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原因使朱元璋挥泪勒死自己的三大爱将之一?你怎么看?

2020-09-22   张爱谈情说爱

原标题:什么原因使朱元璋挥泪勒死自己的三大爱将之一?你怎么看?

说起朱元璋,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冷酷无情,过河拆桥。称帝后,他杀了许多开国功臣,比如蓝玉、胡惟庸等人,开国功臣除了汤和等寥寥无几几个人幸免于难,其余皆屠杀殆尽。究其原因就是他的不自信,认为别人欲图他的江山。其实早在他称帝之前,就曾经勒死了“三大爱将”之一的邵荣。这到底是一件怎样的事呢?

朱元璋

朱元璋(1328~1398)是明朝开国皇帝,从小家贫,25岁之前的职业就是讨饭、做和尚。26岁投奔了郭子兴的红巾军。随后朱表现的相当出色,郭子兴很赏识他,把义女“马大脚”许配他为妻,朱元璋成了郭子兴的乘龙快婿。至正十五年(1355年),郭子兴因病去世。军中大权成了朱的囊中之物。这一年他28岁。

朱元璋年轻有为,在红巾军中迅速崛起。不免引起了郭子兴旧部将士邵荣的不满。邵荣,生日不详,卒于1362年,是追随郭子兴濠州起兵的嫡系首领。

据史料记载,邵荣文武双全,在和陈友谅鄱阳湖之战时,常遇春被陈友凉的无敌舰队打得找不到北,朱元璋危机时刻,急调邵荣支援,他带着舰队加入战斗,最终转败为胜,陈友谅舰队被一把火烧的狼狈逃窜,战乱中陈被流矢射死。这次决定性的战役,邵荣功不可没。

郭子兴

郭子兴去世后,邵荣自然成了朱元璋的手下,这时朱元璋又接受了小明王的册封,为江南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相当于宰相)。在郭子兴活着时,邵荣已经是平章政事了,也就是说,他的级别和朱元璋平起平坐,想想看,朱元璋要对他发号施令,邵荣肯定不买账。

更加让邵荣气愤的是,朱元璋把他的发小常遇春和汤和提到了很高地位,而自己的好友、得力助手赵继祖却被屡屡打压。其实想想也不奇怪,做领导的谁不提拔自己的人呢?

邵荣、常遇春和徐达成了朱元璋三大爱将。本来邵荣和朱元璋平起平坐,现在等于和常遇春和徐达平起平坐了。朱元璋用发小拉低了邵荣的地位。

《明史·常遇春》传中说“先是,太祖所任将帅最著者,平章邵荣、右丞徐达与遇春为三。

有道是“一朝天子一朝臣”。虽然朱元璋此时还没有称帝,他开始布置自己的“小朝廷”。郭子兴的旧部被排斥在圈外。这就引起了一些将领的不满。所以邵荣与其部众酒后“常愤愤出怨言”。

时间长了,朱元璋有所警觉,这时他的发小赵继祖劝邵荣早点造反,杀了朱元璋自立为王。邵荣深以为是。于是二人准备先发制人,打算趁当年八月朱元璋阅兵之时发动叛乱。

但阅兵当天,朱元璋刚出门,一阵大风刮断了旗杆,他觉得今天出行不利,于是没有去阅兵,邵荣等人计划落空,后来其部将宋国兴秘密向朱元璋汇报了此事。朱元璋设计邀请邵荣和赵继祖赴宴,常遇春和徐达于酒席上将邵荣、赵继祖两人擒下。

朱元璋端着一碗酒来到了邵荣面前,对他说“我朱某对你不错,为何要谋反”还没等邵荣说话,旁边的赵继祖大怒道“要杀要剐随便,别婆婆妈妈的”落到你手上,我俩就没想活着出去!在你手下,哥俩受够窝囊气了。”听到发小这番话,邵荣觉得很委屈,自己战功赫赫,却不被朱元璋所容,不觉伤心落泪。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朱元璋想起了出生入死的情景,不觉也落泪了。

邵荣和赵继祖

此时赵继祖又嚷嚷上了,大丈夫死则死矣,生有何欢死又何惧!朱元璋很佩服赵继祖的英雄本色,想把二人关押到死,此时常遇春和徐达不干了,对朱元璋说“大哥啥时候变得如此妇人之仁?”假如大哥那天阅兵,估计命早就没了!一句话提醒了朱元璋,朱元璋为二人连敬三碗酒,随后挥泪勒死了邵荣和赵继祖。

有道是“利可共不可独”,江山是大家用命换来的,朱元璋独吞了胜利果实,排挤郭子兴旧部邵荣。从后来发现轨迹来看,朱元璋是一个可患难不可共安乐的皇帝。

【不一样的历史解读,不一样的知识分享。欢迎转发、留言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