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营商环境“组合拳”,上海法院有哪些“大动作”?

2020-04-15   最高人民法院

一 对标“执行合同”

提高司法程序的质量和效率

“执行合同”指标衡量法院解决商业纠纷所花费的时间、费用和司法程序质量指数,集中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司法制度和法院工作的质效水平,对保护企业的合同权益、降低市场风险、稳定市场预期意义重大。

司法统计数据表明,司法解释相关规定在上海法院司法实践中得到了严格的贯彻执行。

二 对标“办理破产”

持续提升破产司法质效

发挥上海破产法庭的专业化集约化效能

多措并举提高破产案件审判效率

完善破产管理人制度

持续推进破产配套保障机制建设

三 服务保障大局

全面推进国际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四 为依法防控疫情提供司法保障

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做好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工作意义重大。上海法院将继续一如既往,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稳步提高上海在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营商环境评价中的表现,为建设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全球卓越城市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服务保障。

来源:“浦江天平”微信公众号

编辑:王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