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庭校合作 共育法治人才——最高法六巡第五批实习生培养侧记

2019-09-27   最高人民法院

深耕庭校合作 共育法治人才

——最高法六巡第五批法律实习生培养侧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第六巡回法庭

编者按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书记关于法治人才培养的重要讲话精神,推进法学教育、法学研究与法律实践的交流,六巡专题研究、统筹谋划庭校合作事宜,积极推进与西北五省区法学院校的工作对接,共同推进法治人才培养。第六巡回法庭第一副庭长何莉先后到西安交通大学、西北政法大学等高校走访,深化庭校合作,夯实法治人才培养基础。六巡还通过庭审进校园、座谈研讨、实习生培养、法律研修学者司法实践、互邀授课、联合党课以及编写案例教程等形式,拓宽了庭校交流的深度和广度。

六巡与西北地区部分法律院校签订合作协议

选拔输送实习生到六巡实习锻炼,共同培养法治人才一直是庭校合作的重要内容之一。2019年3月,40名来自西北政法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的法律实习生来到位于西安市航天中路389号的最高人民法院第六巡回法庭,开始了为期六个月的司法实践学习生活。经过六个月的锻炼,第五批法律实习生顺利完成法律实践锻炼。

六巡先后从法律院校接收六批实习生

总结回顾第五批实习生培养工作,对于继续做好第六批法律实习生各项工作,深化第六巡回法庭与法律类高等院校合作交流,共同推进法治人才培养具有积极意义。

从优选拔,集中培训,尽快转换角色

在法学院校选拔推荐的基础上,六巡不断完善实习生接收考核机制,引入面试环节,主审法官、综合办负责人直接面对面与实习生交流,全面掌握实习生综合素质,在第六批实习生接收中还增加了笔试环节(一道案例分析题、一道公文写作题),争取将思想品行良好、法学功底深厚、实习意愿强烈、人岗匹配度高的学生引入六巡培养,让其在司法实务岗位中得到充分锻炼。

第六批实习生接收笔试现场

实习生们来到六巡实习的第一天,综合办即对他们进行了专题实习辅导。主审法官杨卓从个人成长的角度,指导同学们要在实习中培养良好意识,严守工作纪律、善于理论联系实际、端正实习态度、锻炼团队协作能力,立志做合格的社会主义法律工作者。综合办主任马渊杰还结合六巡工作实际,手把手传授工作经验和技巧,帮助实习生尽快转换角色,进入实习工作状态。

实习生指导老师代表、六巡主审法官杨卓结合司法实践和自身审判经历,为实习生们做了精彩的培训报告

综合办主任马渊杰结合六巡工作实际,对实习生和部分同志进行培训

坚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强化思想政治和理想信念教育

在注重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基础上,六巡切实将习近平书记提出的“立德树人,德法兼修”要求落到了实处,注重强化实习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民司法传统教育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把司法职业道德培养摆在了突出位置。实习生在实习期间,与六巡干警一同参加党建团建活动,参加正在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不断得到加强,思想政治素质不断得到提升。

综合团队实习生参加综合办党小组集中学习活动

综合团队杜鹏同学说:“实习工作使我切身体会到当代青年为何要旗帜鲜明讲政治、如何去讲政治,和六巡老师们一起参加思想政治学习和主题教育,坚定了政治立场,提高了政治觉悟,思想上收获巨大。”胡瑜团队彭慧秀同学说:“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使我更加坚定了理想信念,认识到司法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就是司法为民与公正司法。”骆电团队的杨丹凤同学说:“政治学习使我学到了党的优良传统,提高了政治修养,坚定了理想信念,更进一步体会到了‘六巡人’司法为民的初心与使命。”

多岗位实习锻炼,培养司法实务能力和综合工作能力

在考察、笔试、面试的基础上,结合个人意愿,六巡将实习生分配到审判团队、诉服团队和综合工作团队进行实习培养。

在审判团队,实习生在主审法官、法官助理和书记员的指导下,协助参与案件办理,锻炼司法实务工作能力。书记员岗位看似普通,却能培养实习生严谨的工作作风。丁广宇团队白佼同学说:“在学生时代,犯错是被允许的。但在六巡,一个微小的差错便会对当事人和司法的权威产生不良影响。整卷、编码、归档、退卷等每一个环节,看似枯燥,却能培养法律人的基础品格。”

李纬华团队李晓同学说:“书记员岗位不仅能提高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还锻炼人际交往和团队沟通协作能力,工作中只有灵活与原则兼备,才能有效应对各种突发事件而又不失法律本色。”

在诉服团队,实习生在诉讼服务窗口直接面对当事人,接受群众工作和司法工作的双重锻炼。诉服窗口的刑事接访不同于一般的登记与立案,而是实实在在的接谈——直面刑事申诉案件的当事人。曾朝晖团队卜晨曦同学说:“以前觉得做群众工作离自己很远,通过接谈我真正感受到了什么叫‘以人民为中心’,活生生的案例远比课本更能启发人,教育人。”不仅如此,立案窗口的工作还培养实习生理论联系实际,锻炼他们的法律职业思维。

