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年前,一安徽小伙卧轨自杀,生前无人问津,死后却家喻户晓

2020-09-05     趣说历史观

原标题:31年前,一安徽小伙卧轨自杀,生前无人问津,死后却家喻户晓

古诗中提到: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句话的意思是规劝那些总是腻在一起的情侣们,一定要想开,不要总是黏在一起。其实在生活中,除了爱情方面人们需要想开之外,还有很多的心理活动一定要想开,如果自己的思维走进了死胡同,那么很有可能会得抑郁症,甚至会产生一种类似于轻生的想法。

虽然这种想法极其不受推崇,但是不得不承认在现实生活中轻生的人还是有很多的,1989年3月份,当时有一名来自安徽农村的小伙子,就是因为想不开让自己的思绪走进了胡同。但是在这名小伙子卧轨自杀之前,他是十分低调的,并没有很多人了解他。

但在1989年之后,这名农村小伙子的名声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举国都认识了他,他就是海子。 1964年3月份,海子出生于中国安徽,农村背景下长大的孩子按照道理来说,会相对而言比较快乐的。因为在这样的环境中,竞争压力又不是很大,人们之间相互过的生活都非常的朴素,应该不会出现比较严重的抑郁情况才对。

但是海子却慢慢的走近了抑郁的世界。1979年,海子凭借着优秀的成绩考入了北京大学,当时的他也仅仅只有15岁,然而从1982年开始,海子慢慢地接触诗歌文化成为了当代青年诗人大部队当中的一员,直到1983年在北京大学毕业之后,按照学校的分配机制又留在了北京,而且还在中国政法大学担任教师。

如果按照教育界一名从教人员来看的话,海子在自己生涯的前半部分时期的确是比较低调的。而海子的性格也的确是那种闷葫芦,不善于言辞,但是他会将自己所有的注意力放在最为感兴趣的诗歌创作方面。1984年海子陆续创作出了著名诗歌《亚洲铜》和《阿尔的太阳》。

从这些诗篇当中,读者们可以感受到海子个人情怀的那种浪漫主义色彩。除此之外,海子在1982年到1989年这段时间里面,陆续也创作了很多经典且著名的文学作品,其中还有《土地》和《海子的诗》等等。但是谁又能想到这么浪漫的青年诗人,却选择在25岁的年纪草草结束自己的生命?

那是1989年的一个春天,人们还沉浸在万物复苏的浪漫季节的氛围里。海子却选择在山海关附近的一处火车轨道上卧轨自杀,所有人都想不清楚为什么这么有才华的男子,竟然慢慢的走进了自己的思维死胡同。虽然现在关于海子的死因还有很大的争议性,但是在网络当中有一则被怀疑程度最高的说法是。海子在1984年遇到了自己最炽热的一份爱恋。

然而这份爱恋却并没有得到双方父母的同意,尤其是女方的父母认为海子作为男方,却没有一份收入比较高的工作,并且家庭环境又比较贫穷,所以并不支持这段婚姻,自然两人就以分手而告终。可是海子对于这段爱情却无法自拔,曾经多次跑到女子所生活的城市想要得到一丝希望,但是最后却都是冷漠的态度作为结尾。

这对于海子来说是最大的打击,从此之后海子抑郁了。但是这也仅仅只是一种推测,因为在海子的遗书当中,他明确的表示自己的死和任何人没有关系。海子的死亡却不值得任何后人学习,因为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才是每一个人所拥有的最大财富,轻生不仅是对家人的不负责任,也是对自己的冷漠。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k9ATXHQBURTf-Dn5dCN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