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LTAD,我们之前已经相继介绍了基本内容、阶段划分的标准、运动素养、基本动作技能、基本运动技能等概念。今天,我们再分享一下非实体化的一些概念,如认知、心理、情感等。它们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发展,运动能力的提高同样至关重要。
一、 人的全面发展:身体、认知与心理
人的成长与发展可以简单分为三个维度:身体、认知与心理。
身体的发展,涉及到身体各种器官、系统与体型的生长和变化,也包括身体的感知觉、运动技能与机体健康的发展与变化。
认知的发展,涉及到学习、注意、记忆、语言、思考、推理、创造性、智商等要素。
心理的发展,则涉及到情绪、情感、性格、人际关系、社会交往、情商等。
身体、认知与心理这三个维度,并不是模块堆积或线性切割的,它们密切联系、相互渗透、深刻影响,呈现着彼此牵制又相互促进的复杂关系。实际上,我们没法去把它们截然分开,我们只是为了易于解释和叙述方便的需要,才把它们分开来表述。
大家应该都知道这样一个共识:个体与群体(球队)的运动能力及竞技表现,并不只是身体维度上的展现与发挥(尽管主要表现为身体的行动),它更是人的认知层面与心理层面能力的聚合展现。没有好的认知能力,就无法注意、思考、判断,并在正确的时间及时行动;没有好的心理能力,就无法正确有效地应对压力、疲惫、逼迫、干扰、挑战、紧急情况等形势。
心理、认知和情感因素,对每个运动员的发展都至关重要!而且大家也都会同意:只有运动员在身体、认知与心理三个层面持续地协调发展、综合提高,才能够推动其运动能力与竞技表现的进步。
二、要重视认知与心理的发展
但是,如果悉心翻阅国内一些中小学校队与俱乐部运动队教练们的训练教案(如果有详细的话)、乃至部分国家队的训练计划,它们的内容通常都是主要指向运动员身体维度上(体能、技能、热身与放松、恢复与再生、营养饮食等)的提高;进一步查阅国内的运动训练大纲,也能发现,大纲内容也是围绕着体能、技能、战术。
但如果你有机会看一下欧美国家优秀的运动训练大纲,或者是教练员培训手册,可以看到,其中除了包含体能、技能、战术、恢复、饮食等内容之外,还有大量的篇幅是在讲:领导力leadership、沟通communiction、解决问题problem-solving, 批判性思考critical thinking, 互动interaction, 管理management,计划与设计planning & designing.........
这些,都与人的认知心理情感等,密切相关。
当然,国内的运动队也重视。由政工干部们对运动队进行思想教育。通常都是讲政治、讲意义、讲价值、讲使命、讲责任、讲学习.....
而国际上顶尖的职业队与国家队,都开始配有心理教练、运动心理顾问乃至高级心理咨询师。当然,主教练也基本上是极具领导力与沟通能力的高手(如黑鹰辉煌时候的大Q,公牛辉煌时候的禅师)。
是的,中外在这一领域目前还有太大差异,很值得深入对比研究。
三、LTAD中的认知与心理发展
下面,我们开始具体介绍LTAD中关于运动员的认知与心理发展(根据发展心理学,心理发展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已经包含了情绪、情感;但是,LTAD中将情感emotion与心理并列,可能是为了进一步强调情感的重要性 )。
身体和技术、技能,都需要长期地、循序渐进地发展;运动员的心理方面的发展也是如此。这包括一系列的知识,如公平竞赛与运动伦理等基础知识,运动训练与竞赛中的心理技能、情绪调节、价值排序和决策。
给运动员制订系统化的训练计划时候,应该注意以一种互补共济的合力方式去帮助运动员发展各个方面,包括心理、认知和情感这些组成部分。
实际执行训练、比赛和恢复休息计划的时候,也应考虑到每个运动员的认知、道德和情感的发展。
这并不简单,因为在认知、道德和情感发展的各个阶段之间,没有明显的过渡标志。而且,它不像体能与技能那样可以比较显性地去观察与测量。
下图可以给一个概况,它综合了世界著名教育学家皮亚杰Piaget在1954年提出的智力发展阶段划分理论,埃里克森Erikson在1959和1964年提出并完善的情绪发展阶段划分理论,并与运动员长期发展模型的前5个阶段相匹配,由此制成了一张表格,可以为教练员、家长们提供一个基本的指导。
运动员长期发展阶段与身体、认知、情感展阶段的关系
四、认知的发展与运动训练
认知的发展,可以简单理解为智力的发展。儿童在LTAD的积极开始阶段(0-6岁),等同于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中儿童的感觉动作期(Sensorimotor stage)与前运算阶段(Pre-operational stage)。
