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35是这样制造出来的!“脉动生产线”让人大开眼界,4天造出一架

2019-07-23   武器正能量

很多军迷都知道,F35在设计之初被赋予的目标是做到海、陆、空三军通用,这个乍看之下是个很实惠的目标,有利于联合作战、统一维护保障。但是这种说法根本经不起推敲,海陆空对战机在战场上的性能要求完全不同,空军要求的是大作战半径、高机动速度和出色的载弹能力;海军由于需要战机能够航母起降,所以对战机的尺寸有严格要求,载弹量和航程会相应受限;而海军陆战队由于需要近海滩登陆作战,所以需要战机能够短距垂直起降,这势必会带来很多性能方面的牺牲。

但就在这种相互矛盾的系统要求下,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展现了无与伦比的设计能力,做出了通用化好而且性价比高的F35战机。为充分平衡三方需求,F35最终的构型定为单发、短粗机体、小后掠角度机翼。这本不是优异的五代战机构型,但是得益于美国发达的航空工业水平和强大的发动机技术,F35目前综合性能仍属世界先进水平,而且由于庞大的量产降低了单价,F35在武器市场上可说是炙手可热。

近期,美国诺斯罗普.格鲁曼发布了F35的机身制作视频,其中展示的高新工艺和流畅快速的装配速度让网友们大开眼界。据2018年的数据,美国一年生产F35A约两百架,短距垂直起降的F35B则为近一百架,舰载型F35C约三十架,这种程度的生产能力让人敬佩和羡慕。诺斯罗普.格鲁曼是美国的第三大国防承包商,它的强项业务主要是雷达、航电和海军航舰。它在航天领域的份额和F35的设计公司洛克希德马丁比起来微不足道,在F35的生产制造中,诺斯罗普格鲁曼负责的是机身中段的组装。

从视频可见装配人员在装配图纸投影下进行装配作业,这种技术叫三维投影技术,这项技术省略了费时的测量环节,只需要在投影位置精准安装即可,能大大提高装配效率。目前我国应用三维立体的软件和硬件价格都比较贵,因为三维立体关键技术均须国外引进。视频中还有一项神奇的操作,就是装配过程很像搭积木,机头、中段和尾部似乎直接插合在一起了。

这与传统的以骨架为基准或以蒙皮外形为基准的组装方式显得大为不同。分段制造,最后组合拼装的方式毫无疑问对紧固工艺是极大的考验。2017年日本三菱组装的第一架F35刚投入服役就意外坠海,这引起了世界各方对于号称工匠之国的日本在军工实力方面的怀疑。后来日本因为成本方面的综合考虑,已经放弃了自行组装F35计划,改为全部采买美国本土制造的F35战机。由此可见军机组装工艺要求之严苛。

另外,视频中展示的脉动生产线也让人大开眼界。脉动生产线的装配效率比传统的固定站位生产线效率明显提高。传统的固定站位生产线,飞机的装配位置由始至终都是固定不动的,所以各个工序的装配工人不能同时开展作业,要等到上一工序的团队完成作业后,下一拨才能到飞机的装配位置开始工作。

脉动生产线则是分为多个固定站位的,各个固定站位的工序完成后,飞机将移动一次,这种移动就是脉动。因为脉动生产线将装配任务均衡分解到不同站位,所以效率较固定站位明显提高。最后的隐身涂料喷涂环节,从视频可见F35已经实现了由喷涂机器人全自动化喷涂,不再需要多名工人协同喷涂,效率大大提高。

这个组装视频让我们见识到了美国强大的航空工业实力。F35一年更比一年快的生产效率也侧面说明了全球客户对F35的迫切需求,证明了F35确实是非常成功的一款战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