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大诗人李白在《侠客行》里对杀手这一神秘职业有着这样的描述:“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众所周知,李白是诗人,却鲜有人知道李白的另一重身份,他是唐朝天下第二剑客。他曾和他的师傅——天下第一剑客晁杲行侠仗义,路见不平执剑走天涯。这是怎样的一种风度和胸怀啊!
谈起杀手这个职业,很多人闻声色变,敬而远之。在大部分人的眼中,杀手这个职业有某些不正当和残忍冷酷的意味,同时它也是一个秘密的和禁忌的职业。做杀手的人也是不见天日,不能为人所知的存在;好像永远生活在黑暗里面的乌鸦,是死亡和流血的代名词。
民国第一杀手——王亚樵,就是其中一个亦正亦邪、特立独行的杀手。
图 | 王亚樵
杀手这个职业从古至今有之,渊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夏朝。中国早期的杀手多是为了感恩而受命于委托人,其动机比较单纯,常带有侠客的气息。秦代以后的杀手刺杀动机变得复杂,常为金钱、名利、仇恨等动机所驱使。王亚樵的刺杀行动大多是为了国家和民族,也带有侠客的气息。
人们对杀手这个职业有着不同的称谓,古代叫刺客,白眼等;今人又把它比喻为“清道夫”。人们常常戴着有色眼镜看待它。
杀手有隐杀手和有知名度的杀手之分,王亚樵就属于其中有知名度的杀手之一。
他们有的是单独刺杀,有的是多人协作,有的则是受过专业训练的杀手组织,有的则是因为偶然因素成为杀手的。王亚樵则是单独行动和团体刺杀兼有:他前期的任务目标多是由国民党委派的,后期常是因为个人因素暗杀。
杀手服务的对象范围广大:可分为国家、群体或个人。王亚樵则是为了国家和人民,也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
杀手也有段位的高低之分,例如三合会的杀手只接手五千万以上的订单,这就属于高级杀手了。王亚樵则是不收费的杀手。
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中记载有“四大刺客”,他们分别是:鱼腹藏剑的专诸,弟忠姐烈的聂政,图穷匕见的荆轲和斩衣三跃的豫让。他们将“士为知己者死”作为人生的信条,视死如归的气魄和撼动山河的壮举,让自己的侠名万世流芳。
杀手不分男女,历史上也有很多著名的女刺客:传说为雍正爱人的吕四娘、隋末初唐的风尘三侠之一的红拂女、唐代美貌职业女刺客聂隐娘及民国第一女刺客施剑翘等等。
当然,杀手也不分国籍。世界各国史料均有对杀手事迹的记载,可见杀手的存在即是合理的。近现代也同样也有杀手活动。民国时期的刺杀活动十分频繁。当代国外也有暗杀组织,比如美国的中央情报局,苏联的克格勒,以色列的摩萨德等。恐怖组织也有训练有素的刺客,专门刺杀、暗杀各国领导人和政府要员。
显而易见,杀手这类人物也间接地影响着历史发展的进程。
王亚樵,人称“江淮大侠”、“暗杀大王”、“风流杀手”、“上海小孟尝”。人们对他有着诸多评价:有人说他是杀手;有人说他是恶魔;有人说他是志士;也有人说他是采取极端手段的爱国者。他就是这么一个干大事的奇人。
王亚樵,字九光,1889年2月14日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磨店乡。
他从小喜爱读书,十分聪颖。他曾参加过清末科举考试,中了前十名,也算是光宗耀祖了。王亚樵家境贫寒,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以耕种地主的土地为生。事实上,他就是一个土生土长、如假包换的农民的儿子。
