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移栽后,再过50天,第一批白关丝瓜就能上市了,预计纯利润可达1.5万元每亩。”看着大棚里忙碌的农技师们,株洲市农家一号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冬云眼里有着遮盖不住的笑意。
3月12日,芦淞区白关镇,农技师正在忙着移栽白关丝瓜秧苗。记者 赖杰琦 摄
目前,芦淞区白关镇形成了白关丝瓜、长青冬瓜、香玉甜瓜的“白关三瓜”产业格局,尤其以白关丝瓜为甚。丝瓜在白关拥有上百年的种植历史,在一代代白关人的努力下,白关丝瓜声名远扬,成为株洲市十大农业区域公用品牌之一,不仅种植技术获得专利证书,产品也通过了绿色食品认证。
根据计划,白关镇将新建大棚800多亩,大棚总面积将达2000余亩。记者 赖杰琦 摄
预计再过50天,首批白关丝瓜即可上市。记者 赖杰琦 摄
2月27日,白关丝瓜申报的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证明商标结束公示期,这一利好消息对接下来白关丝瓜的种植将产生持续影响。“我们将打造白关丝瓜产业带,也就是蚕梅——东山——卦石的白关丝瓜种植带,总面积预计达1万亩左右。”芦淞区白关镇党委副书记万里介绍,产业带的基础设施(也就是道路)将全面铺设沥青马路,并新建大棚800多亩,“整个大棚面积达到2000多亩,解决第一季第一轮白关丝瓜货源供给不足的问题。”
在品牌推广方面,目前,白关镇已联合一些企业和大型商场签订协议,计划将白关丝瓜推广到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同时,通过果蔬协会开展第三方包装,对丝瓜品牌进行全面推广。“我们还准备引进台湾企业,进行白关丝瓜生产附加值的再提升,从丝瓜里萃取精油。”万里说。
除了白关丝瓜外,目前,白关镇正在全力开展春耕工作。该镇党委、镇政府联合当地乡贤企业、村级经济合作社,全面做好种子、化肥购买、储备工作,帮助农户顺利复耕,目前已完成土地复耕16000亩,种植白关丝瓜、长青冬瓜、白玉甜瓜、四季豆、豇豆、辣椒、黄瓜、茄子、西葫芦、空心菜、苋菜、西瓜、草莓、无花果、桑葚、火龙果等果蔬20多种,涉及一万余农户,全镇复耕复产率达96%。
来源/株洲市新媒体中心 记者/赖杰琦 通讯员/罗金鹏
编辑/黄盼
投稿邮箱:610255300@qq.com
新闻热线:18173385049(李记者)、15343331570(唐记者)
声明:分享要尊重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株洲发布”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