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帝国大一统局面维持了约四百多年,随着东汉末代最高领袖汉献帝刘协“主动”辞皇帝岗位,禅于曹操之子曹丕,古代中华帝国又进入长达360多年的政治动荡时期。期间,政权快速更替,皇帝走马灯般轮换。
数百年间里,中国古代的政治精英们,未对有可能孕育现代分权制衡的先秦封建制有所恢复,也没有突破秦汉郡县制大一统之藩篱,更不曾创造出影响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制度创新。唯一突出的历史成果是,生产了中国历史上单位时间里数量最多的皇帝。
现代治史者将前述盛产皇帝的三个半世纪,简称为三国两晋南北朝。在该历史时期,皇帝的型号系列多样,种姓斑斓。最后的系列,是南北朝南朝四国最后的陈朝。帝国往事中的陈朝,是中国史唯一皇帝姓氏为国号相同的朝代。当然,这只是结果。事实上陈朝建国定号之由来,却不是因为开国皇帝姓陈,而是首任大皇帝陈霸先在前朝梁国的封号爵位曾为“陈国公”“陈王”。
《史记》载“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是故,历代国君不但不会以其姓命其国,且尽可能避其姓氏,多以其在旧帝国封号爵位命名新朝国号。三国后期曹魏政权因汉献帝曾封曹操为魏公、魏王,东吴政权则源自孙权受汉室赐封吴王,项羽封刘邦为汉王而有大汉王朝,隋朝国父杨坚之父杨忠在北周朝为隋国公,李渊实乃隋王朝驻守唐地太原的唐国公等等,不一而诸。
中国古代国号还有取自部落名称如夏、商、秦朝;有以兴发之地名称作为国号如蜀、西夏、宋、契丹辽。也有顺应宗法传承关系,如明朱元璋自认白莲教起义军出身,故以白莲教首领明王确立大明王朝国号。还有一类则取抽象祥瑞意,典型如元朝,忽必烈自《易经》“大哉乾元”取之。
职是之故,前述中国历史唯一皇帝姓氏与国号相同如陈朝,实因遵循帝国旧制,而非陈霸先膨胀自己的“崇高感或其老婆的优美感”。
南北朝大时代,包括两晋以及曹魏,颠覆国家政权者,很少有外国势力干涉,亦非政治异见人士所为,农民起义军也未见成功者,而无一例外是统治集团内部大老虎造反推翻旧政权,建立新王朝。由此可见,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打击当朝大老虎,不是没有道理。北魏朝的高级干部高欢与宇文泰,挖了拓跋家族的墙角建立东西魏、北齐与北周。北周国防部长、大将军隋国公杨坚摘了北周统一中国的胜利果实。南朝那边,东晋军政要员刘裕取司马晋建刘宋帝国。刘宋帝国中央军司令官萧道成,照葫芦画瓢推翻刘宋而为齐。南齐帝国地方军阀长官萧衍同志,深谙枪杆子出政权的黄金定律,灭齐建立梁国大业。
本篇主角陈霸先同志,是南朝梁帝国久经考验的政治家、军事家、革命家,是古代中国网红皇帝梁武帝亲自培养的忠诚后备干部,是南梁帝国既得利益者与合格掘墓人。当然,在帝国政治绞肉机混过来的陈霸先同志,和他的子孙们,终究也逃不过历史车轮的碾压。
一
公元503年,梁武帝萧衍的建国大业完成一周年之际,萧梁帝国的掘墓人陈霸先同志诞生,出生地位于今天河南省的禹州市。54年之后,55岁的陈霸先埋葬了建国56周年的梁王朝。
