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政治智商低,搞不好外交

2020-04-01   小钱说历史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这话听起来很有道理。但是,如果多看看历史则又发现不全都如此了,而是敌人的敌人也可能成为自己的敌人,甚至是更大的强敌。比如,宋朝就是分不清敌友的一个王朝,先有北宋联金灭辽却自己反被金所灭,后又有南宋联蒙灭金却自己反被蒙(元)所灭,犯了致命的外交错误。

燕云十六州,自古就是中国领土,包括今北京、天津北部,以及河北北部、山西北部地区。公元926年,辽太祖阿保机去世,次子耶律德光嗣位,即辽太宗。此时,后唐的河东节度使石敬瑭与后唐末帝不协,谋夺帝位,遂求援于契丹,允以称臣、称儿、割地,并许岁贡绢帛30万匹为条件。936年,契丹遣使至太原,册立石敬瑭为皇帝,是为后晋高祖,史称“儿皇帝”。后晋与契丹联合攻灭后唐,石敬瑭如约割让燕云十六州,契丹民族由此走出草原。也从此,中原失去了长城、燕山屏障,无险可守,让北方民族南侵更加便利。947年,耶律德光又灭后晋,建立大辽国。

宋朝:政治智商低,搞不好外交

959年,后周世宗柴荣一病不起,年仅7岁的柴宗训即位。次年正月,传闻北汉勾结辽国入侵后周边境,朝廷命殿前都点检赵匡胤率军北上御敌。但大军到达距离汴京东北20千米的陈桥驿(今河南封丘东南陈桥镇)时,按照预谋,将领们把一件皇帝登基所穿的黄袍披在了赵匡胤身上,拥他为皇帝。赵匡胤假意推辞几次后,顺从了将士们的意愿,然后率兵变的军队返回汴京,孤立无援的周室皇太后和幼帝只好交出政权。就这样,轻松夺过政权的赵匡胤当上了皇帝,国号为宋,定都开封。赵匡胤建立宋朝之后,平灭五代十国中的其他国家,同时他也没有忘记燕云十六州。

在辽太宗耶律德光之后,辽国又经历了穆宗、景宗、圣宗三朝。圣宗时期,实际掌权的是承天皇太后,即历史上有名的萧太后(萧燕燕),她重视汉文化,开科取士、刊印佛经等等,并继续向外扩张。1004年,辽圣宗与萧太后率军南下,攻至澶州,直接威胁宋都。宋真宗率军亲征,虽取得胜利,但他原本就对抗辽犹豫不决,所以见辽方妥协便也同意了议和。双方签订澶州和约,规定宋每年输给辽绢20万匹、银10万两,称“岁贡”;双方结为兄弟之国,宋确认放弃收回燕云十六州。后来,辽又将“岁贡”涨到了绢30万匹,银20万两。

割地赔款,毕竟是不好受的。如果说割地是一次性的,只疼一次,那么每年都要按时输给辽国的绢和银“岁贡”,就让大宋年年都有疼感了。也正因为此,宋不仅无法忘记过去的丧权辱国,而且增加了对辽的仇恨。一百年后,女真兴起,这让宋看到了可以联金抗辽的机会。1111年,宋徽宗派童贯使辽。童贯在这次出使过程中,认识了燕京人马植,他任过辽国光禄卿官职。马植见辽逐渐腐朽,便叛辽投宋,向童贯献了如何取燕京之策。并且,马植改名李良嗣,随着童贯一起回到宋都,向朝廷陈述了辽天祚皇帝的荒淫腐败和金兵已迫近燕京的情况,并建议说如果宋这时能从登莱渡海,与女真结好,相约一起攻辽,则燕地可取。宋徽宗赐李良嗣以国姓,改名赵良嗣,并给他加上朝议大夫、秘阁待诏的职衔,然后开始了联合女真一起灭辽的行动,以图收复燕云地区。1115年,完颜阿骨打建立金国。1120年春,宋金达成夹攻辽国的“海上之盟”,双方约定共同进攻辽,长城以北的中京由金攻取,长城以南的南京(即燕京)和西京(即大同)由宋攻取。虽然这项盟约当时在宋庭内部,有人认为不妥,但宋徽宗为了显示自己的能耐和政绩,表明自己能够完成祖宗梦寐以求的收回燕云十六州的伟业,仍不顾后果,坚决实行,以至最终换来的却是国破家亡的命运。

宋的介入,改变了女真人当初对辽的态度,由脱离辽朝的控制上升为取辽而代之。1123年八月,金太祖阿骨打去世,其弟即位,是为金太宗,他一面巩固已占领的州县继续扩大战果,一面联合西夏与西夏建立宗藩关系。1125年,金俘虏了天祚帝,辽国灭亡。然而,辽国灭亡后,但宋并没有如约收回燕云之地,反而招惹来了金的进攻。

