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是人生的第一大考,很多人因为这一次考试,未来的命运发展了变化,如果在回到高一那一年,作为孩子家长你会怎么做的,我们来看看,以下3位家长的分享,升学复盘(下)
家长4:学习成绩反复,不能传递负能量
家长自述:
现在回想起来,真的不知道,前两年是如何过来的,作为孩子的妈妈,我的他的父亲,起早贪黑,就是希望孩子能学习好,上个好大学,但从高一下学期开始,一次期末考试的成绩,让我们的希望跌倒了谷底,成绩从全年级前10,跌出了100名开外,作为父母,那种焦虑简直是煎熬,此后,就给孩子报补习班,看着之后的名次不在下降,这种情绪在得到缓解;
那阵子看到成绩单,仿佛就想股市一样,上涨就激动,下降就焦虑,有几次考试发挥失常,就会给孩子“诉苦”,“我们辛辛苦苦,你就这样对我们?”“妈妈在外不容易,你不要给我添麻烦”,每次孩子都默默的低下头,从来不顶嘴,就这样到了高三第一学习,
我感觉到了孩子的变化,沉默不语,性格也很消沉,此后不再“诉苦”,在保障后勤的情况下,尊重孩子的决定,就这样高考过完了,很庆幸,这次高考过了一本线,被西南地区的一所综合型大学录取,我这个结果很满意;
升学倒计时点评:
这个案例已经不是第一次见到了,高中时期的孩子虽然有时沉默不语,但是他们的内心是非常敏感的,往往就是一句不经意的话,触动了敏感的神经,从而影响了自己高中的目标,将自己有限而宝贵的学习精力,放在了质疑、困惑、失落、消极的情绪中,而且这时候的孩子往往自我的情绪管理能力比较低,这种情绪会周而复始地进行恶性循环并放大,等到家长发现异常,其实内心已经经历和很久的挣扎。
作为父母要知道,这时候“好心”是有可能办坏事的,孩子需要试错的空间,需要被支持的感受,大多数孩子正是因为特别重视高考,因此在发挥失常的日常考试中已经过度自责,这时候家长要有同理心,多开导,帮助孩子恢复自信心,正常发挥出自己的水平就行。
家长5:升学没有捷径,夯实基础是王道
家长自述:
我是孩子的父亲,在她上高一的时候,就开始关注各种升学的信息,希望孩子能在其中把握住更多机会,刚开始这些信息让我信心满满,但慢慢我发现,很多升学机会相互之间存在矛盾,经不起推敲,也有很多信息,听上去很美好,但实际深入,我根本就理解不了,这种状态就像是在“外围打转转”从来没有深入过。
我对高考升学的理解是片面的,正因如此,“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解决方案,让我从来没有完整全面的想过,到底哪个目标适合我的孩子,再后来,应对大量的升学信息我已力不从心;就换了思路,开始专注孩子的学习,每天听她给我讲错题本,我女儿一直数学不好,我认为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她把基础打牢,就这样我成为了她忠实的听众,从1门课、到全部考试的6门课我一直在听她给我讲错题;很欣慰今年高考发挥理想,当前的录取进展已经,超过了一所心仪的“211”大学的提档线。
冯老师点评:
曾经与考入“清北”的同学交流过,汇总他们对学习方法的思考,整理出学习可分为三个层次:
a、一学就会,一做就错;(一本以下水平,这部分同学的核心问题是基础概念理解不透彻)
b、会做题,但分数上不去;(重本以下水平,这部分同学的核心问题是考试方法与技巧不熟练)
c、一看就会,还能给别人讲;(重本以上,这部分同学是冲击“清北”的苗子,核心瓶颈就是心态,考前充分放松,调动潜意识存储更多知识,就可能超长发挥)
这位父亲所做的事情,很值得分享给各位家长,使用【错题本】让孩子讲出来,这个效果坚持半年,比任何突击学习都有效果。
同时,家长也在升学规划中,如果能提前学会“借力”,让专业的研究咨询师,为之提供信息处理与筛选,也会有效低节省自己的精力,并投入到更重要的事情上,或许会有更好的效果。当然,最后这个结果很不错。
家长6:关于【复读】无知无畏,好心可能办坏事
家长自述:
我的孩子是一位复读生,去年的高考成绩过了二本线,但距离孩子心仪的大学差距很远,最终选择了复读一年,重新参加高考。当时做出这个决定,虽然我们也很纠结,但我们坚定地支持了孩子的想法,参加高三复读学习,此后就开始了为期一年的“打鸡血”式学习,由于是封闭学习,平时孩子也不回家,那阵子我们只知道,他除了睡觉就是学习,的确很辛苦。
由于我们孩子比较内向,平时有什么事情他也不说,我们想法也比较简单,没有问题就好,但复读第一学期结束后,才发现他的话变少了,反应也慢了半拍,详细了解才知道,他的学习出现了问题“读死书”,“低效且勤奋”,我们过度放心他能够自己照顾自己,其实本质上他仍然是一个长大了的“小孩子”,需要我们的关心与照顾。
我意识到这样不行,在复读的第二学期,我让他回到了身边,每天放学后必须回家,我陪他一起看书,一起做题,虽然自己很辛苦,但他的改变慢慢让我欣慰,话变多了,做题也能举一反三,这样状态持续到高考结束,最终考过了一本线,同时,经过充分权衡,我们降低了目标,选择一所普通大学的重点专业,这个结果让我欣慰。
冯老师点评:
不是所有孩子都合适复读,在做出这个决定前,家长必须理性评估自己的孩子,不能盲目的尊重孩子,导致复读结果差强人意;通过访谈有效的复读案例,他们之间是有共性的,即孩子通常抗压能力较强,也能积极乐观地处理负面情绪。
其次是孩子的自控能力强,有较为清晰的目标作为驱动,能够高强度的学习计划坚持下来。最后,复读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不是逃避高考失利的方案;只有家长们理性积极面对,才能得出最适合自己的方案。
同时,在这里,我想分享一句话“没有学不好的专业,只有学不好的人”,从各省的高考录取率中,我们能看到,将近有65%左右的孩子都会面临,复读或者上专科这样的抉择,这里呼吁我们正确理解高职院校,层次低并不代表实力弱,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这几年对于专业技术类人才的需求空前旺盛,同时一些学风较好,专业过硬的高职院校,也能通过升本的方式继续实现自己的学业。
凡事都有两面性,建议家长关于此类决策一定要充分分析,不能感情用事,更不能想当然认为,只要出发点是好的,就一定会有好结果。
如果你正是高中家长,是否同意上述家长的观点与点评,欢迎您在下方留下你的观点。
下期我们分享《高考后,家长暑期需要与孩子做的5件事》
作者简介:冯老师,擅长数据分析、生涯(学业/职业)规划;10年在线教育产品管理经历,曾深入新高考前沿(浙江)工作,并任某上市企业智慧教育集团COO;5年高考咨询服务经验。高中生涯规划服务案例超过200位;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记录并分享一些经验,为高中阶段的家长、老师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