《陈书》记载,陈霸先“少倜傥而有大志”,大意是说开国皇帝天纵英才,异于常人,天人下凡,这些当然是欺骗广大人民群众的把戏,万不能当真。此等小伎俩,近现代军阀农民起义头领也多有效仿。然而,成就霸业,特别是新朝代的开创者一般均有过人之处也是肯定的,可史书一旦从道德上、自合法性上拔高这些个鸟人枭雄们,往往都是骗人的勾当。中国两千年帝国史,血雨腥风,厚黑当道,皇帝们执政的道义与合法性资源乏善可陈。真正道德完人反而不可能䊨取大业,阴谋小人外加些英勇果敢之徒,则为建功立业之必需。
陈霸先据说是汉名士陈寔之后,其实陈霸先本人出身于草根阶层,与今天开奔驰逛故宫的权贵二代断不可同日而语。此公倒与明太祖朱重八有很多相同的经历与性格特征,出身低微,但聪明勇敢,且受长官待见,此哥俩对于拍马屁之传统瑰宝得心应手,运用娴熟。据说明朝名将戚继光就是投长官所好的马屁高手。霸先同志当兵不久,就受到皇帝之侄新喻侯萧映器重。此后历经三次大的变故,陈霸先逐渐成为梁帝国军事大员,直至完全控制帝国军政。
一是公元544年,广州发生反革命暴动,守将萧映被困,陈霸先一战解困,引起明星皇帝梁武帝的注意。二是同一年李贲交州(今天海南、广东南部及广西东部地区)称帝,公元545年刚刚取胜的陈霸先即被委任交州司马讨伐李贲,三年平叛,陈霸先声名大振。三是侯景之乱期间,陈霸先与王僧辩结盟,最终大败侯景反革命集团。公元555年,侯景之乱三年之后,皇权式微,梁帝国两大军事大老虎陈霸先与王僧辩冲突乍起,9月,陈霸先联军攻入建康城,王部败北,王本人被杀。
中华帝国政治更替史,与当下中国电影剧情如出一辙,看了片头就预知结局。不出所料的不久,梁帝国实际控制人的陈霸先受15周岁的静帝梁方智禅位,定国号为陈,改元永定,时间是公元557年。
一代枭雄陈霸先虽然当了皇帝,但江山不但不稳,而且他的陈帝国所代表的南朝自侯景之乱,强盛已不复当年。北朝此时已强盛于南朝。建国之后的皇帝继续南征北战。两年之后,即公元559年,56周岁的陈国开国皇帝陈霸先病逝,遗诏临川王陈蒨即位。
二
南朝陈国第二任皇帝陈蒨,乃陈霸先兄长陈道谭(又名陈谈先)之子,公元559年陈霸先病重,遗诏侄子陈蒨继大位。陈蒨受叔叔陈霸先器重多年,陈霸先戎马一生,侄子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是陈霸先得力助手。但皇帝临终托大位于侄子倒不是此公的优秀,尽管陈蒨确实少年英武才能卓越,而是,当老皇帝即将离开人世,他唯一还活着的儿子、太子陈昌尚在北周朝当俘虏。
DNA是专制帝国最可靠的政治因素,无奈老皇帝陈霸先临终只能在同族物色皇帝接班人选,基此原因,长期受皇帝器重的临川王陈蒨方得入京继位,是为陈文帝。
史传陈文帝稳重机敏,有胆有识,举止不出礼教法度,是南朝少见不作不昏三好皇帝。陈文帝受命之际,远东中国版图,北齐对南朝虎视眈眈。北周国力日益昌盛,正图横扫大江南北之统一霸业。文帝在位7年,平叛内乱,殚精竭虑,居然出现了难得的“天嘉之治”。
