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暂的两天自查后,4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深圳中心支行公布消息称:辖区存在个别商业银行有客户先全款买房,再以该新购置房产作为抵押申请经营贷情况,但规模占比很小。
今年,是深圳设立经济特区40周年,让人们没有想到的是,开年后以房价大涨和套取经营贷炒房的爆炸性消息惊异全国。40年来,深圳以创业天堂的美名羡杀国内很多城市,但最近三四年以来,其房价的猛涨与投机抄作,也引发于舆论对其看法不一。
十余年前,连上海市领导都忧虑地反问,深圳有华为、中兴,我们有什么?外面羡慕归羡慕,在里面的人的感受和呼声才最值得倾听,四五年前,任正非就“炮轰”过深圳房价:“140年前,世界的中心在匹兹堡,有钢铁。70年前,世界的中心在底特律,有汽车。现在,世界的中心在哪里?不知道,会分散化,会去低成本的地方。高成本最终会摧毁你的竞争力。”
作为一个科技巨头企业的领导者,可以说,这是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人们也看到,从2016年起,华为把研发和制造中心搬到东莞,上万名员工也随之进入。
对于房价这个热点问题,从来就存在科技企业和地产界不一样的感受与态度,多年前有房地产界人士甚至就认为,“高房价可以控制人口素质”。如果说,这种所谓的“人口素质”只是指高端学历人群,那这个说法,从深圳来看,并非如此。根据数据,深圳制造业群体有三百多万人,占全市就业人口超过三分之一。这些人被认为是燃烧了青春,却无法落户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深圳人,主体上他们还是中国的产业工人队伍里的农民工,可以说,工业化水平很好,但是社会机制、医疗资源、教育乃至文化都还在初级阶段。从户籍的落户比率看,深圳也远远低于北上广,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是,2018年深圳常驻人口1302余万人,户籍人口454.7万人,落户比率34.8% 。同期北上广的比率则为73.8%、59.8%和70.5%。
再回到房子上,上述所说的制造业群体,根本上不可能买得起价格高昂的房子;另一个刚需的普通工薪阶层,买房也很吃力,高总价的楼盘根本不是他们能可以心想的对象。恰恰这种情况之上,深圳土地资源长久以来极度紧张,其所造成的住房供应紧缺,又恰恰给了拥有资金、技术和知识的IT、金融和商界精英等人士作为投资的重要选择品。这些人士不仅会挣钱,还懂得钻空子如怎么买到房子。
其实,深圳面临的这种楼市情况,并非是独有,一些新兴的二线城市也露出这种苗头,对于这种情况,不能一味地说都是房地产惹的祸,如果房价问题还兜兜转转只从房地产单一的范围来看问题和抓问题,就很难走出“历史周期律”,至少城市政府在高房价面前,不要在前端“挤牙膏”式供地之后,还在后端托着房价。对于房地产,很多城市都要多去想,它是城市生态里的一个配套与支持系统,让其与其他产业共融共生,才是应有之义,既不能把它当“夜壶”,也不能“缘木求鱼”在土地上有意懒作为。而对于借房地产炒作,以及做高房价达到提高“人口素质”,或者实现“金融城市”这样的想法,很暴力也很天真。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lLHhsHEBnkjnB-0za4V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