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次去那个菜市场,老板娘问我准备过年回家了吧。
我点点头。
想要告别,又太小题大做,笑一笑就好了。
最后,只是同往常一样付完钱就离开了菜市场。
因为离开那座城市,自然也就再没回去光顾过。
心里却对那个菜摊念念不忘,很是奇怪。
我又不是缺菜吃,怎么会这样?
仔细想来,怀念的不过是买菜时恰到好处的距离感了。
1
老板娘的菜摊不是一进菜市场的第一个摊位。
我逛菜市场,看菜也看人。
其他的摊位打扮得也很干净利落,蔬菜堆的整整齐齐的,像摆放好的超市货架。
没有一点空隙,太压抑。
蔬菜这东西不是超市里包装好的食品,蔬菜它摘下来后还是要呼吸的。挤在一块看起来怪难受的。
我这么想,就绕过了门口的摊位,往里边走去。
菜市场的档口是一个口字形的,他们在口字上摆菜,人就在口字里边。
我走完口字的一个边,拐弯,就看到了老板娘的那个菜摊。
和别的菜摊不一样,我不是被摆放的整齐的蔬菜震慑住了,而是看到了我想买的菜。
老板娘看见,便扔了一个塑料盆过来,让我选菜。
挑中了,就放盆里,最后一起结账。
方便,舒坦。
选中这个菜摊,我很幸运。
因为,我和菜摊老板娘之间一直保持了一种适当的距离感。
这不是一种很玄幻的感觉。
只是在信任的条件下,我可以按照自己想法选菜。
我相信菜摊里蔬菜的新鲜度,选择起来也不用担心买回去就是坏的。
我相信菜摊老板娘的专业度,我选择她作为我的蔬菜代理人,我对她经营的菜摊很放心。
因此,不用过多询问的信任,让我可以保持距离感去选择,而且菜量也能在我的控制范围之内。
有一回买小白菜,洗菜的时候发现菜叶里藏着一只蜗牛。
就莫名的觉得这菜十分的新鲜。
有蜗牛的那片菜叶还是留给它了,最后带到了一个草堆里,把蜗牛放生了。
现在想起来,买小白菜得到的不仅是入口的蔬菜味,还有放生蜗牛的小开心。
蔬菜的新鲜,在入手的时候就能感觉到,看得时候也看得明白。
新鲜的杵在那的蔬菜,是怎么也忽视不了的。
有些蔬菜的生命力,冰箱的低温都没法阻挡。
那就是大葱。
大葱挺长的,每回老板娘都会把大葱深色那段弯折下来,好装进塑料袋里。可也是吃不完的,作为一种调料,不需要那么多。
我每回只是切一段,放一点,剩下的就放回冰箱的冷藏格。
有一次,我发现吃着吃着这大葱没变少,反倒是变多了。
被切掉的大葱杆子又往外长了一段。
尽管我不是刻意那么做,但那两颗大葱我真的吃了挺久了。
它一直不停的生长,只要不把葱白的地方切掉太多,就能继续长。
实在是一件挺奇妙的事。
当然,其他菜是没法这么保存的。我只是惊讶于大葱的生长力,没想到把它放在一边不吃,就能再度焕发活力。
想来是冰箱里冷藏水分充足的缘故。
大白菜也属于买回去一大颗,能吃好长时间的蔬菜,但它和大葱就不一样。等待,得把握着时间,一步步的吃到白菜心的时候,就得大白菜彻底告别了。
这些等待,是建立在蔬菜原本新鲜的基础上,否则,等着等着蔬菜就坏了,那就只能追悔莫及了。
我想,如果我再去那个城市,去那个菜市场,去那个菜摊买菜。
也不过只是普通的买菜吧,但我赋予这事的意义可能就与以前完全不一样了。
不仅是地方和人变得熟悉了,熟悉的感觉和适当的距离感也会出现。就像是验证了回忆的真实程度一样。
不过,应该是没可能了。
食物与人,人和时间的关系都没法回到从前。
如果再去了,可能又会有不同的感叹吧。
2
说完了菜场老板娘的菜,我又想谈谈食物的距离感。
有种食物是一下就让我有了距离感的,原因就在于味道。
和这两种食物结缘也与那座城市有关,更与那两家相邻的店面有关,还和这两家店因为同一原因被要求搬离有关。
总之,十分的让人意难忘。
一个是汤包,半透明的皮子里裹着肉馅和汤汁。
到店里都得现蒸,现蒸出来才有热乎的气,吃起来才有汤包的味道。
尤其是汤汁,吃到嘴里就像一大团调料化开的感觉,最冲的是洋葱的味,混在一块就变成了带着点甜腻的鲜味。
这汤包是一笼一笼的,吃到后边往往有点腻了。
这味道鲜,吃多了倒也会腻。只是一开始的味道,让人停不下嘴。
配着店里的馄饨解腻,倒是刚好。只是两个一同吃,就会有点撑了。
汤包店的隔壁是一家羊肉汤馆。
我起初并不感兴趣,只是早上经过那往汤包店去的时候,总看见这家店门口摆着新鲜的香菜,十分水嫩的。
一次,汤包馆没坐了。我就打包了份饺子,在隔壁羊肉汤馆点了份汤。
刚落座,店里的大娘就说隔壁的汤包卖的特贵,那幺小个差不多要1块1个呢。弄得我多少有点尴尬。
吃到这家店的汤,又是不一样的体验。胡椒味那个冲,就一路从嘴里辣下去,还停不下嘴。吃着吃着,一身就暖和了起来。
一对比,打包过来的饺子倒是觉得没什么味道了。
从那回起,我就更常光顾羊肉汤馆这家店了。
冬天天气湿冷的时候,就这汤能给点食欲和温补了。
有回搬东西,搬到整个人脱力,力气再一点点回来的时候,想的竟然还是这汤。实在是挺有意思的。
一回,我再想去买的时候,发现店门口的锅不见了,羊肉汤馆和汤包店都关了门,门上贴着要求搬走的贴条。两家店就不知道搬到哪里去了。只剩下旁边的一家包子店,早餐的时候排着队,只觉得冷清了好多。
这两种食物和我之间的距离感,来自地域的区别。它们带来的是其他地方的口味,却让我的口味受到了冲击。能感受到新鲜的滋味和不一样的味道。
正是地域之间的距离感,创造了不一样的食物和有意思的味道。
可能在当地人嘴中尝来只是熟悉的味道,到了其他地方又会有不一样的味道产生。
不仅是因为食材的变化,也是食客的变化。
有个词叫“客随主便”,客人跟着主人的感觉走,主人也会在意客人的感受。去店里吃,多少有些这样的感受。
少则是不吃香菜、葱之类,大了是食物制作者对于整体口味和本地人口味的调整。
带来新鲜的口味刺激,或许来自最开始的距离感。
而想要长久的用一种食物俘获食客的心,这量就在于距离感的把握。
在羊肉汤馆的喝汤的时候,有一个食客带着自己的打包盒来,店里的人就很注意汤碗的大小去给她调味。
对距离感的把控,在于不论碗大碗小,都能调出一个味道来。
这番在细节上的用心,实在是十分专业的。
保持平衡的味道,始终是固定的距离感,才能让人相信与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