中国或因为缺乏宗教信仰,素有以吏为师之传统恶习,事实上从事政治者不仅多不是什么道德高尚之徒,多数情形更是扮演着人间禽兽的角色,这在权力不受制度性约束的专制社会尤其为甚。即使如陈蒨者,在南朝宋齐梁陈共计30枚皇帝里是数得着的好皇帝,就人品道德而言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其实好皇帝与好人绝对没有半毛钱关系。北周在陈朝先皇帝陈霸先驾崩陈蒨继大统不久,就将太子陈昌送还陈国。北周皇帝此举之阴险目的明显,就是给敌国陈帝国制造权力争斗内讧,以图灭陈的伪大目标。而这边陈蒨毕竟是南朝少有的明君好皇帝,他对北周的用意了然于心。内讧将启之前,陈蒨以最少的代价轻取陈昌小命,北周阴谋破解。可怜陈昌先生,贵为开国储君,首任皇太子,一天好日子没过,就提前去见了先帝父皇。
公元566年5月31日,陈朝第二任大老板陈蒨病逝。
三
早在陈蒨即皇帝位的公元559年,5周岁的陈伯宗作为陈蒨嫡长子,就被新皇册立为皇太子。陈蒨到底是明白人,历史证明确立嫡长子继承制,是专制帝国权力交接最小代价最少流血的制度性安排。无奈陈蒨寿命太短,在他去世的时候,太子陈伯宗也只有12岁,他最不愿看到局面,在其死后不久还是如期上演。
专制者注定要掉进专制的陷阱(傅志彬语),一世英明如陈蒨也无例外,陷阱之一就是专制者过于自以为是。陈蒨生前授予胞弟陈顼过多的权力,并在临终托孤于陈顼。普通平民,兄弟托孤,抚养成人成才,一般问题不大。专制权力毒性极深,足以使兄弟阋墙,父子残杀。帝国历史上,皇帝托孤多成羊入狼口,例外如蜀汉诸葛亮,大清多尔衮等没有篡位者,几为少数。
幼帝登基,不是权臣专权,就是后宫外戚干政,如果说皇帝都不得好死,小皇帝又是皇帝里面最最危险的物种。现代法律对少年儿童一般都给予特殊保护,法理基础是因为儿童是社会的弱势群体,权利容易被侵犯。一般民众认为,皇帝一言九鼎,手握生杀予夺的权力,可谁又晓得,皇帝死于非命的比率远高于普通百姓。历史统计结果证明,少年皇帝,是世界上最危险的职业,没有之一。
少年陈伯宗就是这样一位身处险境的未成年人。当了两年儿皇帝之后,公元558年11月,叔叔陈顼颠覆了小皇帝政权,小皇帝被降为临海王,又过一年,小皇帝不明就里的死去。
四
公元554年,北周侵略军攻陷江陵(今荆州),陈顼与堂弟,即陈霸先唯一的儿子,后来的太子陈昌被虏去西魏首都长安数年。因此,陈帝国第四任皇帝有过当俘虏的特殊经历。
帝国战争观念里,一个极不人性的传统,即打败仗丢了性命或成烈士,身败自杀或还可成仁,而一旦当了俘虏苟全,则完全是一件可耻的事情。这在晚近历史,特别明清专制极权登峰造极的文化里尤其明显。前述观念在南北朝时期或不强烈,或特权阶层网开一面。总之,陈顼与陈昌哥俩身陷异国长安,尽管身份是战犯俘虏,但鉴于哥俩不是普通人民子弟兵,而是梁帝国中央军总司令陈霸先的侄子与儿子。因此,西魏宇文家族掌控的政府未曾让小哥俩吃过什么苦头,好吃好喝供着,留置其待日后它用。
不仅如此,公元557年,陈霸先在江南称帝建立陈朝,新皇帝同时遥授在敌国当俘虏的儿子陈昌与侄子陈顼为皇太子与兴郡王。俘虏被加封太子与王爷,这在故国历史上也算是头条新闻。同年2月15日,西魏宇文泰的儿子宇文觉,在堂兄柱国大臣宇文护的策划下,受禅西魏末代皇帝元廓的帝位正式登基,建立北周。因此,陈昌与陈顼的身份由西魏俘虏变成了北周俘虏。
公元562年,北周将陈国前太子与王爷送还陈国,而此时陈蒨已经做皇帝3年。太子的命运前文已交待,被堂兄皇帝送去西天。兴郡王则不同,他是皇帝的亲兄弟,又对皇帝大位没有现实的威胁,于是荣华富贵尽复来。但让皇帝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位亲兄弟日后还是杀了自己的儿子,如同皇帝当下杀了陈昌,同出一个逻辑。
