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甜你自己去把鞋子穿上,一会姨姨带你出去玩!”
“好的,姨姨!”
我就没有管甜甜,去屋里简单收拾了一下,等我收拾好出来之后我笑了,甜甜把鞋穿反了,而且没有穿袜子,我心里想:孩子怎么会穿错呢?按理说不应该啊,都三岁了,怎么能没有一个顺序概念呢?难道不知道要先穿袜子在穿鞋子吗?这个柔柔(我闺蜜)肯定是没教甜甜养成一个思维力?
一、思维力是什么?
对于“思维力”,百度百科给出这样的解释:
思维力也是思考力,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能力。当人们在学会观察事物之后,他逐渐会把各种不同的物品、事件、经验分类归纳,不同的类型他都能通过思维进行概括。
事实上,思考力同样也离不开三个最基本的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 大小:思考力取决于思考者掌握的关于思考对象相关信息量的多少
- 方向:思考的方向取决于思考的价值目标以及围绕着目标形成的思路,也就是说,思考要有目的性,漫无目的的思考难以产生强有力的思考力。
- 作用点:必须把思考活动集中在特定的思考对象上,并把握其中的关键
这是思维力最基础的解释,当然许多家长好奇,培养孩子思维力真的很重要吗?接着看你就明白了。
二、为什么家长要培养孩子的思维力?
1、能够提高做事效率
催眠大师乔维托有一个秘诀:两步思维,顾名思义就是,做一件事的时候,做完是第一步,做完以后再做什么是第二步。也就是俗话所说的,做事要“走一步,想两步,看三步”。
在几个孩子一块玩玩具的时候,能够很清楚的看出来,有些孩子的做事效率特别高,知道自己先做什么,再做什么,而有的孩子一头雾水,弄得一团糟。其实孩子越大越能够发现,孩子办事能力、做事效率和孩子的思维能力又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锻炼孩子思维能力的同时,也能够潜移默化的帮助孩子提高做事效率、规划能力、看问题的长远性,对孩子学习提升也有很大的益处。
2、可以锻炼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爱因斯坦曾说过: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在思考。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
人的思维能力都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和训练出来的,一个学生在解决一道数学题的过程中,既要能在困难面前不退缩,持续探索,又要具备不断地整合加工知识的能力,这样才能通过不断克服困难,最终解决问题。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学生陷入细节,丢掉全局,那就不能系统思考,也必然无法解决问题。
3、帮助孩子提高想象力
鲁班发明锯,是因为他发现了草叶的锯齿形和伐木之间的联系,这就是思维。阿基米德洗澡时,水溢出浴缸,让他顿悟了王冠的体积可以如何称量。
思维不仅仅有助于提升孩子的想象力,还能增进孩子对事物之间关系的理解,从知识点到实际运用,或者从实践到理论的联想,能帮助孩子灵活地运用知识。
掌握了正确的思维方法,就如插上了一双翅膀,使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得到迅速的发展和提高,从而大大提高孩子的知识水平和智力水平。
4、激发孩子创造力和探索能力
爱因斯坦曾说过:“当我们忘记了学校里的知识,留在大脑里的就是教育。”爱因斯坦所说的那些去掉知识,留在大脑里是什么呢?就是通过学习过程而获得的一种思维能力。
适当的思维训练,可以帮助孩子学会如何思考、如何学习,创造力的前提是去思考这个问题,孩子自己能够根据大脑中的知识,将他们联系到一起,不仅可以让孩子学习能力提高,还能够想到更好的方法,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和探索能力,促进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培养孩子思维力三部曲:“See--Think--Wonder”
背景:约五十年前,哈佛大学开始了名为Project Zero的研究,Project Zero的主线就是关于思考、理解、创造发挥、彼此之间的协作,如何让孩子们在这些方向上,可以更好发展,有哪些方式可以帮助他们,就是他们的研究方向。
而“See--Think--Wonder”是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Project Zero的项目之一,该研究项目是让孩子们的所思可见,养成思考习惯,形成思维方式。在国际学校浸润多年的安妮何老师,根据这项研究中的部分成果,撰文介绍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也就是用“See--Think--Wonder”的方式去思考问题。
什么是“See--Think--Wonder”?