皮亚杰认为,0-2岁的婴儿处于感觉动作期,婴儿通过感觉经验(例如看或听)与身体肌肉运动之间的协调,来建构对世界的理解。皮亚杰认为,“婴儿以肢体动作接触周遭环境的过程中, 逐渐认识这个世界”、“婴幼儿从出生时的本能反射行为,到本阶段结束时,开始出现符号思维”。
2-7岁的幼儿处于前运算阶段,已经能使用语言及符号等表征外在事物,不具保留概念,不具可逆性,以自我为中心,能思维但不合逻辑,不能见及事物的全面性。
所以,总体看来,在出生后的最初几年里,婴幼儿通过运动和感官体验、探索周围的世界。他们在一岁的时候,开始明白物体是永久性的;两岁的时候,通常能够计划和进行身体的运动去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比如移动一个物体、去拿到它后面的一个物体。在2岁到7岁之间,孩子们开始掌握语言,发展谈论不存在的事物的能力(想象力);这时候,他们仍然保持着以自我为中心的观点。在这一阶段,角色扮演和象征意义对于孩子的发展特别重要。比如,一张毯子盖在椅子就成为王子的城堡。
皮亚杰将儿童7-11岁命名为具体运算阶段(Concrete Operational stage):这个阶段,儿童开始根据具体的经验与思考去解决现实问题,能使用操作、控制、使用具体的物品帮助思考。11-16岁的儿童少年,则处于形式运算阶段(Formal Operational stage)。他们逐渐开始会类推,有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按假设验证的科学法则思考解决问题。
这个具体运算阶段,对应着LTAD的第二阶段——打好运动基础阶段(男6-9,女6-8 ;Fundamentals)以及第三阶段——学习到训练阶段(女8-11,男9-12;Learn to Train)。每个孩子都在不断地发展着逻辑思维能力。
具体运算阶段包括运动员长期发展的后三个阶段。他们开始理解这个世界是如何运转的,尽管还很抽象。但是,比赛详细计划与比赛的战术、战略——对于10岁之下的孩子而言,还是仍然很难去理解与掌握。
这个具体运算阶段的后期,也就是LTAD的“学习到训练”阶段,孩子们可以充分理解“可逆性”和某些行为的后果(比如,理解冰球的背后冲撞是严重的犯规,篮球的5次犯规就意味着被罚下场)。在孩子12岁左右开始,抽象思考的能力逐渐变得越来越强,逻辑思考和演绎推理的能力也愈发展现出来了。这些,是孩子青春期发育带来的大脑能力的变化与成长。所以,这个阶段的孩子,能够制定长期与系统的计划或安排,也能够完全理解游戏与比比赛的规则,以及清楚的知道他们的各种行为将带来怎样的后果。
冰球教练、家长和管理者们读到这里,或已明白:为什么10岁以下的儿童不要求去教授战术。 你应该也能理解:为什么要用小场地去打3vs3的比赛。因为对于10岁以下的孩子,他们的大脑思维只能理解你-我-他之间的、简单局势下的球的传控;真的难以把10个人的跑位——这么复杂、抽象的情景,在高速激烈运动(对孩子的确是)的同时,在大脑里进行良好的预演、运算与预判。
当然,如果逼着孩子死记硬背和用软磨硬泡的方式在冰场上重复训练,他们也能掌握这些套路;很大程度上,还会把没练过这些战术的同龄对手打的稀里哗啦。但这种做法,肯定会阻碍孩子们未来的创造性与批判性思维发展,限制了他们在运动道路上走的更高更远。
所以,如果您看到比赛间歇,队员席里教练拿着战术板对着一群8岁的孩子去画战术路线,要求各种传切、跑位,场内还是打的标准场的6vs6比赛。您就应该明白,孩子们基本上是听不懂、记不住的。虽然他们在点头:“听懂了吗?”--“听懂了”;“记住了吗?”--记住啦。
五、心理情绪与运动训练
发展心理学泰斗埃尔克森Erikson认为,人的成长,要经历8个阶段的心理社会演变(psycho-social development)。这8阶段包括四个童年阶段、1个青春期阶段和3个成年阶段。各阶段逐渐产生,“一个阶段在时间和空间上紧接着另一阶段”,每个阶段都建立在前一阶段的发展基础之上的,这八个阶段也是渐次递进、紧密相连的。
人在每一个心理的发展阶段,都有其应该完成的核心任务。当任务得到恰当的解决,就会获得较为完整的同一性,才能获得较好的发展。如果某一个阶段的核心任务,处理的不成功或者是失败,则会出现个人同一性的残缺、不连贯的状态。处理的成功与失败即为两个极点。例如,婴儿期时的最优状态,是基本信任的状态;最劣的状态,是基本不信任的状态。核心任务的处理结果,会影响人的一生。
第一阶段: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婴儿(0~1.5岁)
不要认为婴儿是不懂事的小动物,只要吃饱不哭就行,这就大错特错了。这时,是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期,因为这期间孩子开始认识人了,当孩子哭或饿时,父母是否出现,则是建立信任感的重要问题。信任在人格中形成了“希望”这一品质,它起着增强自我的力量。具有信任感的儿童敢于希望、富于理想,具有强烈的未来定向。反之则不敢希望,时时担忧自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埃里克森把希望定义为:“对自己愿望的可实现性的持久信念,反抗黑暗势力、标志生命诞生的怒吼。”
