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之瞒天过海,计谋经典战役,吕蒙白衣渡江,关羽败走麦城

2019-12-09   此人已疯聊历史

今天开始,我们来聊《三十六计》,上两期分了多章篇幅聊了三国话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话题,各位看官可以帮忙点下关注到主页看下,记得帮忙点赞啊!

《三十六计》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我国古代兵家计谋的总结和军事谋略学的宝贵遗产。

为了便于我们熟记这三十六条妙计,有位学者在三十六计中的每一计取一个字,组成了一首诗:金玉檀公策,借以擒劫贼,鱼蛇海间笑,羊虎桃桑隔,树暗走痴故,釜空苦远客,屋梁有美尸,击魏连伐虢。全诗除了檀公策外,每个字都包含了三十六计中的一计。

今天我们开始来聊《三十六计》中的第一计,瞒天过海。

原文: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

翻译:防备得十分周密,往往容易让人松懈大意;经常见到的人和事,往往不会引起怀疑。把秘密隐藏在公开的事物中,而不是和公开的形式相对立。非常公开的事物中往往蕴藏着非常机密的事物。

计名出处:此计名出自《永乐大典·薛仁贵征辽事略》,讲的是薛仁贵瞒着不愿意渡海远征的唐太宗,使之不知不觉中渡海的事。

计名阐释:唐太宗贞观十七年,御驾亲征,领30万大军以平东土。一日,浩荡大军东进来到大海边上,唐太宗见到眼前都是白浪排空,茫茫无际,即向众人问过海之计,但底下的人面面相觑,不知所措。忽传一个近居海上的豪民请求见驾,并声称30万过海军粮已经帮忙准备好了。唐太宗听后大喜,就率百官随这豪民来到海边。豪民带着唐太宗走进室内,室内绣幔锦彩,被褥铺地。百官开始喝酒作乐,十分高兴。不久,风声四起,波响如雷,杯盏倾侧,人身摇动。太宗惊慌,让大臣揭开彩幕察看。不看则已,一看惊人,满目全是海水,横无际涯,这哪里是在豪民家做客,大军竟然已经航行到大海之上了。原来这个豪民是薛仁贵扮成,这“瞒天过海”的计策也是他设计策划的。就这样把唐太宗“骗”过了海。

瞒天过海用在兵法上,实属一种示假隐真的疑兵之计,用来作战伪装,以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三国演义之瞒天过海经典运用案例:吕蒙白衣渡江,关羽败走麦城

吕蒙白衣渡江作为三国里最经典、最成功的一次军事行动之一,直接造成了关羽兵败身死,蜀国失去荆州,导致失去争霸天下的能力,三国鼎立的局面开始形成。整个过程也非常完美的诠释了瞒天过海之计。

公元219年(建安二十四年),曹操被关羽打得喘不过气来,一面尽全力阻挡关羽,一面派人许诺割江南给孙权,并写信给孙权游说他起兵袭击关羽的后方来减轻曹军的压力,孙权看完曹操的书信非常高兴的就立马答应了。

随即召集文武大臣商议怎么夺取荆州,吕蒙自荐可夺荆州,做了一番分析,孙权听后大喜并把这项任务交给了吕蒙。

但是关羽虽然亲自率大军进攻樊城,但对在他背后的吕蒙,可并没有放松防备。沿江二三十里就有一处烽火台,只要后方有事,立马就能回兵救援。荆州兵马整肃,时刻做好了后面有人偷袭的准备。

吕蒙得知后知道不可急攻强取,故假装称病让人上报孙权。后来,孙权将吕蒙调回去休养,另派了一个年青的陆逊去接替吕蒙。这个消息很快传到樊城。关羽听到吕蒙病重,又听说陆逊是个年轻的书生,心里暗暗高兴。

陆逊从陆口特地派人拜见关羽。关羽看了陆逊的书信,觉得陆逊态度谦虚老实,而且当时名气也不大,所以对陆逊没什么顾虑,把原来防备东吴的人马陆陆续续调到樊城那边去。陆逊把关羽人马调动的情况,随时报告给孙权和吕蒙。孙权得知关羽把留守荆州的打扮兵马全部调往樊城,当夜召见吕蒙商议如何攻取荆州,并拜吕蒙为大都督,命令他迅速袭击关羽的后方。
吕蒙到了浔阳,一面写信给曹操让他出兵袭击关羽,一面让陆逊把所有的战船都改装作商船,选了一批精锐的兵士躲在船舱里。船上摇橹的兵士扮作商人,一律穿上商人穿的白色衣服。就这样,一列又一列商船向北岸进发了。

到了北岸,蜀军守防的兵士一看都是穿白衣的商人,便允许他们把船停在江边。一到晚上,船舱里的兵士一齐出来,偷偷摸进江边岗楼,把蜀军将士全部抓住,把岗楼占了。吕蒙大军神不知鬼不觉地占领了北岸,进军公安。留守公安、江陵的蜀军将领本来对关羽有所不满,经吕蒙一劝便投降了。

吕蒙正是把瞒天过海之计用得恰到好处,迷惑关羽,使得关羽放松对东吴这边的警惕,导致荆州的防守空虚,吕蒙把握机会,把士兵乔装成商人,偷袭了蜀军防守的士兵,一举拿下荆州,除了麦城外,荆州全部郡县全部落入孙权之手。

而另一面关羽求救无援,最终带领只剩下的300兵马从麦城突围而出,突围后不听手下劝阻坚持要走小路,最终在小路遭到埋伏,被潘璋部下的马总所擒,至此上演了败走麦城的千古悲剧。

喜欢的朋友可关注下我,记得帮忙点个赞,我会定期不断更新文章!已更新很多文章了,喜欢的朋友可进入我的主页翻楼看下其他文章的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