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苏建河,群众常用“苏书记”来称呼。这是苏书记来村上建的,这是苏书记争取资金修建的,苏书记今天为党员过生日了,给苏书记把困难说一下......一件件事情总是和苏书记的称谓连在一起,言语之间倾入了一份尊重,一份认可。
两年驻村时间,苏建河经历两次调整,从南梁台子铁东村到习岗镇沙渠村,虽然村情不同,但都是县委确定的软弱涣散村党组织,面对困难,他主动扛起重任,一心扑在村上,发展村集体产业、抓党员党性教育、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用自己的努力换来了群众的褒奖。
消除“空壳村”
初到铁东村,村子人口多,底子薄,1335户5397人的移民村,由于缺少支撑产业,村集体收入1万元,连续几年被列为“空壳村”,这些现状让苏建河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帮助村上谋划产业成了他心里的一件大事。
发展供港蔬菜种植,组织劳务输出,集约化养殖肉牛,苏建河说着自己的想法,论证着每一个产业的可行性,却被一一否定了,投资大,见效慢,风险大,这些现实问题让他一时陷入困境,也让他更加清醒认识到,只有发展特色种养殖产业,才是发家之道。
方向明确了,出路在哪里?成了他天天琢磨的事。苏建河走社入户向群众请教,在实地走访中发现,个别群众梅花鹿养殖效益好,加上宁夏茸源公司集中购买,让他眼前一亮。经过了解,梅花鹿养殖技术简单,日常养殖成本较低,鹿产品附加值高,销路有保证,这让苏建河极为兴奋,说干就干,他迅速拿出发展梅花鹿养殖产业规划,自己的想法得到了村“两委”干部的赞同,时任党支部书记王卫军带头行动,凭借着自己的魄力和人脉,带领村干部一起行动,铁东村发展养殖梅花鹿产业之路由此开始。
想法成熟了,落实成为关键,梅花鹿的资金从哪里来,建设梅花鹿产业园建设土地怎么办,鹿产品销路和价格怎么样,一件件困难事摆在了面前。
“我们帮助你销售,只要销路好,我们心里才踏实,才会放开胆子去发展梅花鹿养殖产业”。苏建河把突破点放在了销路上,与宁夏茸源公司建立合作关系,以茸源公司为养殖供应基地,建立铁东村梅花鹿产品展厅,让更多的人购买鹿产品,从而占领销售渠道。虽然鹿产品药用价值高,但是价格昂贵,村干部积极行动,通过熟人介绍、网络推销、展会推介的方式,鹿产品一路走俏,这让苏建河吃下了定心丸,决心和村干部们一起发展梅花鹿产业。
“我们跑了五六个部门才把建设用地指标批了下来,村后面30亩土地可以建设梅花鹿园区了”,说着这一消息,村干部们个个兴奋不已,建设用地是基础要素,没有土地基础,一切都会化作泡影,虽然村集体有一定的用地,但是土地性质争议较大,苏建河亲自跑县上土地、审批和建设部门,连续几周周转在村上和县上,经过多方商定,土地性质最终确定了下来。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具备了土地和销路基础,资金成了关键,苏建河再次拿着村集体发展规划跑资金,“能不能从农业项目方面支持一点,可不可以用扶贫资金帮扶一下”,每到一个部门,苏建河论证着村集体规划的可行性和发展前景,但缺少项目支持,很多部门爱莫能助,一时陷入无助之中。正当一筹莫展之时,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定了6个名额,这让苏建河看到了希望,因为土地、销路、运营基础工作准备就绪,梅花鹿产业谋划全面,风险防控措施得当,销路相对看好,得到了县委组织部和财政局的认可,坚冰一打开,一河水全开了。有了200万村集体经济项目资金支持,铁东村建成了三座100米长的养殖大棚,购买110多头梅花鹿,可爱伶俐的梅花鹿“住进”了村部大院,撞开了铁东村的致富大门,2018年铁东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了13万元,一度认定的“空壳村”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走出了一条梅花鹿特色养殖之路。
“一人一档”抓提升,面对党员人数多,学历层次较低,流动党员多的现状,他连续一个月时间,放弃节假日,错开党员农忙时节,走家入户,面对面与党员谈心谈话,把110多名党员的基本信息全部整理了出来,厚厚的笔记本写满了党员的信息,一名党员建立一本信息台账,根据每个党员的学历、年龄、工作性质,建立一人一档,一人一策的教育方式,做到因人施策,110多名党员有了个性化的教育套餐,铁东村典型做法成了银川市提升党员党性教育的先进村,多次在全市优秀村书记培训班上介绍先进经验。
“老书记”担负新使命
正当苏建河工作干得风生水起之时,新的岗位任命下发了,在铁东村发展村集体经济有思路,抓党员教育有亮点,苏建河的工作得到了组织认可,但让他放不下仍然是铁东村梅花鹿产业刚刚起步,产业园基本配套设施有待继续完善,鹿产品仍需进一步加工提升,以心换心,苏建河的努力让村上干部多了一份牵挂,时任党支部书记王卫军得知苏建河调整,一晚上没有睡好觉,在他们心里一名优秀的第一书记是党支部的财富,更是群众的财富。