诉服团队石阳同学说:“立案窗口使我接触到大量真实案例,帮助我不断锻炼和培养自己的法律职业思维,通过案例生动还原裁判思路、法律解释方法、逻辑推理过程、裁判文书制作经验,使我学到了在学校学不到的法律职业技能。”

在综合工作团队,实习生全方位接受党务政务能力培养,提升司法实务和综合工作能力。综合团队张进、赵之见、林宏伟、杜鹏四位同学不仅承担了大量综合工作,做内勤、整会务、编微信、搞接待,还参与审判管理等工作,几个月下来都有了不小的进步。在承担综合工作之余,他们还分别参与到审判实践锻炼中,获得了业务、综合“跨学科”锻炼。他们一致表示:“综合团队的锻炼极大地培养了我们的综合分析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写作能力、法律综合素养得到了很大提升。”

实习生通过立案窗口锻炼、书记员以及综合团队等多岗位实习锻炼后,最终会参与案件办理,但主审法官会在每一个环节进行督导,随时纠偏。

实习生赵之见正在书记员岗位查验当事人身份

陈纪忠团队黄壬姿同学在参与独立办案后说:“这使我深刻感受到了法律实务操作与学习理论知识的差异,同时更加敬佩在法律实务一线奋斗的工作人员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王涛团队王沛同学在得知自己可以协助撰写承办人意见时,内心充满了畏惧和惶恐。“别怕,好材料都是改出来的,你有了想法就先大胆写出来,有我和王审给你把关。”法官助理陈明给王沛打气。过程中,王涛和陈明都给予王沛最及时细致的指导意见,从论述角度到逻辑结构,从遣词造句到标点符号,一点一点剖析讲解,让王沛从中不断得到成长和提高。陈明还把自己以前制作的阅卷笔录手稿拿给王沛学习,手把手交给王沛“压箱底”的功夫。

对于六巡老师们的“言传身教”,杨弘磊团队左志丹同学深有感受:“六巡老师们崇高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让我深深折服。他们常常为了让一个观点更透彻反复修改审理报告和裁判文书,多次召开合议庭会议。我常想是什么原因让老师们对法律职业如此热忱呢?一次合议就要结束了,刘小飞老师望着大家说:‘我们再组织一次询问吧,这是当事人最后一道救济途径了,我们一定要慎重!’”

“六巡老师们孜孜以求的求知欲更让我钦佩。”华伟团队崔佳同学说,“在遇到疑难案件时,他们大量翻阅法条、仔细研读相关资料文献,加深对新问题的洞察力和把控力。指导老师经常给我们发送最新的法律解读及典型案件剖析,时刻提醒我们作为法律人应保持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潮流。”

第五批实习生赵之见、艾博、吴腾、彭慧秀在总结大会上发言

总结提高再出发

经过六个月的多岗位实习锻炼,40位实习生同学顺利完成了在六巡的实习生活,即将以崭新的面貌返回各自学校。

谈及总的实习感受,刘小飞团队的杨乔雨同学说:“通过实习熟悉了法院的审判工作流程,初窥了我国司法工作的现状,对案件审理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对法官职业的崇高有了更加深切的体会。三个经验丰富、风格各异的法官在讨论有争议的案件时,分别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在观点的碰撞中,彼此说服、彼此融合,最后得出审慎的结论,他们的人格魅力和司法素养将始终指引我今后的人生道路。”

刘平团队申小豪同学说:“曾经大挥斥方遒的纯理论性案例分析,从进入六巡的第一天起就成了真刀真枪小心翼翼的法治实战。六个月来我比以前更确切和深刻地理解了法律是怎样调整社会关系,好的判决是怎样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统一,能够有幸成为六巡实习生的一员,骄傲亦忐忑。”

王东敏团队徐静同学说:“每一份判决、裁定都是法官心血的凝结,背后还有法理与情理的融合。法律看似无情,却在各位法官的传递下充满温情。在与老师们的交流中,我学到的不仅仅是法律知识,更多的是他们对公平正义的捍卫、对法律工作严谨负责的态度,这些品质将时刻影响、激励着我,让我终身受益。”

庭校领导和师生与第五批实习生合影留念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两年多来,六巡已接收法律实习生五批,顺利完成140余名法治人才的司法实践培养。每六个月,都会有一批优秀的法科学子到六巡接受实习实训。他们给六巡注入青春和活力,奉献智慧、力量和汗水,六巡为他们提供参与司法实践的平台,让他们在追求法治梦想的路上获得更多知识与技能,坚定法治信仰,守护法治底线,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法治人才。

来源:最高人民法院第六巡回法庭

作者:朱建伟 摄影:王佳星 | 编辑:陈丽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