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金属焊接有哪些?看这里

2020-08-13   为汉科技

原标题:常用金属焊接有哪些?看这里

一、铝及铝合金:

铝及铝合金:目前被焊的铝及铝合金分为热处理强化铝合金和热处理强化铝合金。非热处理强化铝合金有工业高纯铝、工业纯铝和防锈铝。铝及铝合金中,防锈铝是焊接结构应用量最大的铝合金。

铝合金焊接工艺特点:常用的焊接方法是交流TIG焊和MIG焊。

(1) 对于薄板细小件:宜采用TIG交流焊。由于铝与钨的物理性能相差很大,因此会造成直流分量产生,通过隔直电容可以去除。

(2) 对于中厚板:宜采用MIG焊。一般采用直流反接使效率大大提高,施焊时选用的电流超过“临界电流”以获得“射流过渡”为佳。

铝合金在选择焊材上分两大类:

(1) 同质焊丝。即焊材与母材的成分相同,如母材为纯铝、3A21、5A06、2A16和AL-Zn-Mg合金时可采用同质焊丝;

(2) 异质焊丝。其成分与母材有较大不同,如高Mg焊材焊低Mg母材,用AL-5%Mg或AL-Mg-Zn焊材焊AL-Zn-Mg母材,用AL-5%Si焊材焊AL-Cu-Mg母材等。

(3) 铝合金在焊接过程中必须采用的工艺措施是保证焊接接头质量合格的关键。焊前必须清洗,去除氧化膜,去除油污、水分;焊时要加强保护;焊接接口处的间隙应有效地暴露在电弧之下;减少焊接接头的装配间隙;合理的焊接顺序等。

二、铜和铜合金

铜和铜合金:可分为纯铜、黄铜、青铜和白铜。被焊的铜和铜合金最多的是纯铜(紫铜)。

纯铜焊接工艺特点:焊接方法较多,焊接中厚板时多采用埋弧焊。埋弧焊的优点是可以不预热、效率高。MIG焊时,焊接电流受到一定的限制。对于薄板可以采用气焊和TIG焊。超薄材料可采用微束等离子弧焊。焊前应对焊件和焊材进行清理,去除油污、氧化物、水分。焊材要烘干。

三、不锈钢、耐热钢

不锈钢:不锈钢有三种类型分别为奥氏体不锈钢、马氏体不锈钢和铁素体不锈钢,奥氏体不锈钢属于铬镍钢,也称为18-8型不锈钢。这类钢的强度、硬度比较低,而塑性、韧性比较好,可进行各种冷塑性变形加工。但18-8型钢对加工硬化很敏感,这类钢唯一的强化方法就是加工硬化。因为18-8型不锈钢的塑性高,易加工硬化,加之导热性差,故切削加工性能比较差。

不锈钢的焊接性:

(1) 焊接热裂纹:焊缝中的组织变化、化学成分的改变和焊接应力是导致不锈钢焊接接头产生热裂纹的主要原因。个别钢种也可能产生液化裂纹。

(2) 晶间腐蚀。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接头上的三个部分都有可能发生晶间腐蚀

(3) 应力腐蚀

(4) 焊接接头脆化。

不锈钢焊接工艺特点:氩弧焊是不锈钢最为理想的焊接方法,钨级氩弧焊适合焊接薄板结构,熔化极氩弧焊用于焊接中厚板。

焊接时,热输入量不能过大,一般是碳钢的75%左右,实施小电流、低电压、窄焊道、快速焊。焊前,应严格按照清除坡口及焊材上的油污、尘土等。坡口必须整齐光滑。装配平整精确,层焊温度不宜过高,上一道焊缝留下的飞溅焊渣应当仔细清理。不可随处引弧,最好设置引弧板和引出板,焊缝收弧时应填满弧坑。奥氏体不锈钢焊接一般焊前不预热,焊后不进行热处理。

耐热钢: 耐热钢焊接工艺特点:珠光体耐热钢与奥氏体耐热钢所能使用的焊接方法较多,马氏体耐热钢和铁素体耐热钢选择的范围较窄,不适合热输入量较大的方法。比较理想的焊接方法是选择能量密度较高的MIG焊和TIG焊。

碳素钢的焊接性及其焊接工艺要点:钢材随着含碳量的增加其焊接性下降。这是因为含碳量较高的碳素钢从高温冷却下来易被淬硬,尤其是大厚度的碳素钢结构件。碳素钢淬硬主要是因为马氏体组织所引起的。

低碳钢的焊接性很好,一般的焊接方法都可以采用。对于薄板可以用小直径焊条电弧焊,电流稍小;也可采用短路过渡的熔化极气体保护焊、CO2气体保护焊,用细丝短路过渡可以获得饱满平滑的焊缝。对一些要求高的薄板低碳钢还可以选用钨极氩弧焊。对于低碳钢中厚板,可以采用MIG焊、CO2气体保护焊、埋弧焊和电渣焊等。

为了提高焊缝金属的韧性,减少脆性,增加抗裂性,通常都使焊缝的含碳量低于母材。多层焊时,应尽量连续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