第二阶段:自主与害羞(或怀疑)的冲突--幼儿期(1.5~3岁)
这一时期,儿童掌握了大量的技能,如,爬、走、跑、咿呀学语等。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怎样坚持或放弃。也就是说,儿童开始“有意志”地决定做什么或不做什么。这时候,父母与子女的冲突很激烈,也就是第一个反抗期或叛逆期的出现。一方面,父母必须承担起控制儿童行为、使之符合社会规范的任务,即养成良好的习惯,如训练儿童大小便、按时吃饭,洗手、不要打人等。另一方面,儿童开始有了自主感,他们会坚持自己的各种等方式。所以,训练良好的习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时孩子会反复应用“我”、“我们”、“不”的词汇,来反抗外界控制。而父母决不能听之任之、放任自流。这将不利于儿童的社会化。反之,若过分严厉,又会伤害儿童自主感和自我控制能力。如果父母对儿童的保护或惩罚不当,儿童就会产生怀疑,并感到害羞。因此,把握住“度”的问题,才有利于在儿童人格内部形成意志品质。埃里克森把意志定义为:“不顾不可避免的害羞和怀疑心理、而坚定地自由选择或自我抑制的决心。”
第三阶段:主动对内疚的冲突--学龄初期(3~6岁)
在这一时期,如果幼儿表现出的主动探究行为受到鼓励,就会形成主动性,这为他将来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创造力的人奠定了基础。如果成人讥笑幼儿的独创行为和想象力,那么他们就会逐渐失去自信心,这使他们更倾向于生活在别人为他们安排好的狭窄圈子里,缺乏自己开创幸福生活的主动性。当儿童的主动感超过内疚感时,他们就有了“目的”的品质。埃里克森把目的定义为:“一种正视和追求有价值目标的勇气,这种勇气不为幼儿想象的失利、罪疚感和惩罚的恐惧所限制。”
第四阶段: 勤奋对自卑的冲突--学龄期(6~12岁)
这一阶段的儿童,都应在学校接受教育。学校是训练儿童适应社会、掌握今后生活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的地方。如果他们能顺利地完成学习课程,他们就会获得勤奋感,这使他们在今后的独立生活和承担工作任务中充满信心。反之,就会产生自卑。当儿童的勤奋感大于自卑感时,他们就会获得有“能力”的品质。埃里克森说:“能力是不受儿童自卑感削弱的,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是自由操作的熟练技能和智慧。”
第五阶段: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青春期(12~18岁)
这一阶段,青少年的主要任务是:建立一个新的同一感、或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以及他在社会集体(各种认同体中)中所占的情感位置。这一阶段的危机是角色混乱。“这种统一性的感觉也是一种不断增强的自信心,一种在过去的经历中形成的内在持续性和同一感(一个人心理上的自我)。 如果这种自我感觉与一个人在他人心目中的感觉相称,很明显这将为一个人的生涯增添绚丽的色彩。”它会随着自我同一性形成“忠诚”的品质。埃里克森把忠诚定义为:“不顾价值系统的必然矛盾,而坚持自己确认的同一性的能力。”
我们综合看以上五个阶段,涵盖了青少年的心理发展重点,也是对运动参与者长期发展最为重要的阶段,而 影响他们的最重要人物:家长、教练或学校教师,理解这些理论就极为重要。
3岁之前的婴幼儿心理发展中,希望--愿望--信任--意志,是心理发展的核心任务。在4-6岁之间,孩子们将通过学习做计划和自己独立做事情、来主动地去达成目的。这时候要积极给与鼓励,让孩子们发展独立完成事情的信心。
能力,是6-12岁(基本等同于LTAD的第二和第三个阶段)的核心任务。这个阶段,孩子们开始判断和比较自己和他人行为。他们认识到能力的差异,如果他们认为自己很不如别人,可能就会退出参与。拿冰球来讲,这就是为何少儿冰球要对比赛分级、分层的原因。
让孩子们都保持信心,都能享受到冰球的快乐,都能不断提高、感受进步;而不是让比赛队伍的差距太大,不要鼓励过度训练和竞赛。比赛分层、分级,保持基本的势均力敌,乃至交叉混合比赛玩。孩子们能愉快地参与,这很重要。同龄中低级别的,未来可能会升到高级别中去;高级别的不一定一直处于高级别。孩子的发展是动态调整的,有早有晚、有先有后,不同步调的。不要担心,让他们奋力拼搏、愉快地玩,不断有提高,最重要!
