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都乡村医生“一只手”扶贫路上谱真情

2019-11-29     于都信息网1


在梓山镇潭头村,有这样一名村医,虽然只有一只手,但身残志坚的他在潭头村坚守三十年,用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和精湛的医疗技术奋战在脱贫攻坚的最前线,赢得村民的喜爱和推崇。他就是梓山镇潭头村乡村医生孙兼军。

11月26日,记者来到梓山镇潭头村卫生室看到孙兼军时,正好赶上孙兼军要去上户看病,记者便一同前往。一走进贫困户李秀英家中,顾不上喝一杯茶,孙兼军就忙着给李秀英测量血压,尽管只有一只手,戴听诊器、除气、充气,孙兼军这一整套动作娴熟又精准,检查完后,他便把给李秀英准备的中草药拿出来,叮嘱她要按时服药。

贫困户 李秀英

“孙医生经常来我家里上户,给我和老伴看病,送医送药上门,告诉我怎么熬制,怎样吃,我们很感谢他。”

量血压、打针抓药,孙兼军动作十分麻利,因为只有一只手,有时也不太方便,但是孙兼军积极钻研,勤加训练,顺利解决了这些难题。

乡村医生 孙兼军

“一开始行医的时候,我只有一只手不大方便,抽药水的时候,特别是打屁股针时不好打,我就想了一个办法,用左手把针筒夹在肚皮上,夹住以后,再用右手来抽药水,打针的时候,也用左手辅助,撑开患者的皮肤,让患者的肌肉不要绷得那么紧,再注射,减轻患者的疼痛。”

说起左手的情况,孙兼军告诉我们,1976年冬的一天,因为一次意外,自己左手腕部受伤流血,在一个江湖郎中那里胡乱包扎了一下,随后被人用大板车推到县人民医院治疗,因失血过多、组织坏死,最终左手腕部以下被切除,从此他就只剩下一只手了。

乡村医生 孙兼军

“当时这个手扎到的时候我14岁,本来不用锯掉的,就是因为当时医疗条件差,错过了治疗时机才造成我的遗憾,那时候我就立志要当一名好的医生,为老百姓解决因为缺医少药出现的事故。”

近年来,脱贫攻坚成为了村里的头等大事和首要任务。作为一名老党员,孙兼军不待扬鞭自奋蹄,始终冲刺在健康扶贫急难险重的最前线、最难处。对一些重点签约服务对象,孙兼军视病情而定主动将每两月一次的随访周期缩短至每月、每周一次,个别对象甚至每隔一两天就随访一次。

刘西江是村里的贫困户,因脊髓囊肿导致下身瘫痪,这些年,孙兼军隔三差五来到他家,为他做康复指导,反复嘱咐刘西江要每天坚持做康复锻炼。

贫困户 刘西江

“孙医生每次来,都要给我量血压并指导我做康复锻炼,到现在我已经可以扶着轮椅走路了,我要感谢孙兼军医生。”

生命非儿戏,健康无小事,在日常工作中,孙兼军总是严守行医规范,细上加细,慎之又慎,对村卫生室处理不了的疾病及时转诊不拖延,对没有十足把握的疾病坚持会诊不蛮干。从医34年来,孙兼军从未发生医疗和公共卫生质量事故,实现了医疗卫生服务零差错、医疗纠纷事故零发生。

梓山镇中心卫生院院长 张飞华

“我们孙医生身体虽有残疾,但是他心有大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始终把卫生事业放在首位,尤其是今年在脱贫攻坚工作上,我们医院提出“4+1模式”后,他按照村不落户、户不落组,组不落人的模式要求,一户一户到位 。”

如今,年近花甲的孙兼军,依然尽心尽力地为每位前来咨询的患者细心诊断,解惑答疑,教他们如何预防疾病,提高保健意识。

孙兼军将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生他养他的土地,给了信任他的村民。他用坚守诠释了医生的职责,如今他依然坚守在医生的岗位上,为父老乡亲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来源:于都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郭顺/于都发布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kx2Lt24BMH2_cNUgyKT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