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创新“就业扶贫车间”模式,通过“厂房式、基地式、居家式”等多种就业扶贫车间建设,促进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多渠道就近就业,实现增收脱贫。
在茶陵县经开区,扶贫车间里整齐地排列着300多台全自动电脑缝纫衣车,上面标注着50个行政村的名字。培训以后,村民将带着成套的设备和订单回到村里的扶贫车间。
东莞互利时尚株洲公司总经理 李永忠:每个村提供15名培训人员,我们会把这些设备全部安装到村里,然后我们派专业的指导老师下去,让他们能够独立地运转,独立地进行自我的生产、加工。
今年3月,株洲与东莞互利时尚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在全市160个贫困劳动力较多的村建设“服装裁剪”扶贫车间。由公司统一安排订单,扶贫车间进行加工生产。预计新增就业岗位3200个。门槛不高,规模更大,居家挣钱,这种新的车间扶贫模式很受村民欢迎,目前,首期培训在茶陵铺开。
位于炎陵县霞阳镇的银太纺织有限公司,扶贫车间的产量已经恢复到以往的60%。疫情期间,当地劳动部门组织附近贫困劳动力优先复工,曾爱玖就是其中一个。2017年易地搬迁后,曾爱玖和九龙工业园县级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的20多名邻居就近上岗,成为了纺织工人。
炎陵霞阳镇易地扶贫搬迁户 曾爱玖:搬到了开发区集中安置区的新房子,又找到了新工作,每个月还能够拿三千多元钱,幸福呢。
炎陵县银太纺织有限公司综合办主任 胡勇名:我们扶贫车间针对贫困劳动力的吸纳采取应收尽收的原则,特别是安置区的贫困劳动力,只要他愿意来,总有一个适合他的岗位,比如说安排搞卫生,身体有残疾的就安排做门卫,总有一份合理的收入,而且工资还不少,每个月有3000以上。
茶陵县秩堂镇龙江村,一场春雨过后,茶叶的清香弥漫在田间地头,扶贫车间里,茶农们正在加工新茶。虽然有疫情,但今年的4吨新茶已经被预订一空。作为省级特色产业园,这个基地获得100万元资金支持。在株洲,这种基地式的扶贫车间因地制宜,村民务工、务农、顾家三不误,就业稳定有保障。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总会计师 罗芳:株洲市的扶贫车间,有厂房式的扶贫车间,有居家式的扶贫车间,也就是说你有订单的话,我可以在家里生产、在家里种植。第三个是基地式的扶贫车间,通过种养基地帮助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实现就业。
2018年以来,株洲已累计为就业扶贫车间发放各类补贴400万元,其中以工代训补贴150多万。目前,株洲31家就业扶贫车间、33家就业扶贫基地全部复工,吸纳贫困劳动力1534人,返岗率100%。
来源/新株洲 记者/孙晨译 刘鹏
编辑/王琦泉
投稿邮箱:610255300@qq.com
新闻热线:18173385049(李记者)、15907333036(舒记者)
声明:分享要尊重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株洲发布”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