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如人生!只要细细品味,总会带给你启迪。比如《水浒传》,长久以来人们都喜欢把目光聚焦在武松、林冲、鲁智深等这些“强势”且有特点好汉上,却忽略了另一位水浒好汉:浪子燕青。
燕青是《水浒传》进行了一多半后,才作为卢俊义的“附属”一般出现的。哪料从此几乎霸屏了水浒,凡决定梁山命运的大事,件件与他有关。但其中最值得关注和品味的,却不是燕青公关李师师,而是“燕青秋林渡射雁”。
其一:两次射雁背后的深意
《水浒传》中有两次著名的射雁。一次是花荣刚上梁山时,由于晁盖不信他有神射术,花荣便来了个“梁山射雁”。对这次花荣的梁山射雁,许多人都认为是预示了梁山易主。
毕竟花荣是代表宋江来到的梁山,且最终晁盖也是中箭而亡,开启了梁山易主,进入到了宋江时代。
另一次是燕青秋林渡射雁,发生在梁山好汉们剿灭了王庆回师途中。由于燕青新学了弓箭,一时手痒在秋林渡这个地方,恰好见有大雁飞过,于是燕青一口气射下来好几只大雁,引得其他兄弟都齐声叫好。
哪料此事却惊动了宋江,燕青被喊了过去。宋江按住燕青这通责骂,以至于最后都上纲上线,把那些大雁比喻成了梁山兄弟了,说道:“天上一群鸿雁相呼而过,正如我等弟兄一般。你却射了那数之,比俺兄弟中失了几个,众人心内如何?”
当时燕青是默默不语,心生悔意。毕竟宋江这个理由,实在有点反应过度。所以燕青秋林渡射雁,其实就是代表着,梁山由盛而衰,进入到了分崩离析的时刻。因为很快,公孙胜就离开了。
跟着便又发生了,李俊、张横、张顺和阮氏三雄这六大水军统领,找到吴用公开表示,想拥护吴用当老大,并要“把东京劫掠一空,再回梁山泊去,只是落草倒好”。结果吴用却推脱,并告知了宋江。
宋江又表演了一把苦肉计,宣称“先当斩我首级,然后你们自去行事”,这才算压住了这次梁山的分裂,随后便是征讨方腊开始了。所谓:射雁开始,射雁结束,梁山108将的命运,便在这两次射雁中,奠定了基调。
其二:燕青的反击
不过,燕青秋林渡射雁,虽说预示了梁山好汉从此走向衰败,但对燕青的影响也是很巨大。因为当他被宋江训斥一番后曾非常后悔——却不是后悔自己射雁,而是后悔追随了宋江!
证据就是,当梁山好汉们剿灭了方腊,返回京师途中。燕青找到了卢俊义,劝说他跟着自己一起离开宋江,不要奢望富贵。卢俊义却犹在梦中,根本不听。这时燕青道:“既然主公不听小乙之言,只怕悔之晚矣!小乙本待去辞宋先锋,他是个义重的人,必不肯放,只此辞别主公。”
卢俊义问:“你辞我,待要哪里去?”燕青道:“也只在主公前后。”
随即燕青留下一封书信便悄然离开。而当宋江打开燕青书信看完后,却发现燕青还留下了一首诗,如下:雁序分飞自可惊,纳还官诰不求荣。身边自有君王赦,洒脱风尘过此生。
看到这句“雁序分飞自可惊”了没有?是不是想起了秋林渡燕青射雁?当时宋江一通怪异言辞,把这事都上升到了用大雁比喻梁山兄弟之上。但如今燕青,却在这里公开怒斥宋江虚伪。
即,造成梁山兄弟们如受惊雁群一般分飞惊扰,生离死别的,不是那些“明枪暗箭”,而是自有原因,啥原因?看第二句:纳还官诰不求荣!是因为宋江一味推行招安,求富贵荣华所致!
所以,我燕青看到了这一点,不求荣华富贵,而是“身边自有君王赦,洒脱风尘过此生”,这是告知宋江,我燕青在替你跑招安时,就求来了免死圣旨,因而我现在要洒脱逍遥而去。
其三:燕青为何也骗卢俊义
宋江看毕后的表现是“心中郁闷不乐”,即宋江心里是苦闷不安!因为宋江明白了,燕青在替他跑招安时,就留下了后手,求了免死圣旨,竟然谁也没告诉。而自己却还在人家射雁时,玩了一把“高大上”,简直如“皇帝新衣”。
那么卢俊义是啥反应?书中虽没写,但必会恼怒不已。因为燕青对他说的最后一句话是:也只在主公前后!可如今燕青在哪儿?他这主人却不知道了!所以卢俊义必会在心里骂:好你个无情无义的燕青,竟然也把我给骗了。
不过这是骗吗?对于燕青来言,他已经是仁至义尽了,救了卢俊义至少两次性命。最后这次他又是苦口婆心。可卢俊义却依旧不知死活!故而,燕青骗卢俊义这事,完全是卢俊义的责任,最终他被害死是咎由自取!
这其实就是人生——人人都在戏中,人人却又都是观众!唯一能做的就是,揣摩好自己的“人生角色”,如燕青一样“演绎出色”,并最终努力跳出“角色”,回归于自我本心。这大概就是“浪子”的本质吧:红尘苦海无涯,浪子回头是岸!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jPmzZ3MBfGB4SiUwfSy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