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艺术思维有利于大脑开发,巧用VTS法进行艺术启蒙

2019-09-30   BaBa很忙

本文为作者原创,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实用主义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都占据着主流,在过去物质匮乏的年代,实用确实是生活中首要追求的目标。而今时不同往日,在追求实用的基础上,适当培养艺术感能让人更多地感受到美的存在。

过去因为注重实用缺乏审美教育,导致一代人缺乏艺术思维,在审美观的发展上出现了极大的限制。之前一篇叫做《看完父母新装修的房子,想离家出走》在网上火了。

看到无力吐槽的装修风格相信大家会对“审美”稍稍提起了一丝重视,实际上审美力已经成为了一个人的核心竞争力,而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艺术思维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对孩子的教育不能只看到学习成绩,在体育特长生、科技竞赛、省优秀学生等加分项陆续取消后,唯有艺术特长没有被教育部取消高考加分,可见关于艺术的培养同样是教育中的重点。如今很多家长都有意识培养孩子的艺术思维,这样未来才不至于成为审美缺乏的美盲,那么艺术思维又是什么呢?

"艺术思维"的定义

关于艺术思维,它指的是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将想象力、联想、灵感直觉,情感、理智、意识以及形象与抽象思维经过复杂辩证后形成的思维方式,多方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构成的就是艺术的思维。

"艺术思维"的特征

艺术思维是对现象和本质的再加工,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意思。在现实的基础上注入感性,不同人眼中的艺术呈现状态也是不同的,表达不受局限,风格也不尽相同。

比如音乐比如绘画,甚至连文字也可以展现其艺术性。它们汇聚了不同艺术诠释者的理念结晶,和而不同,这也是为什么不同的艺术总能碰撞出璀璨火花的原因。

高尔基曾经说过:"艺术是靠想象而生存的。"每一件艺术设计的作品,无论是感性还是理性都传达着作者的思想情感。

"艺术思维"对孩子的影响

有利于大脑潜能的开发。左脑主语言逻辑,右脑主协调配合,而艺术活动的开展需要依赖左右半脑的不同功能,相互协调下来展开。

实际上经过研究,以思维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更大程度上由右脑支配,而相关的锻炼可以激发右脑的潜能,增强协调能力。

艺术思维能让孩子有更优秀的表达,每个孩子都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而艺术思维可以帮助他们将内心的想法用更具现的方式表达出来。

此外培养艺术思维的孩子在专注力上也更容易集中,比起一些小孩的三心二意三分钟热度,专注的特性能让孩子获益良多。

培养孩子的艺术思维,很多家长认为带孩子去学美术、去博物馆、看艺术展的效果并不好,就算去了也可能没有收获,其实这是因为方法不对,运用视觉化思维策略(VTS)可以更好地对孩子进行艺术启蒙教育。

VTS法的内在含义

VTS的提出是基于为改变普通大众无法独立理解艺术,从艺术作品中发现意义而建立的新的艺术教学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能够从艺术作品中积极地构建意义,理解艺术作品,更深层次地了解到作品的特点和表现形式。大部分人的艺术感知都比较薄弱,而VTS法就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而构建的。

在Abigail Housen的审美阶段理论中,叙事、建构、归类、解读、再创作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绝大部分人的审美停留在前两个阶段。

而为了加深大众对艺术的鉴赏,VTS法的理论核心也在于引导这些群体逐渐加深对艺术的鉴赏,在这过程中提问很关键,毕竟你不知道当一个人站在一副名画前面在想什么。

在运用VTS法的时候,孩子对艺术品进行观察的细致程度很大部分取决于父母提出的问题,最常见的可以询问一下三个问题:

1. 画里面发生了什么?

2. 你看到了什么?是什么让你产生这样的联想?

3. 你还能在画中找到什么?

