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你多么优秀,总有人对你不满意

2019-11-05   国学书舍

不管你多么优秀,总有人对你不满意。

01

永远不要试图得到所有人的理解,即便是有一些人不理解你,也不必在意。

生活中,总有一些人试图得到所有人的理解,希望得到所有人的认可和满意。此时,一旦出现了一些非议的声音和不认同的角度,就特别的烦躁和痛苦。

其实大可不必如此,你永远做不到让任何人都满意,活好当下,让自己的言行更加合理和客观,就是最好的状态了。

因为对于人性来说,无论你活得多么优秀,总有人对你不满意。

并非是你自己不够好,而是每个人的个性不同。

一个人就如同有一个不同的磁场,有一些磁场是同性相吸,但是有一些磁场却是异性相斥,这是自然的一个定数。

所以当你即便是没有达到让一些人满意的时候,也不用太过于沮丧。

有一天孔子的弟子颜回要去卫国,孔子问他:“去做什么?”

颜回说:“卫国的君主很年轻,独断专行,轻率的处理国家的事情,造成了很多过失,我要去辅佐他,或许这个国家还可以治好。”

孔子说:“你去了恐怕会被杀掉的,道不能杂乱,杂乱了,事情就多,事情多了就会遭骚扰,也会引起忧患,到时候连自救都来不及。

古代的圣人都是要先站住自己的脚跟,再去扶持别人,一个人德行诚实笃守,未必能和对方相通,虽然说不争名声,也未必能得到广泛的理解。”

在生活中,无论你做的有多么好,无论你自己的德行有多高,总有人会站在不同的立场来反驳你的观点。

02

而面对着这一种状况,愚笨的人,总在试图讨好所有人的喜欢,而聪明的人,却懂得容忍不被认可的态度,更不会在意那些无法容纳自己的人。

即便是自己的观点遭受了一些人的排斥和不被理解,自己仍然能够秉持着厚重的德行,而不是选择随波逐流和附庸乌合之众的观点。

而从另一个层面来说,乌合之众的观点也未必是对的,并不是人多的观点就是对的,人少的观点就是错的。

有的时候,一群人之中或许也只有少部分的人清醒,而其他的乌合之众的观点不过是随波逐流而已。

国学智慧《菜根谭》中,有这样一句话:

做事不必与俗同,亦不宜与俗异;做事不必令人喜,亦不可令人憎。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为人处事既不要同流合污陷于庸俗,也不要故作清高,标新立异;做事情不要让人产生厌倦,也不要故意迎合,讨人欢心。

保持一种不骄不躁的态度,不能刻意的疏离,当然也不用刻意的讨好,做好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曾国藩在为官之时,位高权重,身边趋炎附势的人很多,但是他总是对此淡然处之,没有因为别人的奉承而高兴,也没有因为别人的献媚而恼怒。

他的一个手下则对于溜须拍马之人非常反感,就想找机会教训一下他们。于是就在一次批阅文件的时候,把一个拍马的官员狠狠的讽刺了一顿。

曾国藩看过之后就对手下说:“这些人本来就是靠这种方式生存的,也是他们的本性,你这种做法就是夺了他们的生存之道,也必然会招致灾祸。”

曾国藩的一席话,让他的手下幡然醒悟。

所以在生活中,坦然的活出自己本来的天性,最重要的是无需刻意的去讨好任何人,更不需要刻意的去疏离那一些你认为不能苟同的人,一切顺应自然就好。

文|国学书舍

看了这一篇中的智慧,您有什么不一样的感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