贵。

但是,方案1、方案2并非十全十美。

相比“身故赔保额”的重疾险,一步到位保到终身。

方案1牺牲了70岁后的身故保障。目前人均寿命76岁。

当然了,70岁身故对家庭经济的冲击不大。没太大必要配定寿。

方案2则同时牺牲了70岁后的重疾保障和身故保障。

从疾病发生率看,无论是6种最高发的重大疾病,还是25种高发的重大疾病,70岁之后发生的概率比其他年龄段都要高,男女一样。



图片来源:和讯网


这就导致,在赔付上,方案1、方案2就不如方案3那么确定。

有可能赔50万。

也有机会拿到比50万更多的赔偿。

但同时存在一分钱都拿不到的情况(定寿、重疾险都保到70岁,70岁后就啥都赔不到)。

这也是大白批评开头提到的视频存在误导的原因。

要实现视频所说,先得重疾、之后身故,然后拿到两份赔偿,只有重疾险、寿险都保终身时,才会100%发生。

但对应得多付出40%的保费。

至少这点得提醒下。

不能瞎说。

大白小结

为了夺人眼球。

关于保险,偏激的说法越来越多。

请大家擦亮眼睛、辩证地看。

现在获取信息的渠道很多。

要核实一个观点是否准确、公正。

很简单。

多看、多听就行。

关系自己的钱包,偷不得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