他和他的家人两次三番受到当地地主、土豪劣绅和官府的欺压:第一次被地主告到官府,判给别的地主做工;第二次被地主驱逐,全家移居到镇上;第三次开染坊豪强劣绅多次不给钱取染,也曾打闹过,最后都以他家人给别人赔礼道歉收场。
越是压迫,就会有越多的反抗。他的心里埋下了反抗的种子。
即使是生长在这种环境下,王亚樵不但没有退缩,反而性格倔强,嫉恶如仇。他为人急公好义,见义勇为,宽厚仁慈,不屈不挠。他待人十分诚恳,邻里朋友皆称赞他有古烈之风。
面对豪强官府的多重压榨,普通民众的生活尤为艰难。列强入侵,瓜分中国,清政府无能割地赔款,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他对清政府媚外的行为痛恨入骨。面对此种情景,他每每与朋友慷慨悲愤,一腔热血无处投放。
王亚樵仅存一首的文学作品《念奴娇.西江烟雨》,当中就写道:“西江烟雨哭陆沉,魑魅魍离狐兔,北土沦亡黄流注。中原烽火弥路,悲恨相继,万里烟尘,江山知何处。堂堂中华,难忍东倭猖寇,醉生梦死内战,媚倭求存,何言对国人!闽海羊城兴义师,苍苍太无情,天涯海角,足迹无门,千载留泪痕。鸥蒙山重,北顾延河非孤云。”这表达了他对家国沦丧、兵祸不断的悲怆郁愤之情。当然,他在世时的文学作品应该也不在少数;但是大部分没有留存下来,真是可惜了。
王亚樵一生流转过许多地方,好几次是出逃。他也刺杀过很多有名的人物:有中国人,也有日本人;其中包括:蒋介石、汪精卫、宋子文、唐有任、张秋白和日本军司令白川义则等。
图 | 王亚樵 剧照
在王亚樵22岁那年,他终于等到了报效国家的机会。由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他响应孙中山先生的号召,担任合肥革命军的司令。后来又因为革命军内部斗争,他逃到了南京。在南京,他见到了中国社会党,并热血加入其中;受命负责安徽支部,他再次回到了安徽。王亚樵一向擅长演讲,有很强的组织能力,因此加入者络绎不绝。
王亚樵的生活很简朴。早年的他,身材瘦小,常常穿着一身破西装,戴黑框水晶眼镜,拿一根自由棍,留着小胡子,有几分青衣秀才气。为了革命不遗余力地奔走,他常常“卧稻草,吃残饭”也不觉得艰苦,这是典型的清官标准了。
当时由于受到北洋军阀的打击,他率领一百余人从安徽逃到了上海。一个外乡人,还是一个农民的儿子,想要在偌大的上海滩立足绝非易事。“白天做苦工,夜晚宿马路”,这是他生活的真实写照。他从来都不怕吃苦,怕的只是国家和民族无望。即使这样,他也没有放弃钻研无政府主义。一直为国家的出路寻求一种解决的方式。
在上海,王亚樵不仅要顾及自身的生活,也要照拂他从安徽带出来的那一百多个同乡。不能让他们遭受别人的欺负,这是他的责任。他与人交往极重义气,常常好打抱不平。因此,到哪都颇得人心。王亚樵出现在哪里,哪里就有很多人围着他转,也许天生就有种领袖气质吧!
毫不奇怪,王亚樵当上了安徽旅沪同乡会会长。一时间,入会者人数达到了十万之众,规模空前绝后。
1921年,他创建了斧头帮。
事件的缘由是:王亚樵听说一名安徽籍工人在索要被拖欠的工资时,反而被欠债的人给打了。他怒不可遏,义愤填膺。他要去替工友讨个说法:一是因为他是同乡会会长;二是他觉得这个社会不公平,凭什么靠自己的努力辛苦劳动换不来更好的生活,反而要遭受欺负?
反抗已经成为了一种本能。对他而言,当讲道理已经解决不了问题的时候,只能采取极端手段,用武力逼迫敌人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于是,他立即决定在铁匠铺打造100百把斧头。他带领100名大汉,手提利斧冲进资本家的家里;吓得资本家连连道歉,当场支付以前拖欠工人的工资。因为这个举动,斧头帮在上海声名鹊起。一个农民的儿子终于在上海滩上闯出了一片天地,这也算是白手起家了吧!
