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百万富翁猗顿致富的关键——能聚能散的能力

2020-02-17   牛老师的历史闲谈

猗顿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商人,成为当时非常有名的大富翁,猗顿通过经营盐业、畜牧运输业、珠宝业和强大的对市场判断的能力,经过陶朱公的鼎力相助,使得猗顿成就了富商之路。

猗顿和陶朱公有三个共同的特点。第一点:具有非常高尚的道德品质。第二点:具有经营方面的大道,最后都成为百万富翁。第三点:营利的目的并非无休止地聚敛钱财,而是以百姓为中心,能聚能散,救济贫困百姓。

能聚,使得猗顿成为百万富翁,是猗顿从艰苦的奋斗中得来的。但是这并不是他的生命精华所在。猗顿之所以能够成为商业界的百万巨富,并不在于猗顿的能聚能力的强大。自古以来,很多富可敌国的富商,最终都是一个个身败名裂,但是猗顿一直活在人们的心中。人们敬仰他、思想他。金钱并不是衡量人格的标尺,尤其是对于从商的人士来说。经商致富,这是非常浅显的道理。

能散。这是猗顿的第二大能力。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只要是贫困农民前来投奔他的,都想方设法为其安排一个合适的工作岗位。伴随着畜牧业的壮大,管理畜牧的工作也就越来越繁多、越来越细致。有放马的、放羊的,各司其职。凭借着畜牧业的发展。稳定了诸多的贫苦人民的生活,也凭借众多的劳动力让畜牧业发展壮大。

第二个方面:以农业为主。作为以农业为主的文明古国,任何情况下都不可以忽视农业的重要性。猗顿来到猗顿城之后,就曾经仔细地考察过地形。决定将畜牧区安排在盐碱地区,而将土质优良的土地专业进行农业的发展。这样有利于农民安居乐业。

第三个方面:同甘共苦,有福同享,是猗顿能聚能散思想的基础。天灾人祸是人们无法躲避的灾祸。遇到这样的情况,猗顿就会免费施舍粮食和干粮,救济苦难中的灾民。现在王寮村的西南方向,依然保留着"饭家巷"的名称,根据历史记载,这里就是当时猗顿亲手操办的"救助站"的遗址。在涉及穷苦百姓的衣食住行方面,猗顿的态度总是非常高涨的。为此猗顿专门建立了一个桑园,用最好的桑丝为农民编织衣物。

猗顿的致富手段和方法,敛财能力的强大,还有散财时的大气。让我们知道一个百万富翁可以名垂千史的原因,让我们了解以农民为核心的商业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