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努力的老员工,5年加班超过了4000小时。却因为不幸身患绝症,而被公司保安强行赶走怎么办?”
这是一位自称网易前员工的网友,在公众号“你的游戏我的心”上的长文维权。
阅读10万+,在看10万+的高传播度(微信显示上限),也是互联网行业饱和碰上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下,人人自危心态的映照。
事情闹大后,网易HR不近人情的操作遭到了全网讨伐。
也把“拒用网易旗下的所有产品”、“丁磊和刘强东谁是更厚道的老板?”、“HR‘作恶’时会不会良心不安”等衍生话题,推进了舆论场。
但矛盾的是——
人人都在支持这起鸡蛋撞石头的壮举,人人也都无能为力于这场讨伐注定是场三天后就会被忘记的个体悲剧。
患了绝症的名校员工,与越来越穷的大厂
11月23日,该员工在《网易裁员,让保安把身患绝症的我赶出公司。我在网易亲身经历的噩梦!》一文中自述称,自己2014年从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后,就进入到网易游戏部门工作。
5年来任劳任怨地加班,绩效也常年排名组内第二。直到今年1月底被确诊为扩张型心肌病,并在请病假时告诉了部门主管。
没曾想患病两个月后,就被其以“绩效差”的名义强行辞退,对自己“哪里不合格”的追问含糊其辞。
同时,公司还以“背调”威胁他放弃N+1(工龄加一个月工资)的合法裁员补偿,主动提出辞职。
作者不能接受该行为,为此与网易展开了几个月的交涉。
自称在此过程中受到了公司HR包括强行挑刺、被篡改打卡记录、被诬陷发表反动言论、家人被电话威胁、保安暴力驱逐等一系列不公平待遇。
员工的痛诉配上现场录音,在听者耳中字字泣血;
要知道在很多人心里,“如此名声赫赫的互联网大厂,是万万不至于对老员工做搞偷奸耍滑、甚至诬陷栽赃这一套的”。
于是,一石激起千层浪,网友纷纷加入讨伐黑心的大军,并联手给了网易“黑厂”的称号。
事情闹大后,先是今天(25日)上午,网易官方承认HR工作存在简单粗暴、不近人情等行为。但依旧强调了其绩效不合格,称员工口中排名第二的业绩,其实是工作量排名。
而众人对其违法劳动法规定,“在法定医疗期内,用人单位不能解除劳动合同”的质疑。网易也在今天中午解释称,尽管员工说1月份就告诉主管了,但他们劝退时不知道对方得了绝症。
几次水平不高的回复,把知不知情员工患病变成了一个罗生门的同时,避开关键问题、只知道“高喊鸡汤空话”的公关更是受到群嘲。
比如“为什么巨大工作量要安排给业绩差的员工?”,再比如“明明是3月份裁员,事情闹大到9月才同意给其N+1的合法赔偿?”
显然,响当当的公司再落寞,也不至于少一个人的遣散费。
架不住这两年大厂实在裁得太多,自从17年底,门户网站开始纷纷缩减PC端业务,辞退就从不是“一次一两个人”的问题,而是动辄半个部门。
据《财经》报道称,网易严选从今年农历春节前夕开始裁员,裁员比例在30%-40%左右;网易味央裁员也发生在农历春节前,裁员比例接近50%;教育产品部则计划从300人裁至200人以下。
大厂裁员有的图快,现场结账赔偿金,三个小时快速原地解散。
也有的像网易云员工曾在社交平台上吐槽的那样,“领导说那种战斗力不行的,不能干活18小时以上都走”。
而这种“战斗力不行”,在华为叫“去平庸”,阿里叫“拥抱变化”,更多不承认是裁员的企业则称其为 “优化”。以此用完备的法务和HR团队,去按个把员工“劝”走。
网曝网易员工发言,“那么多人直接就走了,也不像他这么折腾”,“有本事你现在来找我要(加班费)”。
当996成了流行词,没人能逃离黑云
事发之后,爱蹭热点孙宇晨又站出来说要替网易离职前员工负担医药费,但他显然聚焦错了网友心酸的点。
最引得共鸣的感触,还是普通雇员在“被离职”事件中遭遇的强权压迫,让作为“鸡蛋”同一阶级的大家觉得不平。
《在云端》剧照,电影讲述一名“裁员专家”,为各地公司解决麻烦的故事。
在文章给出的网易与员工的对话录音中,主管一直托辞于“绩效不合格”。但一没有给出证据,二不听员工自辩,解释权全在企业手里。
毕竟在大厂的断臂求生中,最简单、最快捷、最小风险的手段,就是在颓势项目上减少劳动力成本的开销。
小公司或许没那么多套路,也请不起保安强行把人赶走。但大家也多少都经历过、或听闻过员工离职时,HR钻劳动法空子那一套。
从强行调岗到别的城市,到在各种不明所以的协议上给员工使绊子,再到软硬兼施地一边威胁“会在背调力说坏话”,一边给对方发老实人卡。
为了“下一家不会更惨”,很多人选择了隐忍妥协,才有了所谓的“好聚好散”。
毕竟早在三年前,各大HR在校招季的宣讲会上就在讲“寒冬”,一寒冬就到了现在,而一个“离职时为难公司”的员工对企业显然更可怕。
这倒是反映出一个更无奈的现实——
