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疫情防控不放松
预约错峰祭扫防聚集
每逢清明,上坟扫墓、祭祀先祖、踏青出游是传统风俗。然而,目前正值疫情防控的关键期,虽然整体形势向好,但防控任务依然艰巨复杂,各地面临着输入性传染风险仍然很高,不扎堆、不聚集应成为国人的防疫共识。
心祭重于形祭。不少国人认为传统的现场祭扫才能体现孝心敬意。事实上,千百年来,我们祭奠的方式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变化。从最初的“三牲四果”到后来的“香烛纸钱”,无论形式如何变化,但清明礼敬亲人、寄托哀思的核心精神一直没变。
令人欣慰的是,随着移风易俗深入推进,文明低碳祭扫的大力倡导,网络祭扫等新方式得到越来越多人的接受。在此关键时期,自觉做到文明祭祀尤为重要。一方面,政府特别是基层部门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做到广而告之,争取大众理解。另一方面,公安、民政等部门要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制止、查处力度。最后,民众作为参与主体,当转变传统祭扫观念,摒弃陈规陋习,树立文明社会新风尚,自觉通过网络、微信、广播等平台,开展网上祭祀、“云”祭扫,用实际行动支持防疫抗疫工作。
疫情锁不住亲情,隔离割不断思念。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树立文明、节俭、安全祭祀新风,以实际行动支持和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毕竟,心存思念、真诚祭奠、感恩抒怀,才是清明节最重要的节日内涵。
来源:中国文明网
编辑:郭亭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