陈霸先兄弟子侄在古代中国皇帝朋友圈内算是出类拔萃的一个群体。与陈蒨一样,弟弟陈顼也不是等闲之辈,是个好皇帝。陈家的皇帝们,夺权归夺权,杀戮归杀戮,超越帝国权力斗争底线的事情,陈家爷几个没怎么干过,而他们治国理政的能力,尤其是南北朝风雨飘摇行将就木的最后时间段里,要不是最后一个风流公子败国主子,陈家爷们可堪模范皇帝群体。陈霸先戎马一生自不毕多说,就连篡位成国家领导核心的陈顼,很早就随叔叔陈霸先、长兄陈蒨浪迹政治军事战斗一线,是久经考验的革命战士。
公元558年,28周岁的陈顼即位陈朝皇帝,史称陈宣帝。
陈宣帝在位期间,帝国整体渡过了一段较为民定国安的时期。此时的中国版图,北周强大日盛,北齐则江河日下。如果长江南北之陈朝联齐抗周,三国鼎立之势可成。无奈北齐却在陈朝与北周两国联合绞杀之下,终被北周吞并。假以时日,北周的军队下一个目标就是南朝陈国。历史吊诡的是,陈顼当政当时,皇帝下令北伐北齐大获全胜,居然是陈宣帝任内最为彪炳史册的武功。北齐被陈朝军队击败尚未恢复元气时,即被北周灭国。
公元582年2月12日,陈宣帝病逝,终年52周岁。
五
公元582年2月12日,先帝陈宣帝一命呜呼,宣帝嫡长子,29岁的皇太子陈叔宝即皇帝位,史称陈后主。前文谈到,陈朝自陈霸先始,虽然都不是什么好人,可几代皇帝文治武功都相当了得。例外是陈朝最后一位皇帝陈叔宝,与众父辈不同,他是个好人,是一个很有才华的好人,却不是一位好皇帝。
好人陈后主在位7年,先后10次大赦天下,如此频繁赦免民众牢狱之苦,在中国古代并不多见。此公虽崇尚奢靡之风,却无滥杀无辜之好。此公荒废朝政,治国安邦乏善可陈,却算得上风流才子。陈后主喜爱文学,传世99篇诗词“竟似唐律”,多算得了上乘之作。他还精通音乐,造诣极高,常与宫廷乐人创作演奏音乐。
陈后主除了是位有文艺才气的好人外,实在是枚遭糕的皇帝。公元577年北周灭北齐,公元581年,北周权臣、大丞相、隋国公杨坚取北周而建隋朝。当时的国际形势是,占据大半个古代中国版图的隋朝兵强马壮,隋文帝杨坚更是意气风发,怀削平四海之志。处于弱势的南朝陈朝,本当韬光养晦,励精图强。相反,文艺皇帝陈后主却出人意料的提出三个自信,认为大陈国依长江天险,曾据北齐三次进攻,退北周两次讨伐,小儿杨坚定难渡长江,拿咱厉害大陈国奈何。
皇帝如此自信,幕僚臣工们亦好报喜不报忧,国家大政无一不误判,军机战事无一不贻误。当隋朝50万大军登陆长江南岸,兵临陈朝于首都建康城下,一切晚矣,时间定格在公元589年,陈朝亡。
不幸如陈后主,在风花雪月间突然成亡国之君。此公也可以是说是幸运的,碰上气量过得去的隋文帝杨坚,居然让他这位陈朝末代皇帝得以善终。
公元604年11月,陈后主病逝于洛阳,终年51周岁。
尾声
南朝陈朝,于公元557年由陈霸先反南梁革命成功建立,又经陈蒨、陈伯宗、陈顼、陈叔宝4皇帝,至公元589年被隋所灭,存国32年。
值得注意的是,陈朝建立时的公元557年,陈朝末代皇帝陈叔宝就已4周岁,也就是说,陈朝存国之短,以致于全部5位皇帝出生时的国籍都南朝梁国。并且,在南朝四朝30位皇帝之列,陈朝皇帝除陈伯宗外,其余4位均得以善终而死,不得好死率只有20%,在古代中华帝国较为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