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别人的不同,不争论,是一种智慧

2020-04-23     话书

#人际关系#



谈话,交流要看对象。和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但是自己要有原则。这不是圆滑,而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正确认知。是处世之道。不然对自己是无谓的消耗,还是一种愚蠢的行为。


1,不要和三季人争论

有一天早晨,孔子的学生子贡在大院门口打扫院子。这时有个人来到,问子贡:“您是孔子吗?”

子贡说:“有什么事需要向我们老师请教?”

“我想请教关于时间的问题?

“这个问题我知道,可以回答你”

“那你说说一年有几季?”

子贡听到后,觉得好笑,脱口而出:“当然是四个季了”,心里想,这是谁都知道的。还用问吗。

“不对,一年只有三季!”那人忙说道。

“四季!!!”子贡理直气壮。

“三季!!!”来人毫不示弱。



就这样争来争去,两个人因为这个可笑的问题,一直争论到中午也没消停。

这时孔子听到声音过来了,子贡上前讲明原委,让孔子评定。

孔子先是不答,观察一阵后说:“一年的确只有三季。”这时一旁的子贡听后一脸大惊。

那人听到后,大笑而去。

子贡非常的疑惑,忙问老师:“一年的确有四季啊!老师为什么要说三季呢?


孔子笑着说:“你没看到那人一身绿衣。他分明是田间的蚱蜢。蚱蜢春天生,秋天死,一生只经历过春、夏、秋三季,所以在他的世界里,根本就没有‘冬季’这个概念。哪里见过冬天呢?你跟这样的人争上三天三夜也不会有结果的。你若不顺着他说,他能这么爽快就走吗?

说完,子贡立刻明白了。

2,给我们的生活启示

社会上存在很多类似的“三季人”,当我们遇到这样的人不要一味的争辩,要看对方是什么样的人。

和讲道理的人你可以讲道理。

上面这个故事不管是真是假,确实给我们很多启示,生活中会遇到很多问题,不管什么人,什么事,当你要发脾气时,当你情绪不稳定的时候,你就想这是“三季人”,是三季人做的事,就不会生气,也就能化解一场纠纷。



当遇到不了解的人或事,不要轻易的下结论。

否则会产生不必要的误会和麻烦。不然我们自己也成了“三季人.”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很多不同的地方,比如经历,性格,知识,等所有的。就算我们身边很亲近的人,都不可能完全的了解。

这就是个体的差异性,当我们知道了,个体的差异性,就能理性的处理各种问题。这样对自己和别人都是有利的。



3.学会应对各类不必要的麻烦

有的人一言不合就恼羞成怒,甚至大打出手。这些都是不够理智的行为。有时还让自己陷入难堪的境地。

一个人如果内心坚定,根本不会在意别人的言论。

要学会尊重个体差异的不同,因为世界就是由很多不同组成的。每个人有不同的角色。我们只需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已证实世界上没有绝对的事情,也没有绝对错的事情。


古代人有很多的处世智慧值得我们学习。比如外圆内方,外柔内刚。



外圆内方指,为人处世之道,表面随和,内心严正。对外界要有一颗圆融的心态,面对各种问题也要灵活多变,这样在社会上行走也能减少很多麻烦,不会停滞不前,如果我们都把棱角都显示在外,就和方块木差不多,行动是很艰难的。懂得外圆内方的处世原则,是在社会上行走的通行证。是处事哲学的核心。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Z6YgpXEBnkjnB-0zXNs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