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宋
宋武帝刘裕(363年4月16日-422年6月26日)
字德舆,小名寄奴。彭城郡彭城县绥舆里人,生于晋陵郡丹徒县京口里。东晋至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军事家,南朝刘宋开国皇帝(420年-422年在位)。西汉楚元王刘交之后 。
刘裕自幼家贫,初为北府军将领。自隆安三年(399年)后,对内平定孙恩和桓玄,消灭桓楚、西蜀、卢循、刘毅、司马休之等割据势力,使南方出现百年未有的统一局面;对外消灭南燕、后秦等国,降服仇池,又以却月阵大破北魏,收复淮北、山东、河南、关中等地,光复洛阳、长安两都。即位后,又派兵南征林邑国,使其全境归附。
永初元年(420年),刘裕代晋自立,定都建康,国号“宋”。执政期间,吸取前朝士族豪强挟主专横的教训,集权中央,抑制豪强兼并,实施土断,整顿吏治,重用寒门,发展生产,轻徭薄赋,废除苛法,亲自听讼,振兴教育,终结了门阀专政的时代,奠定了南朝“寒人掌机要”的政治格局。他对江南经济的发展,汉文化的保护与发扬有重大贡献,并开创了江左六朝疆域最辽阔的时期,为“元嘉之治”打下坚实的基础。明人李贽誉之为“定乱代兴之君”,也有“南朝第一帝”之称。
永初三年(422年),刘裕计划出征北魏,尚未出兵,便因病逝世 ,终年六十岁。庙号高祖,谥号武皇帝,葬于初宁陵。
宋少帝刘义符(406年12月6日-424年)
字车兵,刘宋第二位皇帝。宋武帝刘裕长子,母为张夫人。。永初三年(422年),即皇帝位。次年,改元“景平”。景平二年(424年),被徐羡之、谢晦等人所废,不久被杀
宋文帝刘义隆(407年-453年3月16日)
字车儿,彭城绥舆里(今安徽萧县)人。宋武帝刘裕第三子,宋少帝刘义符之弟,母为文章太后胡道安。
元嘉元年(424年)即位,在位三十年,年号“元嘉”。继续实行刘裕的治国方略,在东晋“义熙土断”的基础上清理户籍,免除百姓欠政府的“通租宿债”,实行劝学、兴农、招贤等一系列措施,使得休养生息,社会生产有所发展,经济文化日趋繁荣,由是“三十年间,氓庶蕃息,奉上供徭,止于岁赋。晨出暮归,自事而已”,“民有所系,吏无苟得。家给人足,即事虽难,转死沟渠,于时可免。凡百户之乡,有市之邑,民谣舞蹈,触处成群,盖宋世之极盛” 史称元嘉之治。军事上,继承刘裕北伐的政策,于430年、450年和452年三度出师北伐,但都无功而返。特别是第二次北伐失败,导致北魏长驱直入、直抵瓜步、饮马长江,造成刘宋江北地区急剧萧条、六州残破。
元嘉三十年(453年),为皇太子刘劭所弑,时年四十七岁,谥号文皇帝,庙号太祖。
元凶刘劭(424-453年)
字休远,彭城绥舆里(今江苏徐州市铜山区)人。南朝宋第四任皇帝,宋文帝刘义隆嫡长子,母为皇后袁齐妫。爱读史书,尤喜武事。六岁时,册立为皇太子,深受宋文帝宠爱。反对元嘉北伐,私行巫蛊之术,导致宋文帝废立之意。元嘉三十年,联合始兴王刘濬发动宫廷政变,弑父夺位,年号太初。
太初元年,引发武陵王刘骏讨伐,兵败被杀,时年三十岁。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通过“弑父”手段夺取皇位的皇帝,弑逆之举引发千古骂名,史家不承认为南朝宋的正统皇帝。
宋孝武帝刘骏(430年―464年)
