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融融意 关怀绵绵长 ——略阳县徐家坪社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建设美丽新家园

2020-04-28     汉中发布


  百亩桑园,满眼翠绿,沿着山坡蜿蜒铺展,一片勃勃生机。


  桑园旁的“感恩亭”上,金色的“情深恰似嘉陵水,恩重浑如秦岭山”对联熠熠生辉。这份感恩,是对心向行往的岁月回响,是对不忘初心的崇高敬意!


  这里是略阳县徐家坪镇徐家坪社区上坪,这里有习近平总书记的深深关怀和殷切期望。


  忆往昔,历历在目:2008年5月20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冒着余震危险,来到徐家坪镇看望慰问受灾群众,坚定大家重建家园的信心与决心。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亲切问侯乡亲们,祝愿乡亲们“在致富路上越走越稳,用勤劳双手把家园建设得更加美丽”。


  话今朝,心潮澎湃:2020年4月20日,得知习近平总书记又到陕西考察,徐家坪社区干部群众激动之情溢于言表,自发集中观看学习新闻媒体上的报道。


  “乐业才能安居。”“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4月20日至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视察期间的话语,字字千钧,更让徐家坪社区居民倍感振奋,信心满满。


  “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徐家坪镇是习近平总书记来过的地方,也收到过总书记的问候。作为基层干部,我们一定不忘总书记的嘱托,把徐家坪社区建成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文化厚重的新农村。”徐家坪镇副镇长雷鸣说,这是充满信任的叮嘱,更是意义非凡的激励。


  2018年4月19日,一封由高维军执笔写的信,满载着大家伙千言万语道不尽的感恩,寄向了北京。今年53岁的他,清晰记得徐家坪社区从破瓦颓垣到安居乐业的点滴变化。“家家户户住上了新房,青山越来越美,大家的收入早翻了几番,日子从没像今天这么好。”


  两年前,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问候,在徐家坪社区撒播希望,孕育梦想。两年后,徐家坪社区的故事精彩连连:260多亩坡地已改成梯田,建成了高标准桑园,引进龙头企业,建设了1600平方米的养蚕大棚,发展蚕桑产业。如今,在龙头企业、种养殖大户、致富带头人的引领下,乡亲们已经走上了致富路。两年来,借助特色种植养殖产业和良好的带贫机制,徐家坪社区居民的收入稳步增加,去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万元。目前,徐家坪社区被列为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点。


  稳定脱贫归根到底靠产业。4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商洛市柞水县小岭镇金米村考察脱贫攻坚时指出,发展扶贫产业,重在群众受益,难在持续稳定。要延伸产业链,建立更加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群众持续稳定增收。对此,徐家坪社区党支部书记杨清海深有体会:“把小蚕桑做成大产业。现在山坡上的蚕桑基地,就是我们脱贫致富的‘黄金园’。”徐家坪社区通过“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将农户牢牢镶嵌在产业链上,带动群众持续稳定增收的路上一个都不会少。杨清海表示,一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嘱托,全力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

人和、业兴

  春明、景丽,人和、业兴。时间见证了徐家坪社区的华丽转变:青瓦白墙的搬迁安置房宽敞明亮,拓宽改造的水泥路平整通达,高标准小蚕共育基地高效便捷,建设板栗园200亩、枇杷绿化造林项目200亩,建成排洪渠,实施庭院绿化、电力改造、水质提升工程和700亩水土保持土地整修项目……正在修建的滴水灌溉项目为大家发展特色蔬菜、特色水果提供了条件。柴胡、核桃和蜂蜜等农产品乘着电商快车销往各地。(汉中日报记者 周芳芳 刘丹)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kmo_w3EBfwtFQPkd3Fk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