虽然是基础问题,但是问题的着重点却在步步加深,环环相扣的提问能让孩子更认真细致地观察作品,基于以上三个问题,对艺术感知薄弱的孩子也能带着问题去观察去思考,艺术思维的培养也是由此开始的。

用VTS引导孩子,给孩子带来的好处呢?

在绘画课上,老师对艺术作品进行讲解,再进行启发性的提问,进而更加思考和理解艺术作品的内在含义,这一系列行为从而产生这些好处:

1、 锻炼孩子的观察能力

孩子对事物的专注度可能无法长久维持,而带有启发性的提问能让他们更长时间地进行细致观察,通过观看艺术作品能有效锻炼孩子的观察能力。

并且这个过程会逐渐加深,从整体的环境,人物再到更加细小的事物,逐步加深观察能力的同时对艺术的鉴赏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2、 培养孩子的分析能力

在三个提问中,观察可以解答第一个问题,而第二个问题中联想要求孩子开动脑筋发散思维,每个孩子的思考过程不一样。

因此对待作品的解读也会有所不同,对于孩子而言看艺术作品尚且无法了解作品背后的故事,但是光是一个画面及其延展出的想象空间就足够锻炼孩子的分析能力了。

除此VTS可以提升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即通常所说的4C能力——它们分别为批判性思维能力(Critical thinking)、创造力(Creativity)、合作能力(Collaboration)和交流能力(Communication)。

在学习中学生需要清晰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并为自己的观点寻找有力的证据来巩固其成立,而在此基础上对其他同学的观点也要带入思考去辩证地理解,在这过程中批判性思维能够得到很大的提升。

辩证的观点需要反复推敲讨论分析,根据其他人的观点不断完善自己的观点和论证,这是一个“批判”的过程。

与此同时也要求学生拥有不错的交流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交流合作的方式让思维发散,艺术不是孤芳自赏,合作的魅力也在于此。

最后,VTS法的学习也是一个强化创造力的过程,理解艺术需要积极地构建意义而非被动学习。

艺术知识的被动灌输效果并不好,深层次的理解艺术作品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的创造力也能得到提升。

孩子的艺术启蒙教育中VTS的意义重大,不过具体的还要做好以下三点:

1、 整体感知

看艺术作品的时候大多数人没有“触动感”,只看到画面无法触及灵魂,当然在深入的了解之前需要让孩子有一个观察的时间,对整体画面有一个直观的感知。

初步的艺术观察在于感知,有了这个初印象之后才好进行接下来的环节逐步加深孩子对艺术鉴赏的程度。

2、 启发性提问

父母对孩子进行提问和引导是VTS法中的重中之重,当孩子初步完成了作品观察后,这时候画面中的细节孩子可能还没有留心观察和掌握。

这样看作品丝毫不能感受到其散发的魅力,这时候父母可以给孩子一些引导,让孩子明白这幅作品应该从什么角度来看。

除此之外,问题的提出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此前提到的三个基础问题,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鉴赏能力提升,问题也要逐步加深,太过浅显的问题无法让孩子深入观察作品,探索其魅力所在。而对于年龄尚小的孩子,问题也不可以“超纲”太多,这样会让孩子失去观察的耐心。

3、 动手创作

动手的过程是在鉴赏的基础上加深自我体悟,眼前所见心中所想都有了外在的输出空间,这是一个加深孩子思考的过程。不同的孩子在表达上欠缺的侧重不同,有的孩子可能记忆力较差,有的孩子可能动手能力弱,那么借助一些工具可以起到不错的效果。

家长可以买带有临摹引导的艺术作品图册,这样记忆不成问题,孩子下笔也不会毫无头绪。在临摹的过程中加强动手能力,同时对作品本身也会有新的体悟。

艺术对于很多人来说其实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些问题出现在一代人身上或许是时代使然,但是放在当下,继续无视艺术的教育显然是不妥的,孩子只有从小接受美的熏陶才能看到更缤纷灿烂的世界。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