金军第一次南下在1125年十一月,分兵两路,东路军从平州向南攻燕京,西路军从云中南下攻太原,然后两路军在开封会师。消息传来,宋徽宗急令各地军队勤王,并禅位给了其子赵桓(即钦宗),以次年为靖康元年(1126)。1126年正月,金军围开封,李纲率全城军民杀伤数千攻城的金兵,挫败了金军一举破开封灭宋的企图。可是,宋钦宗和张邦昌、李邦彦等投降派官员畏惧金军,极力主张求和,对其提出的条件一一答应。金军北归不久,又进行了第二次南侵,东路军在1126年十一月渡过黄河直抵开封,西路军在破太原后也南下渡过黄河,与东路军会师开封城下。此时,宋朝军民纷纷要求与金兵决战,但钦宗仍想议和。金人提出要宋收缴民间武器,并索金1000万锭、银2000万锭、帛1000万匹,钦宗全部答应。1127年初,金军借口金银数不足,在开封城内大肆抢掠焚烧,并将徽、钦二帝扣留。三月,金军立张邦昌为帝,国号“楚”,作为傀儡政权。四月,金军掳徽、钦二帝及后妃、宗室、大臣等3000余人,带着大量金银财宝、仪仗器物等北归,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变”。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本来已经有过一次联金灭辽却反被金所灭的经验,可南宋皇帝却不吸取这个教训,当蒙古兴起后,又开始想联合蒙古来一起灭金了。1217年,敌不过蒙古大军的金,在北方失去很多领土之后,以南宋不再纳“岁贡”为由出兵南侵,南宋便开始了联合蒙古灭金。其实,垂亡之际,金也想到了与南宋共同对抗蒙古。金哀宗说:“蒙古灭国四十,以及西夏,夏亡及于我,我亡必及于宋。唇亡齿寒,自然之理。若与我联合,所以为我也是为宋。”但,南宋对金的联合抗蒙要求无动于衷,甚至到1227年蒙古灭了西夏时仍然感觉不到蒙古对自己乃更大的一个威胁,依然要联合蒙古灭金。1234年,蒙宋联军攻陷金国蔡州,金哀宗自缢,金国灭亡。

执意联蒙灭金,南宋为的是报复当年“靖康之变”金军南侵之仇和收回失地,但是南宋在帮助蒙古灭金之后,同样尺寸土地未得,反而给了蒙古灭宋以可乘之机。1235年,即蒙宋灭金的第二年,蒙军首次对南宋进行了侵略。此后,蒙军多次南侵,并改变进攻策略,绕道西南地区而行。1259年,蒙古大汗蒙哥死于南侵军中,其弟忽必烈撤军北返争夺汗位,让南宋政权得以苟延残喘。1271年,忽必烈争位成功,改国号为元,加快了南侵的步伐。

忽必烈在总结窝阔台和蒙哥攻宋得失的基础上,确立了先取襄樊、中间突破、沿汉入江、直取首府临安的灭宋方略。1273年正月,元军攻破樊城,二月襄阳守军投降。襄樊之战打开了通往南宋的坚固大门之后,元军增兵10万,继续南征。到1274年十二月,元军以声东击西、避实就虚的战术,强渡长江,战争获得决定性的转折。此后,元军节节胜利,先后攻下南宋许多重要城镇,包括建康。1276年,元兵三路大军会师临安,宋恭帝出降。恭帝和其生母全太后以及奉命到金军营中议和的右丞相文天祥等人被押解北上。文天祥途中从镇江脱逃,历尽艰险,南归朝廷,拥立新帝继续抗元,1278年兵败被俘,坚决拒绝投降,并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在元大都慷慨就义。1279年,崖山海战,宋军惨败,宋朝最后覆灭。

一前一后,两个宋朝政权。北宋联金灭辽,结果未收回燕云十六州,反招来了金国灭掉自己,而南宋联蒙灭金,结果也未收回北方的失地(包括燕云十六州),反招来了蒙古(元)灭掉自己。虽然都有自己实力不行的原因,但更主要的还是政治智商太低,外交策略失误造成。皇帝不知道,敌人的敌人绝不都是自己的朋友,当帮助一个敌人灭掉另一个敌人后,这个敌人就有更大的力量来进攻自己了。

“弱国无外交”是又过几百年,后人总结出来的外交经验。但,宋朝当时的历史却证明,即使像宋这样的大国、强国,居然也搞不好外交,甚至连起码的敌友都分不清。所以,无论北宋还是南宋,都没有搞好外交,这确实是政治上太昏庸而致。听不进意见,甚至打压提出不同意见者,怎能做出更好的决策,收到更好的效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