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为何没动沐英后人

2019-11-28   牛老师的历史闲谈

朱元璋死后将皇位传了朱允炆,被封为燕王的朱棣借口削藩举兵攻入帝都。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取皇位之后,开始大肆屠杀支持朱允炆的大臣和将军,以及之前和自己不对付的藩王,但朱元璋义子沐英,以及后代依然稳稳的坐镇云南,没有受到任何的影响。朱棣为何不动沐英的后人?



其一是沐英死前没有和他有着什么利益冲突,沐英对于大明朝廷的贡献是非常大的,更重要的是他为大明镇守西南边境十几载,从没出过任何差错,立足未稳的朱棣是不想看到边境不安。二是沐王府对当时的云南控制的非常厉害,可以说是云南的“地头蛇”式的人物。当时的大明朝廷由于“靖难之役”受到了极大的创伤,国力大幅削弱,边境小国虎视眈眈,朱棣是不能对守护大明国门的沐家后人动手的。三是当时沐家的后人谨遵祖训,行事低调的沐家不和朝廷大臣结党营私,为国尽心尽力,不管皇帝是谁,他们守的只是大明的江山。

沐英和沐英家族

沐英是明朝著名开国将领,在统一云南的过程中,经过一连串的军事行动和设官立卫等活动,沐英与傅友德、蓝玉等所部明朝征滇官兵不仅出色地完成了统一云南的使命,基本建立起了明朝政府在云南的军事与行政控制体系,而且有效地维护了明朝对滇统的初期成果,为维护明朝稳定拉开了序幕,也为日后以沐氏家族为代表的明朝云南地方守臣加强对云南的管理、开发和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另外,沐英奉诏镇守云南期间,在继续设法平息云南及周边地区的各种变乱、加强军事布防和健全军事管理体系同时,为稳定云南社会秩序、改善人民的生产和生存环境、开发和建设云南非常关注。如沐英通过推广军屯、移民垦殖和招民垦种之法,开垦了大量土地,虽然史书有关沐英在镇守云南期间主持开垦的土地数量的记载很不一致,如《今献备遗》载“辟田至三十余万亩”,《皇明文衡》载“垦田至五十七万亩”,《明名臣琬琰录》载“分军垦田九十七万亩”(此数不包括民屯土田数)、《皇明书》载“垦田百万亩”,《三家世典》、《国朝献征录》、《明名臣言行录》载其垦田一百零一万二千亩,《滇粹》载其“垦田九百万余亩”,但其数量之多则勿庸置疑。他的这一举措,不仅在未增加云南百姓负担的前提下,基本解决了明朝驻滇官兵的给养及其转输等问题,还大大地促进了云南社会经济的开发和建设,同样,沐英发展云南文化教育事业的政策措施,客观上也为传播中国文明传统、提高滇民的整体文化素质、改变云南文化和习俗的落后面貌、促进民族融合等做出了贡献。此外,位尊权重的沐英优礼文人墨客,特别是他屈尊向一位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儒生请教并且能够真正按其所言行事等,也为后人尊重知识和人才起了表率作用。



再加上云南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条件诸因素,明王朝先在云南的管辖问题上,采用了即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分封制度或土司制度,又有别于以流官为特征的省府州县制度或郡县制度的亚分封制度。这种介于分封制度与省府州县制度之间的过渡性管理体制,被明朝皇室历代帝王所沿用,因此沐英之后裔子孙得以世代执掌镇守云南总兵官印,坐镇云南,并在云南行政、司法和经济等领域拥有相当大的职权和影响力,如洪武三十年(1397年)春正月明太祖在下诏设置云南提刑按察司时,曾下令云南“军、民重事,仍令与西平侯沐春议之”;永乐年间,明成祖也将“边远之事(按指云南政务)……一以付(沐)晟”。直到明朝末年沐天波嗣爵领镇云南期间,沐氏家族在云南行政、司法和财政等领域依旧享有一定的特权。此外,明朝皇室还时常以沐氏家族始祖沐英的事迹来督导沐英子孙,要求他们效法沐英,为朝廷尽忠竭力,固守西南边陲,而且对沐氏子孙也格外地宽容和优待。明朝历代皇帝对于沐氏家族子弟都非常的关照,对于嫡长子让其继承爵位,而对那些没有能继承爵位的次子们也会放至军中历练,尽管这些家族子弟没有其祖先沐英智慧,但他们都继承了沐英的勤勉好学的品质,也遵循了沐英的谨慎做人的家训,在军中的表现都没有让历代皇帝失望。因此沐氏家族得以几番化险为夷。沐氏子孙世代镇守西南边陲,直到明朝灭亡,前后共有两百六十余年,共计12代,14任。沐氏家族在大明王朝统治时期可谓是显赫至极,不但在明藩王中拥有着最大的封地,在明官场之中也拥有着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