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恩爱似乎成了很多人恋爱的必经之路,
恋爱中的人看到的多是甜蜜,
但是围观的就不一定这样想了。
最近热搜上有一对情侣,
因为男友坚持每天在朋友圈向女友表白,
等两年后要举办婚礼、宴请亲友的时候,
才发现自己已经被很多人拉黑了。
看看这位小哥坚持不懈更新的内容,
也大多是从网上抄的土味情话,
沉浸在自己营造的甜蜜世界里的他,
完全没有意识到身边人的反感。
这种微商式彩虹屁把女友“吹”成了老婆,
却把亲友都“吹”跑了。
在以前没有朋友圈的年代,大家秀恩爱的方式就私密多了。
不是在日记里寄托情思,就是送情书传递想念,
试问哪个女孩年轻的时候不曾盼望收到心爱之人的情书呢?
手写的情话真挚绵长,偶尔写写可以捕获芳心,
能坚持一辈子的就寥寥无几。
但是中科院院士冯端却做到了,
迄今为止,97岁高龄的他已经为92岁的妻子写了65年的情诗!
从而立之时写到耄耋之年,
一支笔、一张纸,就成了两位老人爱的见证,
真爱大抵如此,不需要无时无刻在外人眼前展现,
像冯端院士这种低调地示爱,才是高级真挚的浪漫。
很多人可能对冯端院士的身份并不熟悉,
他除了是南京大学的教授、中科院的院士,还是我国物理学界的泰斗,
因为他对中国物理学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甚至还有颗小行星被命名为“冯端星”。
少年冯端
冯端院士生于乱世、长于乱世,
他的父亲是清朝末代的秀才,在“新文化运动”的冲击下,
父亲虽然难以接受新思想,却从不禁锢自己的4个子女去探索新知,
读书、看报成了这个家庭的必备活动。
作为家里最小的孩子,冯端经常捡哥哥姐姐的书看,
互相切磋、交流新知,在贫瘠的年代用知识去喂养自己。
那时候的文人家庭,不需要大富大贵,
书籍就是最好的财富。
冯端和哥哥姐姐
刚上高中,父亲就去世了,接着抗战也来了,
刚成年的冯端被迫和姐姐一起带着年迈的母亲,
耗时半年之久,从福建辗转来到重庆投奔哥哥。
逃亡的日子虽然艰苦,冯端却从未放弃过学习,
自学成才的冯端还考上了中央大学的物理系,
恰逢兄长们纷纷出国深造,天赋异禀的冯端却选择了留下来。
冯端的父母
不是因为他不优秀,而是因为他感到身为幼子,
在动荡中一直受到庇护才得以生存,
冯端此刻只想侍奉母亲、报效国家,
身怀感恩之心的冯端如愿以偿在毕业后留校任教。
任教几年后,已到而立之年的冯端经人介绍,
认识了同样毕业于中央大学、当时在南京三女中任教的陈廉方,
不曾想,这一眼就成了一辈子。
回忆起在联谊会刚见面时的场景,陈廉方说在场的男士都穿着最新潮的中山装和列宁装,唯独冯端穿着一身长袍,
也正是这股书卷气,深深吸引住了她。
不同于大多数专攻科研的学者,饱读诗书的冯端还是个诗人,
流行互赠信物的年代,冯端选择的都是两本诗集——《青铜骑士》和《夜歌和白天的歌》去赠与心上人。
为陈廉方所写的那首定情诗《给廉方》,毫不吝惜地表达对爱人的欣赏与赞美。
为什么又让忧郁的思念重染上你这颗素朴的心?
为什么对于我们幸福的远景还有些怀疑,不敢完全相信?
