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吐量超越上海虹桥,开通第五航权的西安是否需要兴建第二机场

2019-08-30     西一安鲜

近日,成都天府国际机场T2航站楼主体结构封顶的新闻被多家媒体导报,机场位于简阳市芦葭镇。一期工程到2025年,将实现共计4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70万吨、飞机起降量32万架次的目标。建成后成都将正式进入“双机场”时代,成为我国大陆地区第三个拥有双国际机场的城市。(其他两座城市分别是上海和北京)

对此有关注西安发展的热心网友向我提问:“西安有没有可能也建设第二座国际机场呢”?

该网友如此提问并不是言过其实,因为西安在临空经济、机场吞度量等各方面的确处于我国前列。

在过去的2018年,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以4465.3万人次超越上海虹桥机场,吞吐量排名全国第7位。

同时,2018年11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化改革创新若干措施的通知》,《通知》中明确“赋予西安机场行使第五航权”并要求“进一步加大对西安航空物流发展的支持力度”。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也正式成为我国第11个开通第五航权的机场。其他十座城市分别为:北京、上海、广州、海口、天津、南京、银川、郑州、鄂尔多斯和满洲里。

2019年5月13日,“首尔—西安—河内”货运航线开航仪式在西安举行。这标志着陕西省首条亦是西北地区首条第五航权货运航线正式开通。

第五航权,即第三国运输权,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航空公司在经营某条国际航线的同时,获得在中途第三国装载客、货的许可,允许它中途经停,并且上下旅客和装卸货物。被业界誉为最具经济实质意义的航权,对地区经济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借此“东风”,西安市全力加速打造临空经济。2019年6月底,《西咸新区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5年)》正式对外发布,《规划》中临空偏好型制造业、临空指向型服务业、临空枢纽型物流业成为临空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

其中临空经济发展目标:临空偏好型制造业到2020年底产业规模达到100亿元,2025年突破300亿元;临空指向型服务业到2020年实现营收100亿元,2025年达到400亿元;临空枢纽型物流业到2020年航空物流产业营收达到100亿元,2025年突破300亿元。

那么在机场吞吐量位列全国前列、开通第五航权、全力打造临空经济的利好因素下,西安是否会建设第二国际机场呢?笔者认为:不会!

原因也很简单!2019年1月,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项目。

三期工程将新建长3800米、宽45米的北一跑道和北二跑道;新建长3000米、宽60米的南二跑道。共新建跑道长度10600米,几乎是现有跑道的2倍(现有跑道6800米)。

另外将新建总建筑面积70万平方米的T5航站楼,是目前T1、T2、T3航站楼总面积的2倍(35万平方米),再增设115个机位站坪(现有127个机位站坪),从新建跑道长度、新建航站楼总建面、新设置机位站坪数量,相当于在现有机场基础上再建设了一座新的机场。

除了以上原因外,西安市周边也没有比目前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更适合建设机场打造临空经济的合理区域。

西安最早的机场是位于西安安定门外西郊的西关机场,兴建于1924年。到了80年代,随着城市版图的扩展,出行需求的发展,西关机场已经无法满足西安市的发展需求,另建机场的需求迫在眉睫。

对此陕西省政府将迁建机场的意向分别放在了临潼机场和咸阳底张机场,因为临潼机场地势低洼,冬季能见度较低,只能单向飞行,拆迁费过高等综合因素,最终将底张机场用来扩建民用机场,并于1984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后正式改扩建为民用运输机场。

随后又经历了1998年、2003年、2007年以及2019年的多次改扩建工程发展至今成为我国内地机场吞吐量长期保持在前十位的国际机场。

另外,西安北至机场站城际铁路已经确定将于2019年9月正式试运营,线路全长29.31公里,共设车站10座,票价起步2元/4公里,4公里以上0.55元/公里,不足1元按照四舍五入计价,至此西安北至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的行程将缩短至30分钟内。

未来西安将形成T1、T2、T3、T5四座总建筑面积约105万平方米的航站楼、总跑道长度约18000米、总机位站坪约242个的机场规模,足以满足西安对于临空经济的总体发展目标要求,因此西安短期内是不会兴建第二国际机场。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k_U94WwBJleJMoPM3TN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