第一次靠武力解决了问题,以后逐渐会成为一种习惯。
斧头帮自然与上海滩其他帮派之间有龃龉。青帮大亨杜月笙和王亚樵曾经两次交锋,结局是上海滩的三个大亨都不敢吭声了。
第一次交锋是因为“交船事件”:王亚樵指使三、四百人,簇拥着张志钺,登上“江安轮”,硬逼张延龄交船。张延龄是杜月笙的门徒,即使找杜月笙撑腰也还是无济于事,连大名鼎鼎的杜月笙也无可奈何。
第二次也是因为杜月笙门徒的关系,王、杜二人再次进行了较量。杜月笙放任自己的手下在香港故意投毒杀人,并且因为害怕被起诉暗害受害者家属。王亚樵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王亚樵写信询问杜月笙无果后,小试牛刀杀了杜月笙的手下孙绍民。他再次给杜月笙写信,此时已经对杀杜月笙起了杀心。经人从中斡旋调解后,这件事才就此作罢。
图 | 后排左一为年轻的杜月笙
因为够狠,所以很多人惧怕他。只有自己够强大了,他才有了保护家人朋友的能力和行侠仗义的底气。斧头帮就是他最坚实的后盾。
有人评价这时的王亚樵:“他几乎触动了当时上海滩所有人的阴暗面,无数人想置他于死地。”
王亚樵后来追随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他曾提出轰炸北京政府的大胆提议,但遭到孙中山的拒绝。他的想法虽然大胆,但是会牵扯到很多无辜的人命,未免有些激进、急于求成了。
1923年,国民党派王亚樵到浙江刺杀徐国良,从此他成为了一名真正的杀手。他在革命的路上渐渐找到了自己的方向:策划和刺杀那些祸国殃民的大军阀和大官僚们,并且全力以赴地打击日寇。
王亚樵目睹蒋介石背叛革命,发起四二一大屠杀,无数英烈无辜牺牲,国共合作泡汤,北伐失败,心中甚是难过。他曾在演讲中这样呼吁:“打倒军阀!保障人权!反对屠杀!”他公开反对蒋介石,因此与蒋介石结怨。
国民党内部派系斗争复杂,王亚樵从中钻空子。无论哪个派系,只要谁反蒋就跟谁合作。
王亚樵和他的“铁血锄奸团”密谋在庐山刺杀蒋介石。他们把火腿中间削空,把枪放进里面,用针线缝好,涂上一层盐泥,简直是天衣无缝,真是“艺高人胆大”;但是因为取枪丢下的空心火腿,被蒋介石的侍卫发现了,庐山刺蒋行动以失败而告终。之后,王亚樵决定在上海火车北站锄杀一直助蒋的宋子文,阴差阳错也没有成功。
图 | 宋子文
自此,王亚樵和蒋介石之间水火不容。王亚樵成为蒋介石的心腹大患,蒋介石也曾经多次派人刺杀、追捕王亚樵。负责这个行动的人,竟然是王亚樵昔日义结金兰的好兄弟——戴笠。戴笠在上海滩流浪的时候,王亚樵已经名震上海滩了。王亚樵反蒋,戴笠保蒋,他们之间反目成仇。王亚樵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最后会死于好兄弟戴笠之手。
汪精卫助蒋为虐,卖国求荣,自然也在王亚樵的刺杀之列。由于王亚樵的刺杀,汪精卫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几年之后,在日本帝国大学的医院里死去。
国民党一个特务曾经说过:“世人皆怕魔鬼,但魔鬼怕王亚樵”。
面对日军突然袭击上海,侵领中国领土,王亚樵全力抗日。王亚樵派人在日本海军第三舰队旗舰“出云号”的底部安装炸弹,给日军造成了重大损失。王亚樵在日本的“庆祝大会”上,炸死了日本侵华最高司令官白川义则,炸伤了日本驻华使节重光葵。上海军民皆拍手称快。他被日本人称为“支那魔鬼”,被国人称为“远东第一杀手”。
王亚樵曾经发出感叹:“滚滚洪涛,何处埋君骨!茫茫寰宇,哪里是吾家!”可见,他心中始终都有着家国情怀,对国家和人民爱的深沉。他的心和他的血液一直都是炙热的、沸腾的,跟那些冷血杀手本质上不一样。
王亚樵一生风流倜傥,女人无数。他对女人温柔多情,常常怜香惜玉。女人对他来说不是必需品,只是出于热心肠。他对弱小的事物总想扶助,就像他资助当时相对于国民党来说处于弱势的共产党一样。
令人扼腕的是,最后他却死在被他热心相助的女人手里。侠肝义胆可以是优点,也可以是缺点。吴婉君见利忘义,和戴笠一起设下圈套杀害王亚樵。因寡不敌众,王亚樵身中五枪,被刺三刀,连脸皮都被特务残忍地剥去了。当然,险害他的吴婉君也没有落得个好下场。
图 | 戴笠
一代民族英雄、抗日志士没有死倒在日寇的屠刀下,却死在了自己人的手里,真是令人唏嘘。他的尸骨被草草地掩埋在寒酸凄凉的乱坟岗,多年后才被迁回老家合肥安葬。
世人大多知道王亚樵是斧头帮帮主,是一代暗杀大王,但是只有很少的人才真正了解他。他其实是一个好人,是一个热心肠的人。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好人往往会死的很惨呢?因为他有弱点。如果他不是那么重情义,也许他就不会死了吧?其实他是多情,而不是无情的人。
王亚樵他这一生都在以自己的独有方式除恶扬善,为国家的改革和民族的兴旺做出自己的努力,他也间接地影响了中国近代史的历程。他大义凛然、无私无畏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和牢记。
正如毛主席说的公道话:“王亚樵杀敌无罪,抗日有功;小节欠检点,大事不糊涂。谁给中国制造悲剧,他就给谁制造悲剧。这个人的事迹值得写进历史。”
文 | 望川悬铃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