这名有经验的“老书记”,却要担负新使命,苏建河成了沙渠村第一书记,沙渠村历史遗留问题严重,原村班子违法被“连锅端”,新班子缺额严重,党员人心涣散,村级矛盾重重,成了县委重点关注的村,专门成立县委整顿工作组进驻整顿,苏建河临危受命,到村任职不久后又被任命为村党支部书记,双重的身份,让苏建河工作多了一份压力,多了一份责任,多了一份使命。
初到沙渠村,党员开会没人来,开会顶撞村干部,肆意扰乱会场,私底下拉帮结派,过去的遗留问题都冲他要答案,这让苏建河驻村工作举步维艰,他深知支部工作缺少党员支持,一切工作就缺少了基础,要把工作干好,首在立规矩、抓制度、聚人心。
以心换心。苏建河是这么讲的,也是这么做的,针对党员无故不到会不请假的情况,他主动走进党员,谈心谈话,虚心听取党员的意见,询问党员的困难,一对一帮扶,他将党员反映的班子问题13条,村干部个人的11条,梳理成问题清单和整改清单,将整改情况及时通知给党员,将整改不了的问题,也及时通知给党员,说明未整改原因,虽然是一件件小事,让党员意识到自己的意见得到重视,逐步打消了党员的抵触情绪。
“过去党员开会,一个都叫不来,来了也没心思,动不动就和村干部吵起来了,苏书记来了,现在开会人基本都能来,除了出去干活的”,老党员赵连谋说起这一变化,不由得感叹,作为党员一分子,深感树立支部威信不容易,尽管他快70岁了,积极带头参加支部各项活动,成了党员效仿的榜样。
这一变化,让苏建河逐渐明白,党员虽然有积怨,但主动去做他们的工作,党员心里有杆秤。他组织党员参观雷锋馆、五七干校、集体唱红歌活动、观看红色电影、参加志愿活动,一系列的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让从未走出去接受教育的党员切身体会到实践教育的意义,第一次庆祝“政治生日”的老党员热泪盈眶,第一次收到村支部学习礼包的孤寡老人兴奋不已,这一切让党员的心更近了,党支部与党员的关系更亲了。
制度管人。苏建河以班子建设为抓手,严格按照流程补齐缺额班子成员,把一切程序都运行在阳光下,让每一名党员知晓情况,严格落实每周例会制度;严肃工作纪律,凡是无故不参加会议的进行实名通报批评;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围绕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召开支委会30次,党员大会16次,开展主题党日活动12次,运用学习强国、党员微信群等平台,学习贯彻党的政治理论,建立一人一档档案、送学上门、补党课等多种形式,党员自由散漫、纪律意识差问题得到显著改善,党员党性意识逐步增强。
为民办事。刚到村上,苏建河每天都要接待群众反映的问题,孩子上学难,观音庙噪音扰民、电梯故障、小区路面破损、单元进户门锁子损坏、小区停水,每件事关乎群众的切身利益,苏建河深知,只有把群众的问题全力办,群众才会相信你,才会跟着你。
“苏书记,我们小区内路面坑坑洼洼,下雨积水,平时走路穿个高跟鞋都走不成,看能不能修一下”,在党员大会征求意见时,杨巧丽向苏建河指出了小区的路面的问题,略显为难。
“我也看到路面确实不平整,我们会争取资金,把路面修整好的,让大人小孩走路都安全”,苏建河向党员做出了承诺。
“我们争取到为民服务发展专项资金项目25万,在现有的破损路面上铺沥青,再把路边的道牙子,破损陈旧的井盖子收拾了”,话音刚落,党员鼓起热烈掌声,和杨巧丽一样,党员们都没有想到自己的想法很快得到了落实,不到一个月小区路面修整如新。
“只要群众反映问题,苏书记就第一时间带着我们去调查核实,就想办法解决,把群众的问题很当回事”,村主任史学仁说着变化一脸高兴。不到半年时间,沙渠村群众反映的下水堵塞、楼道单元灯不亮了、垃圾桶脏乱、门口供暖水井进水、落水管脱落等均得到了解决,获得了群众的认可。
“真是太好了,以前小区乱糟糟的,好多家房顶上养鸽子吵得很,现在没有了,小区垃圾没有了,垃圾箱随处都有,路也平整了”,看着这一切新的变化,69岁的老党员李玉海非常满意,和他在一起的老党员,谈论最多的是村上的新变化。
苏建河带领班子成员,主动抓创城工作,组建成立沙渠村志愿服务队,每周至少组织一次环境综合整治志愿服务,通过开展白色垃圾清理、“牛皮癣”清除、不文明行为劝导以及公共设施、绿化维护等工作;每天利用晚上休息时间,组织班子成员、志愿者对小区流动人口进行入户摸排,共走访1798户,登记信息3426人;组建小区义务巡逻队,每周至少3次组织志愿者开展小区、楼栋安全维护义务巡逻;建立“两委”划片管理制度,班子成员各负责9栋楼,成为名副其实的楼管员,建立群众微信群,第一时间听取群众反映的问题,每周召开专题会议讨论解决,群众反映的楼房落水管损坏、环境脏乱差、楼栋停水、供暖地沟遭水淹、路灯不亮、电动车充电、沙渠庙噪音扰民等问题迅速化解,群众的愁事、难事、烦心事得到了解决,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从警察到驻村第一书记、村书记,苏建河扑下身子沉入基层,努力做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真正为老百姓办点实事是他坚守的初心。
(来源:学习强国-宁夏学习平台)
编辑:小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