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几天时间读小马宋的这本《朋友圈的尖子生》。这本书出版也有一年多了,当时在公众号看到他在卖,没有下定心买。最近又看见曹将在说这一本书,让我又想起了它来。想着,过了这么久,孔夫子旧书网应该有二手的买了吧,于是买来看看。
这本书里讲述了十三个成功的故事
这本书的卖点其实很简单,就是普通人家的孩子是怎么获得人生成功的。如果你不想听到成功这两个字,觉得太过了,也可以替换成有趣。因为这些故事的主人公不仅成功还有趣。
说起来这十三个人都是小马宋朋友圈里的人物,多少与他有些关系,而一个人成年以后联系得最为紧密的,其实是职场。所以这些人多少与小马宋的职业有些关系。在我的理解里,小马宋主要是做广告的,目前创办了自己的公司,做品牌咨询和营销,曾经在奥美(广告公司)、第九课堂、罗辑思维、暴风影音工作过。而这些人就是他在不同工作时期结识的人。
小马宋认为自己和谁都能聊得来,至少他们不会讨厌他,所以结识这些朋友也与他的性格有很大关系。我估计这也是我没法复制的一点,所以我还是看书吧。
讲述十三个成功的故事的目的
在自序里,小马宋就讲的很清楚,这不是一本讲述赚钱的书。我的理解是人的成功是不能复制的,赚钱的时机和方法也与人本身有很大的关系与限制,其实借鉴的意义不大。以前我曾经买过一本旧书,教人怎么赚100万的,可惜在寄送途中丢失了,我也一直不知道那本书里讲的是什么内容。
这十三个成功故事的目的是“为你呈现不同年龄、不同背景、不同领域的人,记录他们的生活和状态”,在这本书里,你可以知道他们是怎么面对职场的选择的、采用了什么样的思维以及如何过好生活。
所以我就取了一个标题,叫“我想知道他们为什么拥有成功的思维”。
我只说其中几个对我比较有影响的人物的思维,其他的如果正在读这篇文章的你还想了解可以去买这本《朋友圈里的尖子生》,当当可以买到的。
因为篇幅的原因,故事只能用一个我感触比较深的思维把它给讲出来,难免有点以偏概全的感觉,而故事主人公提出的建议、做出的行动往往植根于他们所在的环境、认知和场景里,所以思维可以借鉴,但是否实践还是要看自身的所处的处境,不可盲目。这段话是对我自己的警示,也是对可能看到这篇文章的你说的。(虽然我知道肯定没几个人看到啦,不过还是谨慎一点好。)
李倩:世界上的成功分为天才型成功和思维型成功两种
“李倩是青山资本的董事总经理,主要负责青山资本投资和投后管理工作。”
和小马宋的结识途径:在行(一个职场服务APP)的行家微信群
在李倩的故事中,我感叹她在腾讯的任职经历从网站编辑转型做了BD,直到成为了腾讯新闻频道的主编,却选择了离开腾讯。8年的时间诶,从我现在的眼界去看,李倩这么长一段的职场经历实在是让人羡慕的,也许在这种情况下,就没法选择跳出环境了吧。
她是一个拆分思维框架的人,将世界上的成功分为天才型成功和思维型成功两种,很容易就把人套了进去。这对我来说是个新想法,尤其是指出了人对于“天才型成功”的误区想法,实在是会心一击。如果一个人没有勤奋,又天天听了思维型成功人士的说法,把天才型成功当成目标,就会走入误区。
人要分辨自己的处境、自己的能力和天赋是件难事,但也不能就这么混着,要找到自己的判断依据,找到自己的标准才行。有了判断的依据,才能做选择。这是李倩的思维逻辑。
我觉得在这方面看的还是太过简单了,还需要多想想。
离开了腾讯的李倩,才开始了自己的厚积薄发之路。她接触的人的层面不一样,开始不断的思考最优的路径,去寻找最短的路径以及看最好的人。
说来,最近刚好接触到了胖鲸智库的课程,今天刚听了主持人做广告公关品牌咨询的前辈Cici的谈话,主要谈的内容里有一部分是品牌和KOL的对接,是我最近比较感兴趣的内容。主持人很明确的问Cici自身差异化的优点在哪,Cici说是对接的KOL认她这个人。
因为接触KOL的时间比较早,最初的时候可以直接与KOL对接,在对接的过程中就产生了情感的联结。通过熟知的关系,对Cici的个人品牌也会有增强,而这就是Cici本身的身份资产,也是她的优势。主持人又问Cici有没有自己想做KOL的想法,Cici说自己有想过,但做KOL的视频、拍摄都需要时间,和现有的工作没法兼有。
从Cici的回答可以看出她的思考框架,思考的维度也有很多,还是很有帮助的。Cici所接触的人通过她的个人能力成为了她本身具有的资源,她在不断思考的最优路径、选择对品牌有帮助的KOL也是非常有利于积累个人品牌资产的。从她的思考中,我觉得可以借鉴很多,在这也感谢胖鲸智库组织的课程,实在是有帮助的!
刘丹尼:在谈判过程中一定要跟坐在你对面的那个人,包括你自己,一定要弄清楚,你到底想要什么
刘丹尼是我一直在微博关注的人。他做的乐纯酸奶我也有关注过,当时看微博上说的口味如何,也有想买过,但奈何距离太远。小马宋和刘丹尼也是因为乐纯酸奶结识的,那时候小马宋已经自己开了公司在做品牌咨询了。
刘丹尼是沃顿商学院的学历背景,曾经在黑石投资公司任职过,是一份非常好的工作吧,年薪百万。但他却在实习时,了解了黑石投资的整体流程之后,开始动摇了。
最近有一个新闻,刚好是毕业季嘛,华为给毕业生的年薪是两百万,在微博上引起了广泛的讨论,给毕业生的这么高的年薪值不值。
选择离开黑石的刘丹尼无疑是做了一个违反常理的决定,他去创业了,做了连客,一个类似微博+淘宝的平台,一年赚了几百万,没有成功。因为与他一起创业的人,每个人单独出去赚钱都可以年薪百万,这样看上去有点不值。
刘丹尼是一个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人,所以他选择了自己的道路。谈判的核心就是知道谈判的对方和你自己,都弄清楚道理想要什么。如果纠结于表面的东西,就无法发掘真正想要的东西。
我对这一点有些感悟,或者说这一点的思考对我有些帮助。而具体有什么帮助,还需要我多想一想看看。本来打算到这就落笔,最多写个未完待续。一起身,又想起点东西,暂且写上。
最近看了个TED的演讲,意思就是把那些无关紧要的东西不要太在意,放进一个坏事儿存钱罐里,不要去管它。因为这些坏事儿影响不到你,就在那放着也不管你啥事。可就是一想起来吧,太占空间了。如果总把思考的精力放在这个坏事儿上,一点进步也没有,还总给自己添烦恼,且放那别却管它。用有限的时间、有限的精力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才是正理。
切记切记,不可没有场景,没有个选择的依据就瞎做决定。
朋友圈的尖子生
作者: 小马宋
出版社: 重庆出版集团
副标题: 用朋友的视角观察十三个有趣有料的人生
出版年: 2017-9
ISBN: 9787229126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