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有潘金莲西门庆,今有各种版本的"回家的诱惑",从遥远的神话传说到身边的明星八卦,"出轨"永远是茶余饭后最让人津津乐道的话题。"爱是一道光,绿到你发慌",永远是地球上雄性生物心中忘不掉的痛。
这两天,比利时鲁汶大学的研究团队的一个"非亲生率"的研究报告一经发布,便迅速登上了热搜。报告称,平均每代有1.6%人的父亲不是自己的亲生父亲。也就是说,我们身边每100个男人中,就有大约1到2个人在替"隔壁老王"养孩子。更恐怖的是,报告还指出,工人阶级家庭非亲生的比例比富裕阶级要高出好几倍,言下之意就是穷人更容易被绿?
真相确实如此残酷吗?没钱还要给别人养孩子?但事实可能是,比利时这个研究报告可能并非你所理解的这样。
面对"你爸爸到底是不是你爸爸"这个既狗血又沉重的的问题,比利时这个研究团队采取的历史分析的方式进行研究。这里所谓的"历史分析"就是用历史上的样本进行数据分析,但问题是,这段历史其实距离我们相当久远了。
科研团队首先在比利时和荷兰找到了500多对成年男子充当研究对象,然后通过DNA比对来看他们的祖先血缘传承情况,以此为研究结论。而他们的祖先能追溯到19世纪,半数研究对象追溯到的祖先出生在1840年以前,其中年龄最大的出生于1315年。
1840年的时候,中国还是道光二十年,英国刚发起第一次鸦片战争。更早的1315年,中国还是元朝时期,英国那边国王还是爱德华三世,成天研究怎么攻打海峡对面的法国。
也就是说,这次研究的"绿帽子"数据并不是我们现在社会的数据,而是古代西欧社会的数据。所以在相关新闻报道中,不同人群"非亲生率"对比里才会有"工匠""纺织工人"这种比较古典的阶层名词。
这份研究报告指出,不同人群之间"非亲生率"的差异较大。农民、富裕的工匠和商人家庭的"非亲生率"约为 1%,而普通工人和纺织工人的 "非亲生率"却是前者的四倍,约为4%。而且这一数字也随着人口密度的增加而升高。人口密度较高的城市里的工人阶级"非亲生率"高达6%,相比之下,较富裕人群的非亲生率仅为0.5%。
从当时英国的社会环境来看,这一点并非直接说明越穷的人越容易戴绿帽。因为不同工作赋予了人们不同的社会环境。那时候的农民普遍居住在自家农田附近,家人更容易团聚。而工人阶层大多要去到远方的大城市工作,背井离乡更容易与其他人产生接触,从而和"隔壁老王生孩子"。
所以说,不是单纯的穷人容易戴绿帽,戴不戴绿帽还是要考虑个体的生存环境因素。
就连出这份研究报告的教授都专门解释了一番:"非亲生率"有着许多潜在的不同原因,例如,它也可能是性侵或领养的结果。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若想深究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还需要结合社会学家,历史学家和人类学家进行跨学科领域的研究才能得出最终的结论。
之所以这份研究报告能成为国内互联网上的"热搜",很大原因在于大家越来越多的关注这个问题。
不仅大家在影视剧中看到的"喜当爹"越来越多,而且根据统计数据,似乎大家"喜当爹"的概率越来越高。
同样还是这个比利时科研团队,他们在2005年的时候就分析过近50年的"非亲生率"。经过大量的数据整理,他们认为现代社会大约有4%孩子是非父母亲生。这个比例已经足够让广大男性朋友"恐惧"了。
但实际上,"非亲生率"越来越高也不一定是说明出轨越来越多,更大的可能是亲子鉴定更加普及以及广大父亲们更加关注自己孩子血缘的问题了。
在以前,因为"孩子长得不像我"、"孩子血型和我的不一样"等,就怀疑孩子不是自己亲生的,往往都只是盲目的猜测,即使是想"滴血认亲",答案也不靠谱。
而在近两年,随着医学知识的普及,当开始怀疑"孩子不是亲生"的时候,就会通过各种途径去自我识别,比如说根据孩子的出生日期,去倒推妻子是什么时候怀孕的。
当通过自己的初步判断,依然认为孩子的亲爹可能是"隔壁老王"的时候,大多数人会选择做DNA亲子鉴定来进行进一步的确认。
1991年的时候,美国进行了14万次亲子鉴定,而到2001年的时候,有31万人次跑去做亲子鉴定。做亲子鉴定的人越多,那么被发掘出来的"非亲生"案例数量自然就会越多,"非亲生率"也就越高。
亲子鉴定这种原本存在于司法鉴定领域内的技术,其实也就是在近几十年,才渐渐走向普通人的婚姻与家庭。这不仅仅代表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同样也源于人们观念的革新。
据鉴定医生介绍,在以前,大家做亲子鉴定都是遮遮掩掩、躲躲藏藏的,咨询都要单独找一间小办公室约医生谈,生怕自己的"秘密"被泄露了出去。但现在,做亲子鉴定都是直接打电话来预约,然后就在大厅办理,就像看病一样。
尽管有70%的亲子鉴定都是由怀疑自己被"绿"的父亲发起的,但也有10%是由成年的子女为寻找自己的亲生父亲而主动发起的。
至于为什么要做亲子鉴定,除了和大家对"被绿"的警惕性提高有关外,也和遗产继承、刑事案件、认亲、移民等有着很深的联系。
英国伦敦的一家公司,就曾公布一个数据,英国每年进行9000-20000例亲子鉴定,其中有5000例是在儿童抚养费的基础上进行的。
但实际上,在做亲子鉴定的人中,有超过80%的人的孩子都是自己亲生的。
"喜当爹"这个词虽然总被挂在嘴边,出现在大家的玩笑中,但细想下来,若是谁真的摊上,那都是五雷轰顶难以接受的事情。
虽说"喜当爹"的概率微乎其微,但报告作者们还是特别提醒,有关血缘关系的研究的结果对公众心理健康造成的影响,才是人们真正需要关注的话题。
伴侣出轨可能会导致关系破裂或是家庭暴力,而关系破裂又可能导致伴侣双方患精神疾病的风险增加,孩子也可能在父母的争吵、打骂中,逐渐丧失自信,焦虑,甚至形成反社会人格。
说到底,婚姻中任何一方的"不忠",关乎的都是一个家庭的不幸。但孩子终究是无辜的,别让孩子成为"鉴定婚姻和爱情"的牺牲品。
科学家们的研究结果一再重塑了大众对于"亲子关系"的普遍认知,但人类对于"血缘关系"的探索仍会继续。
亲子鉴定既是一种证明血缘的科学手段,也是一把"双刃剑",一面是对亲子关系真相的探究,一面则是对社会伦理和法律道德的拷问。
无论鉴定结果如何,都很难迎来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它终究是对家庭的一种伤害,成为家庭危机和夫妻关系的一个巨大隐患。
"出轨"这事儿自古以来都是遭人唾弃的,在"出轨是常态,择一人白首反倒是例外"的现代社会,一个家庭的不幸往往来自于方方面面,出轨背后的社会因素,对家庭的影响,以及对孩子的保护,往往更值得让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