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最奇怪的一个字,3000年来读音从来没变,你读对了吗?

2020-08-17     卫星说娱乐

原标题:我国最奇怪的一个字,3000年来读音从来没变,你读对了吗?

汉字与汉语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为复杂的语言文字系统之一,它的复杂取决于发展历程十分久远以及文字之间的融会贯通和不断演变。也正因为如此汉字和汉语也成为世界上众多语言学家研究热度最为高涨的一门语言的文字。其实,正是因为我国特殊的地形地貌以及广袤的国土面积造就了同为一国但是文化差异各有特色的现象。

文字的写法读音也在我国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发生了很多的改变,文字的写法是一方面,发音更加是各不相同,方言就是最为显著的一个特征,哪怕是如今我们通用的普通话也只是在建国之初我们选择的一种使用较为有普遍性和实用性的方言,也即是将建国初期的北京话经过一定的改良后投入教育领域和社会领域进行普及。

正因如此我们才会有如此丰富的语言文化基础,其实无论是英语、日语或者说其他一些国家的语言也存在方言和口音,但是说到种类的丰富程度和差异程度还是我国的语言文字更胜一筹,毕竟类似温州话、云南楚雄话、客家话等等如果想要精通的话那么必将是一场艰难的学习。

文字的发音按照历史进程来看的话都是存在一些变化,一方面受到各地方言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受到历史变迁和使用途径的影响。但是却有一个字不仅仅在久远的时间长河中未曾有过改变,这个字,是我国最奇特的一个字,3000年间全是一个读音,你的读法估计也错了!究竟这个字有多独特呢?

极具代表意义的“八大官话”

语言文字以及文化传统的统一一直都是古代封建王朝巩固自身统治的关键一步,“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秦王嬴政焚书坑儒统一文化,消除六国文字独用秦国的文字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由于文化习俗和文字言语的不同在那个时期确实会成为一个治理国家的难题。

但是哪怕是秦王朝都未能将广袤的华夏领土纳入旗下,还有很多不同的语言在不断的滋生和发展。早在黄帝时期统治者就已经着手过语言的统一。那时候的羌语、以及黄河两岸的各地的早期古汉语就开始有了融合,并且逐步形成了早期的“中原汉语”

时间在推移到周朝那时候随着国家体制的不断推行和文化的再进一步,即使国家要求文人和贵族都是用以首都洛阳所使用的语言为通用语言,但是仍然制止不了其他的地方语言种类的发展,地方方言不断随着国家的毁灭和诞生而更迭,最终就形成了“八大官话”,在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这些“官话”也逐渐成为各个诸侯国自己文字语言。

随着七国争霸和秦国统一天下的到来国家的数量开始逐渐减少,这些官话就开始逐渐的向外延展、稀释、融合发展出新的语言种类。很多时候语言使用特别是发音方面会存在过多的地方性和隔离性,甚至会存在村落和村落之间的差距,那么对于政府的统一管理来说就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个时候具有地方特色的“八大官话”就派上的用途了。

各地方言的形成

由前面所提到的“八大官话”作为基础,融合了沿海地区,局部北方地区以及西南的大部分的汉族居住地区而衍生出了与当下言语比较相近的方言,其中就包括客家、吴、粤、闽、赣和湘,七个到如今都具有典型的意义的方言,那个时候的方言相较现在更加的闭塞和分类严谨,那些时候所谓的外乡人所指的就那些和自己具有着不同语言文化的人,有很多的诗人在抒写一些有关于思乡的诗词的时候总是会提到一个词“乡音”,这个乡音通常都会给作者一种熟悉和亲切的感觉,人在他乡如果在这个陌生的地方能够听到一句家乡话,那么一直萦绕在身边的孤独感都会少去很多。

时间不断向前推移,有些方言虽然已经改变了称谓,但是它的基本特征以及发音的各个方面的内容都是没有太多的改变的,有的方言具有地方性而有的却能够做到东南西北的民众都能够听得懂,我们用当下的一些方言来举例四川南部的攀西地区的人们既能够听懂云南话还能够听懂以成都、广元为主的四川方言更加能够听懂云南以及贵州地区的部分方言。从而侧面展示了方言的发展具有特征性同时也是拥有共通性,一些语言是部分文字的发音相似,再有一部分是部分名词、动词的发音相似有些甚至是相同的。

最奇特的一个字

这个字,是我国最奇特的一个字,3000年间全是一个读音,你的读法估计也错了!究竟这个字有多独特呢?既然我们知道方言之间存在那么多的特征性和隔离性,如果说全国各地方言对某一个字的读音还是如此的相似那么这个字是多么的独特和神奇。

这个字就是“街”字,在普通话里面我们将“街”念作“jie”,但是说到方言大家会不会有一个共同的反应这个“街”字念作“gai”,无论是南方的四川、贵州还是北方的很多方言中这个字一直都是“gai”的读法,而且独特的是有各自的语言习惯在说普通话的是大家还是会偶尔用上方言的读法,有时候方言加普通话的语句脱口而出,收都收不住。

根据很多的语言文字学家对以往古诗以及其他的文学作品的研究却意外的发现,很多出现在文言文或者古代诗词的“街”字仍然念作“gai”,如果在这个时候仍然念作“jie”的话就没有了韵律也就是文章失去了押韵连贯的朗读作用。严格来讲也不是什么奇特的事,毕竟普通话也是用北京地区的方言经过一定修改后投入使用才成为的普通话,和古代其他的地区的文人墨客做创造的诗歌在个别字词的朗读、发音上存在区别也是情有可原的。

其实在更为早期的北京话里面“jiai”的读法才是“街”字最为广泛的一种读法,但是受到晋西北地区语言的影响以及认为“jiai”的读法不太方便所以“gai”就出现从而取代了之前的读音,在后续的发展过程中得到了普及。怎么样,你读对了吗?

结语

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之所以能够形成如此璀璨的、夺目的、独一无二的文化,绝对不是什么单一的因素而导致的,是这五千年的时间长河中每一位参与过的民众共同造就的,语言文化亦是如此,没有任何一个语言文化能够像我们国家这样存在那么多的差异却能够求同存异,融汇贯通的。哪怕是是民族存亡之际也是操着北方口音的西北汉子与说着南方方言的战士们一同拿上武器共赴沙场才得守住了这个属于我们的大好河山。

因为语言文化的差异才会形成那么多风格迥异的民俗、传统,这个充满魅力的文化之所以能够在那么长的历史进程中影响到周边的众多国家,就是因为中华的文化丰富,开放,包容并且极富吸引力,正是这些不同的地方文化共同书写出了中华文化的整体模样,没有一个地方文化可以描绘出中华文化的伟大,这份伟大是属于它的每一个组成部分的。就像“街”字一般,读法的不同给予了它不同的言语作用,同时也展示了它的文化作用独特性和普遍性。相信这些文化也能够在从今往后的历史长河中经久不衰。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FvCn-HMBd8y1i3sJmcD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