与其说雇员忌惮的是一个HR,不如说是一种“解释权永远在别人”手里的无奈,和无力逃出黑云的心酸。
电视剧《都挺好》里,领导用背调威胁苏明成“只要你不出这个行业,就永远吃不上饭”
这种焦虑,不像咪蒙时代的带着歪心思自上而下的灌输,带着恨铁不成钢的语调同情“懒惰的人”。
而是自从996成了网红话题,社畜成了流行词,网上每三天就会出现一起职场维权帖子后——
每一个越看越害怕的普通员工,内心油然而生的 “有一天或许也会落到我头上”的焦虑。
工作了两三年的年轻人,恰好赶上第一波全行业的寒冬,本就处处碰壁,每一份工作都是在“跳槽”和“不跳”中左右为难;
“老油条”到了二十七八岁,在而立之年的门槛前一筹莫展。
前脚刚接受了任劳任怨是自己的唯一优势,后脚就收到了五项飘红的体检报告,和又有哪个996程序员在办公室猝死的新闻推送;
他们35岁刚刚混上中层的领导,在手底下人心里威风堂堂,谁都不知道他们看到各大互联网公司传出清理34岁以上员工的消息是,心里有何复杂滋味。
虽然不少企业都解释这是“对政策的误读”,不过网上现身说法的员工却不少,更何况自己手里的晋升机会的确也在被下一批90后抢走。
本以为年纪越大,心态越温和;实际上年纪越大,越是死谏。
《在云端》剧照,电影讲述一名“裁员专家”,为各地公司解决麻烦的故事。
年纪更小的,马上准备步入社会就听说这等荒唐事,看到认识的每个职场前辈都是一副不开心的样子。
于是一批人盯着看职场真人秀,学习各种“职场保命技巧”,另一批人索性直接选择考前两年还被自己万般嫌弃的公务员,至少不会人到中年需要养家糊口的时候被开除。
你惊讶于类似的事情已经变成司空见惯的边角新闻,也只能无奈于时代前进的脚步在扫倒一大片人时,向来毫不留情。
躲得过,是幸运;躲不过,有人也会告诉你“这没办法”。
默默看完每个吐槽贴,然后呢?
一个更有趣的对比是,在网易避重就轻的回应后,刘强东发话了。称若自己的员工若遭遇不幸,京东将负责子女费用到22岁。
在这个节骨眼,本是个温暖人心的发言,没想到立刻被扒出了其辞退怀孕女高管、和“裁员混日子的都不是兄弟”发言的黑历史,引来一片“天下乌鸦一般黑”的嘲讽。
每当“高高在上”的大boss们发出“996是福报”的言论,殊不知他们很多时候也是用减少人员开支,开解自己跟不上时代浪潮中的无所适从感。
2004年,有前员工写下了《联想不是家》的文章,曝光一大群联想人昨天还在工作,今天就被注销了工牌和电脑。其中有为公司奉献了所有青春年华的50岁元老,也有刚毕业对联想怀有无限憧憬的清华女学生。
后来柳传志看到这篇引发轰动的IT业悲情文章后,承认由于领导层的战略失误,最终要让员工来承担这个后果。
但表示这样的选择还是必须要做的,公司除了能给予一定程度的补偿来表达歉意之外,剩下的无能为力。
同样的事情放在15年后的今天,依旧在发生,连曝光途径、发展路径、当事公司的回复都一模一样。
你会发现,每每有吐槽热文出现的时候,焦虑的背锅者都是上司。
刚毕业的觉得25岁的人无病呻吟,25岁的嫌35岁的享清福还不知足,35岁的也只能怒骂更上层的公司决策者和下狠手的HR。
而现实中的焦虑,却是往下甩的。
就像网易员工的吐槽,很多被迫的996做的都不是有意义的事情,而是为了主管们的错误决策买单。
“可回过头来看时,我发现我们大部分的加班、迭代甚至推倒重做,都只是在为主管们的错误决策买单而已。他们的KPI其实都是底层员工透支健康堆起来的。”
“主管们让员工超负荷自己却落得清闲,其实真正应该加班认真做决策把控方向的,恰恰是他们自己。”
韩剧《我的老板每天死一次》里,公司电梯卡住了,手底下的员工们都得蹲地上给老板当人肉梯子。
大浪淘沙中的裁员本就是个屁股决定脑袋的事情,大家都不愿相信企业在对待员工的手段上会如此下三滥,奈何反抗成本更高的永远是底层。
老板无暇盘算35岁员工的房贷、车贷、奶粉钱和老人赡养费,但自己得盘算。
这才养活了互联网上无数“生艰bot”、“社畜bot”,用匿名投稿一遍遍对“请员工去麦当劳办年会的老板”、“把方案改成自己名字的上司”、“只要一工作就仿佛没长手的同事”扎着小人。
围观者发表长段深有同感的安慰之后,也没人敢转发到朋友圈。
只能在领导不知道的微博小号上,转发头秃和996的段子,试图用片刻的玩笑逃出早就浸入骨髓的焦虑,就已经是最大的放纵了。
网易的事情事情闹到这么大,也是因为企业一开始想按“老规矩”省下N+1的钱,谁曾想遇到一个患了绝症不怕威胁的员工。
但舍身取义对于有全家老小等着自己养活的普通人来说,向来不是一个高性价比的选择,迎来的都是鸡蛋撞石头后粉身碎骨的风险。
如此,除了暗骂自己一句“怂”似乎也没别的解决办法了。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kw0krG4BMH2_cNUg01B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