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的巨婴有多可怕,已成为灾难

2020-04-08     话书

“巨婴”是什么?

长着成年人的外形,确有一个婴儿般的心理。

巨婴现象由心理作家武志红提出。

为什么当今社会;会出现巨婴现象?

从我国实行一胎计划生育开始。独生子女诞生了,历史上从此多了一个词汇。

很多独生子女家庭,在就一个孩子的心里下,对孩子过度的溺爱,把孩子宠上天。小皇帝,小公主,应该都是这么来的。现实很多现象,自己年老的父母不管,每天确围着没多大的孩子团团转,不能让孩子受一点的委屈。


说直白点,造成巨婴心理的人,跟父母有很大关系。很多父母也尝到了巨婴人带来的危害。

这种巨婴现象,经常上演着。

前两天看过一个求职类的节目,里面有个给我印象比较深的选手。是个女孩已经25岁了,外国留学研究生毕业。这个选手妈妈也来了。期间主持人和她妈妈聊了几句,主持人询问妈妈关于出国费用的事情,妈妈回答说,在国外两年的总花费100万。这是一般家庭承受不起的。毕竟能出国的人,还是很少的。高学历,留过学,应该是很多人羡慕的。就连其中的一个企业家在说起自己上学的经历也很有感触,他觉得这位妈妈很好能够支持自己的孩子出国,这位企业家也留过学,当时给家里提出出国;家里不支持,不承担费用,让他自己赚钱出国学习。这个企业家说自己在国外留学的时候打工,有时候连饭都吃不上,还吃过两个月的草;说着他就流了眼泪。

他说就是在吃不上饭的情况下才创的业。才有了今天的成就,都是拼出来的。

这个选手条件这么好;应该是很多企业争着要的。可是在她后来的表现,实在让人大跌眼镜。在展示专业技能后,确被一个企业家说;像是业余的。在后来的表现中越来越不好,整个人的状态和一个中学生差不多。不积极;不主动。目光呆滞,说话连声音都没有。25岁应该是个有激情有朝气的年龄。这样使她的形象一下子跌倒低谷。


场上一共12位企业家,第二次选择后,全部没通过,没有一个企业想要这样的人。

中间主持人问道能否去北京工作;也询问了妈妈的意见,她妈妈说出了一句令人很震惊的话,可以去,希望她能够尽早的自理自立。

这就使企业家们对这个选手的态度大转弯。

不得不让人感慨。这就是出国培养的高端人才?父母花费了巨大的钱财,对得起这些付出吗,是麻木还是觉得理所应当?

这个女孩还不算什么事,有些人可以用恐怖来形容。

前段时间,南京的一对父子上演了父子大战。母亲实在没有办法,都打110了。

这次大打出手,也是积累很长时间的怨恨。儿子今年已经44岁了,从毕业到现在一直没有工作过,10多年就在家啃老生活,这位儿子还是位留学生,在回国后一直不找工作。这位父亲说,儿子留学已经花了家里几百万了。

世界上竟然还有这样的事,真令人发指。

父亲为了给儿子教训;把他给孩子买的车给卖了。没想到儿子一气之下把父亲的车给砸了。父亲又跑到儿子家里砸东西。就这样一来二去大打出手,儿子气急败坏,扬言要砸父母的家,砍死父亲。


这做父母的得有多寒心啊。含辛茹苦把孩子养大,竟然换来这样的结果。

发生这样的惨剧,真希望是一场闹剧,但就是真实的事件。

不得不令人反思,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个儿子,会肆无忌惮的一直啃老。

这是值得去研究的问题。

像这类啃老还有很多。


去年在上海街头,一男子因向母亲索要2万块钱,母亲说没有钱,他让母亲去借,母亲没有同意。男子就在街头直接打了母亲,又是拖拽,又是殴打。很多人过来制止男子,他反而打的更厉害了。



这一幕看得人又心酸又毛骨悚然。

山东的一个70多岁的大娘,每天竟然帮儿子找工作。

大娘说,儿子在家啃老;已经长达二十多年。以前做过保安后来不想做了,就一直在家里待着。一个正常有手有脚的成年男子就光在家里吃饭,睡觉,玩游戏。

大娘老伴已经去世。两人就靠大娘每月的3000退休金生活。

中国式巨婴,只知道一味的索要,不懂付出,当没有满足自己的需求,就撒泼,打闹。他们不仅认为父母应该对自己百依百顺,甚至认为整个世界都应该为他们服务。把自己当成了宇宙的中心。

2017年6月,武汉一位名牌大学女博士自己迟到,过了登机时间。

值机员建议她改签或退票,女博士却执意要乘坐这趟航班。

沟通无果后,女博士突然冲进柜台,朝着值机员的脸狠狠打了几巴掌。

并嚷嚷着:“我就迟到五分钟怎么了?”

可怜的值机员小姑娘,平日性格温柔乖巧,被无故扇了巴掌,泣不成声。


作家武志红曾在一本书中写道:

“中国人的集体心理年龄,没有超过1岁,还停留在口欲期。”

有太多的中国式巨婴,把啃老当作理所当然,心安理得地拒绝长大。

他们虽然生理年龄已经是成人,但心理年龄仍似婴儿般。

总是一味向父母、社会索取,永远以自我为中心,丝毫不会考虑别人的感受。

一旦要求得不到满足,他们就会像没断奶的婴儿一样撒泼、哭闹。

巨婴心理有两种主要的特质:

一是“全能自恋”,认为自己无所不能。这是一种非常有杀伤力的病态。它导致一个人把全世界都当成自己的所属品,不能平等对待别人,甚至不把其他人当作生灵,这种心理其实是婴儿早期都会存在的一种心理,它在教育学中被叫作“自我中心化”。

二是“偏执分裂”,他们满足于自己的想象世界,脱离现实。有巨婴心理的人一方面内心很牢固,另一方面却很脆弱。内心的牢固是为了保护其脆弱,所以他们不能接受质疑,一旦受到质疑就会强烈抵触;不能接受非自己预期的对待,一旦遇到这种情况就会陷入忧郁;不能接受挫折,一旦遇到挫折内心就会破碎。

这些现象给做父母的一个警醒。

该放手时就早点放手。没有挣扎过的小鸟,是飞不起来的。

所有的蜕变都要经历痛苦的。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k5bLW3EBrZ4kL1Vig7G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