字休龙,小字道民,彭城绥舆里(今江苏徐州市铜山区)人。宋明帝刘彧异母兄。,宋文帝刘义隆第三子,母为路淑媛。元嘉二十二年,封为武陵王。历任诸州刺史,平定雍州蛮族,参与元嘉北伐,屡立功勋,颇得民众诸将推戴。元嘉三十年(453年),太子刘劭弑父即位后,率兵攻破建康,夺取皇位。政治上,推行了一系列改制举措,削弱士族权力,大力提拔寒门势力,并改置州镇和设立典签加强中央集权;经济上,继续推行土断,赦免奴婢和军户,抑制土地兼并,限制士族封山占水,始行检籍,设立台使,改革税制,并改铸钱币;军事上,重用颜师伯、殷孝祖、卜天生等将领,击溃魏军,取得了宋魏第一次青州之战的胜利,收复济水以北失地,推行军制改革;文化上,尊孔崇佛,恢复礼乐。统治末年,大兴土木、滥用民力、奢侈无度,耽于享乐。为了巩固帝位,过度削弱宗室力量,引发宗室内斗局面,动摇统治基础。大明八年(464年),病逝,时年三十五,庙号世祖,谥号孝武皇帝,葬于景宁陵。
刘骏文章华敏,组织“大明文学诗坛”,打破了士庶门阀界标,占领魏晋南北朝文学史上重要的历史地位。
宋前废帝刘子业(449-466年)
小字法师,彭城绥舆里(今江苏徐州市)人。刘宋第六位皇帝,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暴君。宋孝武帝刘骏长子,母为文穆皇后王宪嫄。
元嘉三十年(453年),宋孝武帝刘骏戡乱即位,册为皇太子。大明八年(464),宋孝武帝去世,刘子业即位,改元永光,大赦天下。刘子业在位时,凶残暴虐,滥杀大臣,就连他的叔叔也没能幸免。
景和元年冬月(466年1月),因刘子业的乱伦残暴,被叔叔湘东王刘彧等人弑杀,时年十七岁。葬于丹阳郡秣陵县南郊坛西。
宋明帝刘彧(439年12月9日—472年5月10日)
字休炳,小字荣期,彭城郡绥舆里(今江苏徐州市铜山区)人。南朝宋第七位皇帝(466年—472年在位),宋文帝刘义隆第十一子,宋孝武帝刘骏异母弟,母为沈容姬。
初封淮阳王,改封湘东王,由路太后抚养成人,历任秘书监、中护军、侍中兼卫尉、领军将军。前废帝即位后,出为南豫州刺史。景和元年(465年),杀侄即位,年号泰始。执政前期,平定刘子勋“义嘉之难”及方镇叛变,耗损国力,导致北魏侵占山东和淮北地区;为了防范宋孝武帝刘骏诸子夺位,屠杀皇亲宗室,诛杀功臣名将,削弱统治阶层力量,导致刘宋王朝自此而衰,武将萧道成趁势崛起。泰豫元年(472年),去世,享年三十四岁,谥号明皇帝,庙号太宗。
宋后废帝刘昱(463年3月1日—477年8月1日)
字德融,小字慧震,彭城绥舆里(今江苏徐州市)人。南朝宋第八任皇帝,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暴君。宋明帝刘彧长子,宋顺帝刘准长兄。母为贵妃陈妙登。
大明七年(463年)出生,少时聪明好动。泰始二年(466年),立为皇太子。泰豫元年(472年)即皇帝位。在位凶狠残暴。元徽五年(477年)七月七日,被杨玉夫等人杀害,时年十五岁,追废为苍梧王,史称宋后废帝。
宋顺帝刘准(477年—479年在位)
字仲谋,小字智观,刘宋末代皇帝,宋明帝刘彧第三子(一说为桂阳王刘休范之子)。
泰始五年(467年)七月癸丑生;泰始七年(471年)封为安成王,又拜为抚军将军;宋后废帝刘昱即位后任扬州刺史;元徽二年(474年)晋车骑将军、都督扬南豫二州军事;元徽四年(476年),又晋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元徽五年(477年)七月八日,在萧道成的拥立下即皇帝位。名义上是皇帝,但是权力都掌握在萧道成手中。
升明三年(479年),被迫禅位于萧道成。同年五月六日,被杀于丹阳宫,终年十三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