假如一个群八岁的孩子,比赛中经常被对手K个10:0,12:1这样的悬殊比分,这会极大挫伤孩子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孩子们的心理,还没有成熟到能够掌控自己情绪的阶段,没法和青年或成人一样很好地管理自己的心理。这个阶段,很难进行有效的挫折教育。这时候孩子的心理还不能承受持续性的挫折(你可以给一个15岁的孩子讲挫折教育--坚持、努力,愈挫愈勇,如果方法得当、会很有效果;但如果对一个8岁的孩子用失败、挫折去教育他/她,很容易适得其反)。而且,如果集体环境中,经常发生各种讽刺、讥笑、嘲弄、看不起乃至指责、辱骂等语言暴力,更是对孩子心理的极大伤害(在国内少儿冰球队里,这种来自队友或教练的冷暴力有时候并不罕见)。所以,友好互助的集体氛围很重要,教练的领导力就体现在这里;正向教育也特别重要——让他们看到进步,看到希望,有成就感、不断提高、达成目标,鼓励他们参与,享受快乐,保持动力。
冰球运动,是一项“大器晚成”的运动。所以说,家长与教练们不要忽视孩子心理、与情感的发展,教练不只是教技术、教战术、练体能、去追求赢,而是让每个孩子在当下、通过运动训练与竞赛获得好的发展(身体、心理与认知),并为未来做准备。
大家都知道,高水平竞技运动中,特别是球类运动如NHL、冬奥冰球赛,球队彼此在技能与体能方面都差不多开发到了极限。高手们之间的对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心理与认知。强大的自信心、坚定的勇气,包括顶住各种压力的坚强意志、永不放弃、坚持抗争的精神、精准的预判、迅疾的决策、敢于承担直接行动的勇气........这些很大程度上是心理与认知的力量。它来自于儿童少年时期的养成,需要家长、教练和老师们长期地去保护与培养。
12-18岁的青少年心理上的发展,是建立自我认同、群体认同、发展“忠诚”的品质。集体(特别是运动队),对他们的成长具有很大的塑造作用。而运动能力与竞技表现的不断提高并获得外界的支持、鼓励或赞扬,能够增强他们持续提高的内在动力,他们也会自我反省不足并更加努力,力求获得群体的认同,忠诚于群体(集体、或球队)。这一时期,青少年也处在人生价值观的混乱期、困惑期、形成期,需要积极、正向的引导和价值教育。对孩子们来说,探索自己的世界和想法是很重要的,父母或教练不要去施加压力。否则,可能会导致他们更加困惑。
六、小结
运动员长期发展的一个主要目标,是运动员的全面发展。只有身体(技能)、心理、认知的全面、均衡地持续发展,才能有更好的基础,才能长久地支撑一个运动员卓越的运动能力与竞技表现。反过来,儿童、青少年参与体育运动,对他们的发展,无论是运动能力、还是智商、学习能力与效果包括心理发展,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教练、家长与体育老师们,还是要去主动地学习,掌握一些正规权威的教育学与儿童心理学的理论。
帮助孩子们制定训练计划、赛事计划以及指导孩子们参加各种体育锻炼或比赛的时候,既要充分考量孩子们的心理情感与认知的发展阶段,也要强调体育道德、公平竞争和品格建设。而LTAD模型,已经充分考量到了这些方面,为儿童青少年参与体育活动、运动训练与竞赛,提供了较为科学的指导,是我们帮助儿童青少年在运动中获得成长的重要指南。
(本文为“冰球家”原创及编译。欢迎转发传阅,请勿用于商业用途。未经允许,严禁以任何方式转载)
预告:本系列下一节将介绍LTAD的敏感期与可训练性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jwfkhHQBd8y1i3sJnag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