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基层去,到边疆去,到一线作战部队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这是我的真实故事--
那一年,我远离了家乡
忆当年
我叫王雅晴,河北邢台人,当兵是我从小的梦想。从军前的我,对军人的第一印象是一身橄榄绿,个个身怀绝技,保家卫国的英雄。心想,当我穿上军装,也许和他们一样潇洒帅气。六年前,我在爸妈的反对下报名参军了。还记得那年离开家乡,当时真把我高兴坏了,可就在去往当地武装部的路上,我发现写在父母脸上的全是不舍。清晰的记得,当时母亲哭了,而一向不曾轻易流露感情的父亲强忍着泪水不停的朝远去的火车挥手……看着父母的背影在人海中若隐若现,我似乎看到了他们对于眼前那一幕的万般无奈,火车车厢里的自己已经泪流满面。就这样,从没独自出过远门的我远离了家乡,远离了父母亲人……
从军前,喜欢把自己打扮得美美哒
那一年,我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部队生活苦啊,三个月新兵连的煎熬结束后,自己被分到了武警甘肃总队通信站,一年的时间在日复一日的重复训练、工作、生活中一天天过去了,无数个夜深人静的时候我都在思考着同样一个问题:王雅晴,难道你就要这么狼狈的回去见父母吗?这就是自己当兵的初衷吗……在一次次纠结挣扎中,我终于作出一个大胆的决定,那就是考学,继续留在部队干出一番事业。就是凭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终于如愿考上了武警后勤学院。
第一次参加战伤救护演练,有点儿紧张
四年……见证着成长的足迹
当我怀着对军校大学生活的向往走入警院,如同初生婴儿来到这个世界般,被这个朝气蓬勃、绿意浓浓的校园深深吸引,一切都是那么的新奇。紧张艰苦的新训生活开始,原有的好奇心渐渐被时间冲淡,我发现军校生活与想象中的不一样,虽然也有基层部队的擒拿格斗、武器射击,但一遍遍反复的整理内务,一次次枯燥的军姿练习,让我对缺少自由、训练苛刻的军校生活产生了疑惑,觉得那里的生活并不是特别有趣,直线加方块的生活只是重复和教条……慢慢的我开始感到厌烦,甚至曾一度产生了放弃的念头。
四年军校,无悔青春
不久后,队领导似乎发现了我这些消极的思想苗头,一天训练结束后,他并没有专门针对我一个人的教导我们:“最近我们有些学员产生了消极情绪,训练怕苦怕累,生活中也放松了对自身的严格要求。军人啊,就要有军人的样子,部队就是个需要吃苦奉献的地方,连基本训练这点苦都吃不了,何谈灵魂、本事、血性和品德?你们既然选择了穿上军装,就应该知道自己的责任和担当”。
四年军校,我们在摸爬滚打中挺过来
队领导的话久久萦绕在我耳边……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感觉自己身姿比以前挺拔了许多,眼神比以前更坚毅,就连步伐也比以前铿锵有力了。恍然间明白,看起来枯燥乏味的训练和生活,对自己的影响却是潜移默化的,内心的疑问与不坚定全部消散。直线加方块的生活的确缺少了青春不羁的浪漫与风花雪月,但是它赋予了我们一份庄严与沉静。新训生活虽然艰苦,皮肤晒黑了,脚掌也磨出了血泡,但它使我更加懂得,训练场上,洒下的每一滴汗水都是成长的足迹,都是收获成功的希望。
四年军校磨砺……今天毕业了
我想,边疆才是我实现军旅价值的地方
四年军校的磨砺,让我对人生价值有了新的认识,毕业分配时,我自愿申请到云南边疆一线的机动部队--武警云南总队机动某支队,或许当时就是觉得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体现自己的价值。离开学校去往集训队的前一天,学校队领导说:“雅晴,你选择了边疆一线部队,而且是气候那么恶劣的地方,可要做好吃苦的思想准备。”
毕业后,我将奔赴边疆
队领导的话让我思考了很久,可还没来得及消化这其中的含义,我们就启程离开了学校……
投身边疆,那是我的梦想
再苦,不能苦没了意志
来到武警云南总队后,和其他300多名毕业学员一样,我们首先面临的是一个月的集训。第一天下午就是基础体能的摸底测试,接下来的一周也基本都是各项科目的摸底考核。在这里,只有战士,所有训练、内务都是按照新兵标准来要求,集合速度慢就返回去重新集合,摆头不迅速就重新练摆头,踏步踏不好就反复踏步走。第二周伊始,正式的集训也拉开了帷幕,一名合格排长的标配强化训练也由此开始,每天高强度的训练多少有点吃不消。
多吃苦才能少丢脸
这一天,笔者走进武警云南总队毕业学员岗前集训队,刚好遇到正在参加战术基础动作训练的王雅晴。她话不多,明眸善睐,还特别害羞。
拼搏的青春才更有价值
笔者:“作为一名女军官,你为什么会自愿选择到条件那么艰苦的边疆一线机动部队?”