幽静的妹妹,温淑的爱人,我心里永远珍藏着你纯洁的形象
如果没有了你,我的生命,所剩下的只是一片空虚和荒凉
不论是寒风中望着树叶凋落或是脚踩过满积着白雪的街巷
只要我一想到了你,心里就充满了和煦的阳光
因诗结缘的两人一起爬了栖霞山、游了玄武湖,
谈天说地、谈古论今,第二年就结为夫妻。
左二为冯端和陈廉方
婚后,冯端的学术事业也进入了上升期,
出国访学成了家常便饭,
但是不论冯端身在美国还是苏联,都不会忘记以诗寄情:“异域风雨夜,客枕相思涌。遂令闺中妇,潜入游子梦。”
那时候的感情真挚且纯粹,一认定就是一辈子,
冯端身上带着学者通有的“社交恐惧”,在外也不会“招惹”他人,
唯独看见陈廉方,冯端才会从心底里笑逐颜开。
有诗歌、有爱人、有孩子,一转眼十年就过去了,
在婚姻即将迈入第二个十年的时候,
冯端被派去溧阳的农场改造,
那是两人分隔时间最久、也最艰难的日子。
害怕老师身份连累到冯端,陈廉方也辞了职,
靠着冯端微薄的收入去养活一家七口人,
每天天不亮,陈廉方就去菜市场挑便宜菜,
难得买一次肉,也要自己最后吃剩下的。
为家人做牺牲,也是源于心中那份深爱,
而当在改造中的冯端几度想要自杀时,
也是因为这份爱让他坚持了下来,
把每一种情绪都融于笔触化成诗。
适逢陈廉方又患上了癌症,不能陪在妻子身边,
冯端只能给她鼓舞加油,背地里找遍朋友打听治疗方法,
终于再历经了七次雷疗加一次手术后,陈廉方痊愈了,
冯端更是高兴地一口气作了十首诗以表心意。
共担风雨后又重聚的两人,比以往更加珍惜对方,
直到现在,他们都还用一个红箱子,
把属于过去回忆的信件和照片完好珍藏,
就连陈廉方剪下的一截头发,也被冯端保管了起来。
从相识到现在,时光已经过去了六十载,
陈廉方对冯端的称呼却从未变过,
一直喊他为“冯先生”,
在她的眼里,冯端就是一个值得敬仰、专注学术的才子。
朴实,就是这两位老人一生的写照,
曾经有次去南京大学散步,还被门卫阻拦,
理由是冯端太朴素了,穿得甚至不像个教书人。
不求名利双收,但求荣辱与共,
越是纯粹的爱情,越不会在乎外在的物质,
因为二老的浪漫,远不是用钱堆砌的。
每年到了结婚纪念日,他们都会相伴赏樱,
如果那天冯端出差不在南京,他也会想办法写好一首情诗,让陈廉方可以在当天收到。
65年来,冯端为妻子写的诗已经不计其数,
但是有两句陈廉方一直记在心头:
休云后湖三尺雪,深情能融百丈冰。
即便是极寒的天气,两人的爱也能融化冰雪。
前几年,浪漫的二人还在书店举办了一场“钻石婚”庆典,
一辈子没有过婚戒的他们,直接将忠贞不渝的爱情作为唯一的信物,
铺满现场的诗歌与照片,就是见证者。
为了纪念风雨同舟的这些年,冯端和陈廉方还一同创作了一首诗向对方表白:
平仓巷内偶邂逅,白雪冰晶后湖游
秋赏红叶漫栖霞,翠鸟惊艳荷枝头
更喜人间四月天,梁园酒家结良缘
放眼太湖碧波淼,一树樱花照清涟
六十春秋恩爱笃,双双执手难关渡
而今白发同偕老,朝朝暮暮永相濡。
诗成了他们相识相知的纽带,
也成了他们爱情的载体,
用一笔一划代替了每一次的脸红心跳。
最怕文人写情话,以前看到周恩来与邓颖超互传的书信,
都令人无法驾驭字里行间的柔情:
“望你珍摄,吻你万千”
“情长纸短,还吻你万千”。
越是曾一同经历风雨,越是会好好珍惜彼此,
冯端和陈廉方老人的爱情之所以打动你我,
多半是因为这样的爱在如今看来,实属难得。
从风华正茂走向白发苍苍,
这种共同扶持的陪伴绝不是一两句诗就可以概况的,
我们总是在年轻的时候去贪恋美好,
却未曾想过去珍视眼前人。
比起向全天下宣告自己有多爱身边人,
不如低调地向对方证明自己的决心,
因为爱是独属于两个人的甜蜜,
你们独自幸福比让全世界知道你们幸福更重要。
-The end-
痛心!25岁女星崔雪莉自杀身亡,真相曝光:请给身边这样的人,多点疼爱吧!
被嘲“借子上位”,“软饭男”的他,却成2019年女生最想嫁的人!这个山东男人,太帅了!
想要有甜甜爱情的
请点个“在看”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janM220BMH2_cNUgoeQ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