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提前22天对外公布GDP,2019年GDP名义增量再创新低

2020-03-20     西一安鲜

相信部分关注全国省会城市GDP的朋友们,一定不认可我标题中的那句“长沙提前20天对外公布GDP”,因为早在一个月以前(2月18日)全国其他省会城市以及经济排名全国前20的城市(除了武汉和郑州)均已经正式对外公布2019年各项经济数据,武汉因为疫情未及时对外公开2019年数据网友都表示理解,但是同处于中部地区的长沙和郑州两市也迟迟未对外公布2019年GDP,这一举动令部分网友颇有微词。

然而实际上长沙市往年都是在3月份才正式通过统计局对外公布前年数据,这里我统计了过去10年长沙市官方对外公布经济运行情况的时间节点,分别为:

《2010年长沙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时间:2011年3月23日

《2011年长沙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时间:2012年3月31日

《2012年长沙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时间:2013年3月19日

《2013年长沙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时间:2014年3月19日

《2014年长沙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时间:2015年3月23日

《2015年长沙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时间:2016年3月11日

《2016年长沙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时间:2017年4月28日

《2017年长沙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时间:2018年4月04日

《2018年长沙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时间:2019年4月09日

《2019年长沙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时间:2020年3月18日

通过以上数据发布时间我们发现,过去十年来长沙市均是在3月下半旬以后对外公布上一年经济运行情况,尤其是近三年都是在4月份才正式对外公布,因此当2020年3月18日长沙市就已经公布上一年经济数据时,的的确确相较于2019年提前了20余天。

但长沙市被网友诟病的不仅是数据发布时间,还有经济数据的真实水平。

因曾在2015年被各大官媒点名数据统计问题,因此长久以来关于讨论长沙市经济数据时总会被部分网友称为“注水沙”。

不过部分网友的质疑并非空穴来风,这里我们以2018年长沙市与宁波市的部分经济数据来对比。

GDP对比:

2018年长沙市GDP完成11003.41亿元,位列全国第14位;

2018年宁波市GDP完成10746亿元,位列全国第15位;

财政收入对比:

2018年长沙市未对外公布财政总收入;

2018年宁波市完成财政总收入2655.3亿元;

2018年长沙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44.95亿元,预算支出1329.52亿元;

2018年宁波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79.7亿元,预算支出1594.1亿元;

三大主税对比(国内增值税、企业税、个税):

2018年长沙市三大主税收入1071.85亿元;

2018年宁波市三大主税收入1837.85亿元;

人均可支配收入:

2018年长沙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792元;

2018年宁波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134元;

2018年长沙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714元;

2018年宁波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633元;

存款额:

2018年长沙市本外币存款额18633.60亿元;

2018年宁波市本外币存款额19150.00亿元;

2018年长沙市住户存款额5692.08亿元;

2018年宁波市住户存款额6663.0亿元;

2018年长沙市人均存款额69801.22元;

2018年宁波市人均存款额110497.51元。

从以上数据我们不难发现,在最能真实客观反应一座城市经济数据的财政收入、预算收入、三大主税方面宁波均领先于长沙,而在还是建立在宁波常住人口低于长沙市200多万的基础之上的。

在经过2019年的“四普”修订后,2019年宁波与长沙的全国排名正式对调。

2019年宁波市全年实现GDP11985.12亿元,名义增速达到了11.54%;另一边的长沙2019年全年实现GDP11574.22亿元,名义增速仅有5.19%,而这一增速也达到了长沙市过去十年来GDP名义增速的新低

2010-2015年是长沙市经济增长的高速期,平均年GDP名义增速达到20%以上;

2015-2016年长沙市经济增长放缓,名义增速降至10%左右;

2016-2017年长沙市GDP名义增速一度提升至13%;

然而进入2017-2019年,经过“四普”修订,长沙市GDP名义增速平均仅有5%不到。

不得不承认,长沙市一路走来并未获得多少政策扶持,国家中心城市评选中,同处于中部的郑州和武汉入选,唯独长沙落选;而自2013年上海获批我国首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以来,长沙一直在积极争取,但是截止到2019年全国已获批的18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中,依然没有湖南长沙的身影。

而从过去十年长沙市的三产结构占比来看,更加看不清长沙的发展定位。

在长沙经济增长的高速期阶段(2010-2015年),长沙市以第二产业为主,例如2014年三产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5%、61.1%和37.4%,三产结构调整为4.0:54.3:41.7,第二产业占有绝对主导性。

在长沙经济增长放缓期阶段(2015-2016年),长沙注重第三产业发展,例如2016年三产对GDP增长贡献率分别为1.3%、39.5%和59.2%,两年时间发展,第二产业贡献率就下降了21.6%,三产结构调整为4.0:48.4:47.6。

从三产结构变化就可以得知,长沙市近年来处于调整经济结构的关键年,截止到2018年,长沙市三次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已经分别达到了1.4%、38.5%和60.1%,第三产业贡献率达到60%以上,可以说与其他经济发达城市旗鼓相当了,然而进入2019年,长沙市的三次产业结构再次发生了调整,全年三次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1.2%、43.6%和55.2%,第二产业连降数年后又再次提升,第三产业连增数年后又再次下降,这一经济增长变化着实让人一头雾水

在我国经济发展较好的城市中,并非没有以第二产业为主的城市,例如宁波市2018年三产产业占比为2.8:51.3:45.9,第二产业占比高于第三产业,虽然未来也会面临调结构的发展趋势,发展至2019年宁波市三产占比调整为2.7:48.2:49.1,合理的产业结构调整,也带来了GDP的高增速,2019年宁波市GDP名义增速达到了长沙市名义增速的2倍之多。

此前的文章中,我们分析过湖南省部分城市人口外流向临近省会成功是对于长沙市常住人口的影响,但通过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发现,长沙市在调结构方面出现了反复与不坚定,相对于人口的双向选择,经济结构的稳定才是发展的重中之重,文章最后还是期待长沙市未来的表现。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0tvF-HABfwtFQPkdYjb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