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应试教育制度就不得不从隋朝开创的科举制度说起。要谈科举的利弊,就不能抛开历史和现实。在当时的社会情况下,人才的选拔孤独的科技制度实则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的进步。科技制度在人类社会历史上,也可以说是一项伟大的创举。甚至世界各国都纷纷效仿。
随着封建制度的崛起在走向衰亡。科举制度也在不断地发挥着它的筛选功能。抛开历史来谈它的好与坏都是不切实际的。
八股文文字狱也曾让科举制度饱受诟病。时至今日,科举已废,学堂已兴,我们的考试似乎更加多了。考试制度发展到今天应试教育又成为饱受诟病的话题。我们说来争去,未有定论。还是一起来看看清华教授是如何评判我们的教育的。振华教授一语道破中国教育的天机。看完个人觉得长见识。
以下是清华新闻系教授张琴教授和社会学系教授景军教授的对话。
张教授:您在做艾滋病研究的时候,也关注到了青少年的这个吸毒问题哈,其中有一个结论,就是青少年的吸毒和应试教育有某种程度的关联性,嗯,这个结论是怎么?
景教授:我觉得就是它是中国社会的一个淘汰机制。就是我,我的观点啊,就是这个社会,我们的应试教育就是一个淘汰人的机器,就是你进到这个应试教育,你能进到这里,你这个高考不合格,那对不起,必须上大学在中国,那这里呢,上大学,不上大学每年淘汰的人有很多,你不上大学里,所以在这里面有很多人心灰意冷的,但是呢,他们也需要温暖,他也需要找到认同,他也需要有自豪感,所以他这些人走到一块,他自己创造自己的亚文化,在这个亚文化里,他活得很自在。
张教授:所以这个这个朋友关系就对他们吸毒和感染艾滋病产生很大的影响。
景教授:对他那个朋友,一般的哪有说自己突然一个人想起吸毒来,就我不知道去哪找去,我肯定是朋友那里来的,否则上哪儿去找毒品去?只能有朋友才能把你带到毒品道路里去。
景教授:所以这样就形成了一个链条啊,首先是我在应试教育里边,由于成绩不好,然后这个时候又有朋友关系,然后引导到一个特定的圈子里边,大学生吸毒的比例太低了太低了。我说的是传统毒品,就是大学生过去沾A片,阿片类的毒品,那几乎太少了,3%、 4%这样的在戒毒所里头,但是毒品市场在过去15年发生的变化,它从阿片类的就是海洛因,变成了变成了现代新型毒品,新型毒品呢,就是化学毒品,他用化学制剂就可以制毒品,这个毒品呢,跟那个阿片类的不一样,阿片类的是抑制剂,现在这毒品是兴奋,所以现在反而倒有这种白领使用新型毒品,所以应该历史地看待这个问题。
常言道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以前有的时候觉得自己的孩子,调皮捣蛋贪玩儿,不认真,不努力,不写作业。无论自己使多大劲,都不能得到改善。甚至有的家长,别总是抱怨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
今晚景教授的一些话,感觉如醍醐灌顶。兴许我们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受害者。或许我们应该寻找更为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而不是暴力沟通,一味地指责,埋怨,批评,挖苦,讽刺,打击孩子。
大家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