王雅晴:“来集训队的第一天,我就记住了大队领导说的一句话:‘在这儿多吃苦,以后就能在工作中少吃苦;在这儿多丢脸,以后就能在战士面前少丢脸。’我不知道一个月集训结束后自己会到如何艰苦的部队,也不知道会不会直接就被分到基层男兵中队,但有一点我心里清楚,军人就要有军人的样子,尤其在一线部队,基层指挥员是要直接面临战场的,一旦指挥员有任何的失误,付出的将是血的代价。既然选择了献身边疆,我现在能做的就只有严格要求自己,对自己肩负的使命负责”。
战场上不分男女,训练场上没有特殊
战火洗礼过的青春最帅,风雨吹打过的玫瑰最美。王雅晴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集训队的军事训练强度很大,课目更是涵盖了组勤能力、组训能力、指挥能力、战伤救护等6大项30多个训练内容,王雅晴一项不落,训练场上那股子韧劲和血性虎气不输男兵。
训练抢占排头,战时才能冲在前
部队练兵打仗,没有敢较真、硬碰硬的劲头不行!要知道自己的样子是怎样,对一名军人的成长进步来说,最大的差距是看不到差距,训练场上,王雅晴从不敢对自己有丝毫的放松,她经常给自己加压,她说:“战场上不分男女,训练场上更没有‘福利’和‘特权’,到边疆一线部队,是自己的选择,我知道,在决定走出这一步时,也就决定了未来的路哪怕再苦,也得坦然接受。我没有倾国倾城的容貌,却有独一无二的爱国心,我的想法很简单,虽然我是女生,但祖国边疆需要我,如果可以,我想成为父母和祖国的骄傲,成为自己心中的铿锵玫瑰,历经千帆,归来依旧满怀初心”。
男兵能练的,我也能
专注学习战伤救护技能
她,不止刚强也有柔情
外表如此加强刚毅的王雅晴也有我们不知道的柔情,入伍前,她也和很多地方女青年一样,爱打扮,爱耍小脾气,可历经军校和部队的摔打磨练,在她身上我们却很难在捕捉到她仅有的那一丝娇气。就在军校毕业离校当天,王雅晴早赶紧赶的回了趟家,回家前她都没敢告诉父母自己申请到边疆部队这件事,就在离开家的前一天晚上,王雅晴才吞吞吐吐的告诉自己的父母,母亲因为她的这一决定心疼的泪流满面。王雅晴当晚也饱含深情和不舍的发了一条微信朋友圈:不舍得离家啊,不过我会坚持的,等我明年回家,爸爸妈妈女儿永远是你们的骄傲……我会努力,放心吧……
军人,不止刚强也有柔情
刚从军那年,还有些青涩
今年的5月12日,王雅晴当时在学校,当天是母亲生日,她在微信朋友圈这样写到:妈妈,我还是个宝宝,所以在我心里,你一直都没有变老哦~短短这几行字,字字却深藏着她在父母面前那份稚嫩的娇气。
在父母那儿,我只想一直做个孩子
军人就该有军人的样子
怎样去带部队,对于王雅晴还有和她一起踏进集训队的学员来说,充满了未知和挑战,20多天的摔打磨练,王雅晴的心情从激动到不安再归于平静。她知道,机动部队是很苦,苦身也苦心,但她从未害怕,她说:“如果让我重新选择一次,我想,我还是会到这儿来”。是啊,无论时代如何变化,军人的样子永远不会变。只有真切感受到心志之苦、筋骨之累,才能褪去青涩的外表,获得品德的淬炼、能力的提升,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武警战士。
敢较真,硬碰硬
严格要求就是要注重细节
我们不一定真的会走上真实战场,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面临真实的战场,但军人生来为打仗,在刚毕业的学员王雅晴口中,我们虽然没有听到她太多的豪言壮志,但她用实际行动真正诠释着中国军人的样子。
爸妈,我会成为你们的骄傲
(撰稿摄影:李波 王闰然 张庚 吴绍健)
监 制:冯贵富
总 编:陈仕祖 余仕勇 朱 强
主 编:欧阳林 卢文高
编 辑:张 伟 李定干
投稿邮箱:3517176443@qq.com
云南武警
爱边疆爱民族
不怕苦不怕死
敢担当敢作为