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则古,自由则活——马士达老师篆刻选

2020-02-21     大艺术ART


开辟一条新的、真正属于“当代”的篆刻艺术创作的道路,是许多篆刻家都在苦苦思索的问题,但究竟怎样才能“超越传统”呢?马士达先生正是这样的具有强烈历史使命感并能有效地走出传统而别开生面的当今印坛代表性人物,由于他对传统的深入领悟,明了篆刻艺术生成发展的内在规律,准确地抓住了传统的可变因素,智慧地避开了流派篆刻在刀法、篆法等方面可能有的束缚,所以他的创作能够处处不离于传统,又处处有别于传统,以其丰富的精神气象,朴厚正大的格局和强烈独特的独到,有效地增强了篆刻艺术的表现力。

马士达老师不论篆刻还是书法,都与他的为人一样正大刚毅,浑厚朴拙。他崇尚汉印的平直,倾慕古玺的变幻,偏爱徐青藤、吴昌硕、齐白石、来楚生的浩气大度与淋漓痛快,且妙在他始终能保持自己的独立头脑、独特个性,注重在我性、我情的把握与抒发的前提下去融汇传统基因与时代气息,从而不期然而然地跃上了篆刻艺术的制高点,成为当今大写意印风屈指可数的代表性人物。读他的作品,我们总能感受到他跳动的生命之火与他超越传统,迥出时流,新意妙思层出不穷的风采。

在艺术的探索中,最容易忽略的是对我们自身的探索,最容易误解的是,把自我孤立成为脱离整体的个体,比如“战胜传统”“抗拒流行”等等,这样的自我离散化,容易落入怪野浅陋的歧途而无谓地造成自己与传统和他人的对立与排斥。其实,看似独往独来的自我,却与传统、社会无时不在整体的互相依存之中。每一个自我,既因以往传统而生,又因无数未来而存,他是时间链环上的一个链接点。作者既从传统中积累,又在时代中借鉴。正是这个先天与后天的二大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了特定的自我。因而,每一个自我,都是一组向整个社会和历史的关系。能有如此胸怀和见地,方可能在百代时空中融铸成宏大的度量、无尽的灵气。马土达老师认为,篆刻艺术的进程是经过刀法和篆法的二次转换之上发展而来的。他指出,篆书在整个书法艺术中,其笔墨点线的变化最少,如果一味拘泥篆书而忽略从其它书体中广汲营养,则入印文字就难以曲尽笔情墨趣而具书艺之妙意。况且,风格化的篆书一旦形成,就容易定型化而产生习气,这正是明清流派篆刻的历史局限及其走向程式化的前车之鉴。

据此,他提出了“印从书法出”的新观念。他说所谓篆刻,无非是以印章之形式来表现书法的艺术。所以篆刻之“篆”当指广义的书法艺术。故而,向多种书体的汲取来增强在印面“即兴写稿”中的笔情墨趣,对丰富篆刻艺术的表现力有着积极有效的作用与意义。

马士达老师对传统、时代与个性有着究竟透彻的洞明,他强调刀笔要在心法的统摄下作整体的全息协同。故而,纵然千变万化,他总能智慧地避免为风格而风格的作茧自缚而始终正大朴野,浑厚生拙,随机变化。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kd0PdHAB3uTiws8KpWQ-.html











战国玺大赏

2020-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