See:What do you see?
你看到了什么?
Think:What do you think about that?
对于你所看到的、观察到的,你是怎么想?
Wonder:What does it make you wonder?
你看到了一些信息,然后这些信息进入到你的脑,你对它们进行了理解和处理,于是你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那你对你所看到的,有什么疑问?你想知道什么?你觉得为了更好理解这些信息,你还需要了解什么?
这样的思考方式,在许多提前了解过的家庭中运用过,因为会在思路上引导孩子,给孩子一个推力,去助力他们,从而想到一些之前没有想到的高度。
四、日常生活中,如何利用好“培养思维力三部曲”,怎样让孩子习得“思维力”呢?
中国有句古话:“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给孩子现成的知识和技能,不如让孩子学会自己获取这些的能力。其实想要做到这些并不难,在家、在户外,在平时的各种点滴中都能够用到,具体方法如下:
01.家长给孩子创造合适的环境
科学研究表明后天的环境能够显著影响孩子大脑神经元细胞的相互铰链,因此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必然和重要,所谓合适的环境,就是能够让孩子在某个环境中主动的去用“See--Think--Wonder”,当然前期孩子并不知道这种思考方式,需要家长去引导。
比如,给孩子买一些画册,让孩子们通过图片去观察,先不要着急询问孩子,让孩子自己去探索,过段时间之询问孩子“你看到了什么?你在想什么?你还有什么疑问?”将孩子描述的记录下来,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去观察,都观察完成之后及时交换意见。尽可能的帮助孩子潜意识的形成一个条件反射,在遇到问题的时候知道怎样去思考问题。
注意:方法好用,但不能总用,每一页让孩子都这样做就失去的这个方法的根本意义!
02.让孩子劳逸结合
家长会发现孩子在学习一段时间之后专注力就会下降,这个时候再让孩子继续去学其实是没有什么效果的,不如让孩子脑子适当的“放松”一下。
通过“See--Think--Wonder”的方式,让孩子不立刻做出判断,而是去搜集更多有用的信息。比如孩子上小学的时候经常会有看图写话的题目,家长也可以把这个当做锻炼孩子思维力的一种方式,先让孩子去观察这幅图,然后思考,最后提出他想到的问题或留下的疑惑,把这个当做是一种游戏,我认为很多孩子都会接受,并且很快理解,这样会在孩子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记,而不是走马观花。
03.带孩子多去观看一些艺术性的物品
比如可以带孩子去博物馆或者有条件的可以去看画展,找一个合适的时机,比如孩子正在专注的看展品的时候,可以让孩子用“See--Think--Wonder”给你讲述一下,如果小朋友多的话更好哦,把他们看到不一样的问题进行碰撞,也可以让孩子找出来一幅代表自己的画,然后问孩子为什么要选这幅画?
艺术品也好,或是一段文字、一段叙述,在传递与接收时,都是双向的。一方面,创作它的人,在通过自己的方式传递出一种感情;另一方面,让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去接收,并且每一个人接收的感受都是不同的。
04.多和孩子沟通,尤其是在孩子思维发展的窗口期!
逻辑能力通常都是和孩子的智商挂钩,儿童的逻辑思维训练存在一个短暂的“机会窗口”,这个窗口期对应于儿童大脑迅速发育的2-6岁(2岁之前的孩子太小,还没法怎么训练)
在日常生活中,告诉孩子为什么要先穿袜子,再穿鞋子?为什么鞋子还有左右之分?还在如果在看自己做饭,告诉孩子为什么要煮菜先放油,有什么顺序?原因可以这样说:正是因为这样的先后顺序才成了你饭桌上最喜欢的菜了呀!让孩子小小年纪让他们有一个思维的意识,了解做事情是有先后顺序的!
思维力重要的是进行思维训练,然而思维训练的目的归根到底是为了开发个人的智力潜能。天赋只是一种潜能,只有经过长期的技能训练才能将它转化为现实的能力。
习得思维力三部曲“See--Think--Wonder”的精髓就是:教会孩子仔细观察;多找信息、多听、多看;多角度思考;有理有据得出结论。牢记精髓,并用到实处,用心去好好培养,每个孩子都能成为国家之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