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和孩子之间的亲密距离,只差一个游戏力

2019-10-25     慢慢早教


前几天,刚认识不久的新朋友琳的孩子在玩耍中把我的保温杯撞到了地上,杯子被磕了一块,他妈妈连忙喊孩子跟我说“对不起”。

可是孩子死活不开口,继续摸摸索索地准备投入到玩耍中,这个态度显然惹恼了妈妈,非要孩子跟我道歉。

我觉得场面有些尴尬,“没关系,孩子嘛,公众场合别为难他。”

琳说:“这不是第一次了,每次让他跟别人道歉,她都像个自己受了委屈的孩子。”

接着,琳蹲下来,一本正经地给孩子讲起了道理:“如果阿姨把你的东西碰到了地上,你会开心吗?那阿姨也不开心啊,快道歉,不然妈妈生气了。”

小女孩眼睛垂着头,嘟着嘴,一声不吭,手里摆弄着玩具。

眼看着局面僵持,我连忙蹲下来,看着孩子的眼睛,询问她:“你刚才不是故意的对吗?只是不小心撞到了,那我们还是朋友对吗?”

说着我伸出了手试探地等待回应,“那阿姨可以加入你的游戏吗?”

孩子送我一个微笑,害羞地轻声说了一句“对不起”,紧接着拉起了我的手。

虽然只是一件小事,却让我开始反思,游戏,或许是大人与孩子随时随地建立联结的动力。

《游戏力》的作者科恩博士说,“游戏,是孩子的第一语言。既然我们都同意让孩子‘在玩中学知识’,那么让孩子‘在玩中懂道理’、‘在玩中建立自信’也会同样有效。”

这与我一直信奉的育儿理念一致,且让我对很多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隐形力量重新重视起来。

忆起之前去医院看望亲戚家的孩子,认识一个小女孩,总是一个人坐在走廊里玩。但每次看到我,都欣喜地跑到我身边,跟我分享她手中的玩具,很大的原因就是因为我会蹲下来认真地和她一起玩游戏。

其实,我会的游戏很少,不过是儿时玩过现在还记得起的可随时随地玩的小游戏,但我和她之间的互动却是真实真诚的。

成年后,生活的琐碎,让我们少了很多想象力,多了很多一本正经,丢失了童心。但,比起一本正经说教,在玩中解决问题更能减少冲突,避免场面的尴尬。

别忘了,与孩子一起成长,不光需要我们付出时间和精力去陪伴,更是一场需要我们的智慧、尽情发挥脑洞的旅程。

1


游戏是孩子天生的语言


《小猪佩奇》里有一集《小宝宝亚历山大》,佩奇的堂妹小宝宝亚历山大来家里做客,佩奇自告奋勇喂亚历山大吃饭。

佩奇将勺子举到小宝宝面前时,小宝宝总是不识趣地把头扭到一边。

看起来容易的事情,到了无理可讲的小宝宝那里,就变成了无计可施。当时我的心里咯噔了一下,因为面对不会说话又不配合好好吃饭的小宝宝,每个母亲可能都有着同样抓耳挠腮的挫败。

猪妈妈轻松解决了这个难题:她上下小幅度挥舞着勺子,用轻快愉悦的声音说道,“快看这里,飞机飞来咯!”亚历山大目不转睛地盯着勺子,在“飞机” 停顿时默契地张开嘴巴,啊呜一口将食物吞进嘴里。堂姐也说道,“亚历山大喜欢这样,她喜欢把食物假装成飞机。”

你看,游戏是孩子天生的语言。

对成人来说,游戏意味着休闲,但对孩子而言,游戏却是工作。不同于成人的是,孩子非常热爱自己的这份工作,很少想要休假。

2


游戏让我们和孩子的联结更亲密


闺蜜丹说她很担心女儿在幼儿园的状况,因为她是班上最小的孩子,表达能力也不是特别好,每次晚上问起幼儿园发生的事情,女儿总是如失忆般什么都想不起来。

如果她妄加猜测呢,女儿就都回答“是的”,搞得她既焦虑又找不到门路。

直到有一天,她从“假扮游戏”中得到启发,由她来假扮女儿,女儿假扮老师或同学,有时女儿表演得太投入,还会纠正她。每次表演,她发现女儿不光模仿能力惊人,且观察能力很强,每个细节都不放过。

这个游戏成了每晚她们母女之间的快乐时光,她不光知悉了孩子的生活,也增加了亲密度。

游戏力,成了她远离无力感的钥匙,也培养了孩子的情绪康复力。一件难过的事情,让孩子在游戏中扮演了“强势”的那一方,转换角色,再次复述时事情的前因后果就很明晰了,孩子也将不悦通过哈哈大笑释放了出来。

游戏是孩子学习如何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甚至如何与别人重归于好的方式。游戏中的开怀大笑,会让我们和孩子的联结更亲密,给予孩子更强的安全感。

就像小时候我们热衷于玩过家家,或者喜欢拿着针头,让爸爸妈妈扮演病人,我们扮演医生。这个过程中,孩子在探索能力,也在释放真实世界中遭遇的恐惧情绪,寻找自信。

3


创造你和孩子之间的“游戏密码”


打造专属于你和孩子的“游戏时光”,创造你们之间的“游戏密码”,是一种亲子关系的深度联结。

我们佩服那种在逆境中依然可以以游戏的乐观心态面对的人,就像《美丽人生》中的父亲,一定是将游戏力意义诠释到最高境界的人。在集中营的悲惨世界里,他告诉儿子,这是一趟旅行,我们要玩游戏,游戏的奖励是一辆崭新的坦克。

在父亲生命的最后一晚,经过孩子隐藏的铁箱时,知道儿子透过箱子的小洞可以看到自己被纳粹用枪抵着前行的一幕,于是,父亲迈着滑稽的步伐前行。

最后,孩子赢得了父亲承诺的奖品——一部真正的坦克,而且与母亲团圆。因为父亲编织的游戏,儿子内心并未受到战争阴影的伤害;也因为父亲将残酷的世界用智慧变成了一场游戏,因此给了儿子足够的勇气熬过灰暗的时光。

玩游戏无需带着功利心,无需带着目标,想着必须通过这个游戏提升孩子的某种能力。那样的话,孩子就会失去游戏的兴趣,游戏也就变成了任务。

加入孩子的世界,做擅长游戏的父母。也许某个时刻,孩子出现了让我们想要跳起来的行为,游戏力能帮助我们防松下来,然后找到合适的回应方式。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kPYjBG4BMH2_cNUgqgM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